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美!巢湖南岸绝胜处,疑是仙鹭落天河!

美!巢湖南岸绝胜处,疑是仙鹭落天河!

自广寒桥涓涓而下,经石头至金墩圩北,纳罗埠河流域来水,再穿白山大小圩区一路向东,七里八弯,十里九埠,一路烟波,一路诗韵,于吴家圩注入巢湖。白石天河的千年历史,便在一处叫做口门的地方做了注脚。

美!巢湖南岸绝胜处,疑是仙鹭落天河!

站在口门旧码头的遗址上,右望清晰的姥山,左看隐隐的白石山,往日时光的流水似乎还在我的视线里流淌。只是不见了纤夫,不见了渡船,不见了未进码头就远远拉响低沉浑厚喇叭的小客轮。而我的眼前,是一座长826米,宽27.5米的独塔单索面斜拉桥,那高低错落的塔身造型,和横向双排层次的斜拉索,犹如一座超大的竖琴,在河与湖的交汇处,弹拨着一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现代民乐。

美!巢湖南岸绝胜处,疑是仙鹭落天河!

很是欣赏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将白鹭的造型应用于桥塔之上,犹如两只白鹭比翼双飞,充分体现了巢湖沿岸独特的水鸟意境。我以一种敬畏与仰望的姿态解读着桥的雄姿和“鹭”的内涵,桥的长度便是我思想的延伸,桥的高度便是我情感的堆积,而那对引颈仰天的 “鹭”,究竟是诠释爱情之歌舞,还是表现母子之情深?丝丝拉索形如翅膀,振翅欲飞,让人情思满天。我以为,那高低错落的寓意更像母子的依偎,恰好能体现巢湖美丽传说中的孝悌之意。感恩传天下孝悌立根基。

美!巢湖南岸绝胜处,疑是仙鹭落天河!

登上桥面,巢湖的轮廓尽收眼底,茫茫水天,气象万千。尤其是姥山、孤山、鞋山三岛浮游,四峰并举,犹如广袤舞台上的动漫,兀立百里波涛,境开八方风光。可能是水流的作用,远望文峰塔,似是缓缓向我靠近,近看脚下水,大桥仿佛也在徐徐移向湖心。恍惚中,帆影东西,鸥鹭上下,仿若置身蓬莱仙境。

美!巢湖南岸绝胜处,疑是仙鹭落天河!

其实,这座桥的本身就是一处绝美的景点。可以想象,若从湖心,或是更高的姥山上向此处观望,一定眼界大开,疑是仙鹭落天河。风景在远处,这是哲学家的意境。而有了这座桥,环湖大道在巢湖西岸便畅通无阻,口门不再有“口”,天河变鹊桥,两岸人家举手可牵。只是遗憾了曾经的几代人,天河悠悠,为何早不见仙鹭?岁月苍苍,为什么早不修桥?

美!巢湖南岸绝胜处,疑是仙鹭落天河!

两岸的祖辈记得,沿湖的老人也记得,不算宽的一道天河,曾经隔断过多少人的梦想。从巢湖的西口到巢湖的北岸,不过湖沿的四分之一,走起来却有蜀道之难。我有过多次从白山到合肥乘船的经历,六个多小时的行程,焦急的心绪足以让沿岸的风景变得苍老。尤其是船至湖心,缓慢的速度,客轮如同停泊下来一般,连周围的参照物都疑似静止。因为吨位小,若是遇上风,船上多半的人因为经不起颠簸都会有作呕的感觉。那时口门一带的渔民坐小客轮去合肥卖毛鱼是唯一的行走选择,最让他们担心的就是船在口门码头避风不走。我齐头嘴的舅舅就曾挑着一担毛鱼在口门候了三天,船票在手上都攥烂了。其实,那几天的阵风也不过五六级。

美!巢湖南岸绝胜处,疑是仙鹭落天河!

白石天河真该有座像样的桥梁,这样才能与天河的风韵相衬。天河沿岸绿柳依依,苍翠绵延,氤氲着独特的圩区水色。千年风雨沧桑,孕育出一处处临河老宅,临水人家渴望门前有桥就像渴望子孙繁荣一样。当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儿时于天河摆渡时,就曾有过这样的梦想。尤其是在口门,若是有座桥,把巢湖沿岸的风情衔接起来,把河与湖的底蕴融合起来,让口门真正变成一道“门”,岂不是锦上添花?

如今,仙鹭临落,羽翅横展,天堑变通途。不知道千年之后,口门的这座桥,是不是也像“陷巢州”一样,变成一个美丽的传说?

图文来源参考:合肥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