02.15 橫跨城關、七里河、安寧及西固黃河風情線河景房解析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黃河蘭州段全長152公里, 西起八盤峽,東到榆中縣東烏峽,北至榆中烏金峽出境,是全國唯一一座黃河貫通而過的省會城市。

黃河風情線,也被稱之為蘭州的“外灘”。 規劃範圍西起西固工業區的西柳溝,東至城關區桑園峽,東西長42公里,流域面積27.44平方公里,於2000年開始動工建設。是全國最長的市內濱河路。該線以中山橋為中軸,以黃河兩岸風光為依託造就巧奪天工的開放式帶狀景區,主要景點包括百合公園、龍源、水車博覽園、水車園、中山鐵橋、白塔山、金城關等。

區域報告| 橫跨城關、七里河、安寧及西固黃河風情線河景房解析

上世紀80年代濱河路上初現黃河風情

談到黃河風情線,就不能不提濱河路的歷史。1954年,我市為緩解中山橋頭交通擁擠,拓建橋頭80米長、45.9米寬路面,拆除中山門挑水坡及土坯城牆,加高了河堤。1958年,我市將修整的道路正式命名為濱河路,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濱河東路最早的雛形。濱河東路和中路共長10公里,是我市一條最長的和最富有代表性的綠色長廊和帶狀公園。有“濱河風致路”之稱。

80年代後,在10公里長的濱河綠帶間先後修建中日友誼亭、兒童公園。以平沙落雁、絲綢古路、白塔遠眺、綠色希望、黃河母親等雕塑,組成一條點、線、面結合的風景遊覽帶。濱河西路東起七里河黃河大橋,緊靠黃河南岸逆河而上,穿雁伏灘黃河故道,環馬灘外圍,越小金溝,與規劃中的濱河西路中段相接,長5.80公里。與濱河東、中路共同構成城關區、七里河區濱河路系統,是一條兼具交通、遊覽、護城與保護水源等多種功能的道路。

黃河風情線成為蘭州的城市形象標誌

2000年,市人大通過《黃河蘭州市區段四十公里風情旅遊規劃建設和整治管理的議案》後,我市投入大量財力、物力,開始全力以赴打造這條精品風情線。同年6月,東起城關黃河大橋、西至七里河黃河大橋段7.9公里黃河風情線完成,南北合計長15.8公里。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黃河風情線建設一直在沿續,並不斷向兩頭延伸。

到2007年12月18日,是黃河風情線北濱河路建設的里程碑。這一天,被喻為蘭州市的“迎賓大道”的北濱河路西延段全線貫通。至此,黃河風情線已建設完成63.85公里,橫跨城關、七里河、安寧和西固等4個區。

區域報告| 橫跨城關、七里河、安寧及西固黃河風情線河景房解析

蘭州市全力推進風情線建設的進程表

2000年6月,我市首先完成7.9公里,南北合計長15.8公里。其東起城關黃河大橋、西至七里河黃河大橋。

2001年南濱河東延段竣工:東起渭源路口、西至城關黃河大橋,全長2.46公里;南濱河路西延段:東起七里河黃河大橋,西至西部歡樂園,全長5.9公里。

2002年南濱河西延段竣工:東起西部歡樂園、西至蘭煉火炬,共長5.6公里,蘭煉火炬至西新線共計10.7公里。南濱河東延段西起平沙落雁東至雁鹽黃河大橋,共長2.79公里。

2003年北濱河東延段竣工:西起雁鹽黃河大橋,向東延伸到車管所,共長2.25公里。

2006年北濱河路西延段竣工:東起銀灘大橋西至甘農大總長1.6公里,沿線的景點有溼地公園。截至目前,黃河風情線已建設完成63.85公里,橫跨城關、七里河、安寧和西固等4個區。

古人云:“水之北為陽,水之南為陰;山之北為陰,山之南為陽。”也就是說,房屋建於水之北岸或山之南向為“陽”,人們對水岸住宅的喜愛更是由來已久。選擇親水居住,是出於崇尚大自然和返璞歸真的生活;也是追求個性化生活的一種傾向性行為,在充滿自然的意境中提高生活品質。

相關數據顯示,河岸沿線的住宅總會比一般住宅高15—20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河景為房子帶來的不僅僅是美麗的景色,清新的空氣,樓盤升值空間更是不言而喻。

編輯:(黎黎娛樂“最愛大蘭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