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景色語言憶利川 信手拈來終有憾

景色語言憶利川 信手拈來終有憾

騰龍洞秋色 郜全鑫攝

楊 林

利川是避暑天堂(在湖北省內),海拔約1000至1500米,盛夏溫度在18度至32度之間,主要是不潮溼,體感舒適度高,以利川市區為起點,大約有近百平方公里都是那樣涼爽宜人。

我前後去過4次利川,笫一二次是旅遊,以觀景為主,不停地跑,不停地看,一個概覽而已。後兩次療養加避暑,心已沉澱,人也安靜,才逐漸感受與體驗那裡的風土人情與鄉村生活。簡約為一山兩洞三樹四塔五雲霞六荷七龍船八田園等等。當然,美食與人文,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拋磚引玉,儘量展現利川之美吧!

齊嶽山

距利川市區3O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最高峰1911米。佔地562平方公里,是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場,夏日清涼,冬天白雪皚皚,玉樹瓊枝,好一派北國風光。我前後4次上山,每次景色各有異同,雲霧霞夕陽各不相同,站在山頂可以一覽謀道與南坪兩個鄉鎮的風光,美不勝收,山上有風力發電樁N座,一排排散落山巔,如整齊的武士,威武雄壯。

齊嶽山,也叫齊藥山。相傳明朝一道士練丹,尋遍五嶽沒有找到幾味主藥,偶然在此山發現了幾味藥,故取名齊藥山,山上有七個大包,也叫七曜山,現在叫齊嶽山。山上野花遍地,牛羊成群,低頭看霧,伸手抓雲,扭臉朝霞,轉身彩虹,風光旖旎無限,再加上騎馬,丁丁車,烤全羊美食與娛樂,齊嶽山就是一個避暑消夏不花門票的好去處。利川還有一處山,叫佛寶山,有一瀑布順山而下,山翠欲滴,景點已被開發,沿山而上,步步是景,坐纜車返回,是短期遊人的一個選擇。

騰龍洞、朝陽洞

利川是喀斯特地貌的山區,溶洞很多,目前開發出有規模的首選此兩個。騰龍洞號稱亞洲第一大洞,的確很大很有氣勢。為增加洞內可觀性,安排兩場表演,一場激光秀,一場土家族民俗,其中心意思都是敘述了土家族圖騰崇拜白虎的來歷和土家族婚喪嫁娶等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如哭嫁等。

朝陽洞,是一個較值得一看的溶洞,由朝陽寺廟而得名,入口並不大,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直到龍庭,許多鐘乳石形如動物花鳥及其它物件,活龍活現,妙不可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約一個半小時可以看完,只是洞內光線不好,有些地方需貓腰,不小心會碰頭和摔跤,儘量小心和帶手電筒為好。我帶著手電,陪我的李兄還是不停地提醒,才有幸安全看完全程。

古樹

利川有多少古樹我沒有專門考證,只是記錄下我見到的幾棵。謀道有一株800多年的水杉樹,號稱活化石,藍天白雲襯托下,蒼桑感特別強烈。南坪鄉獨樹灣村,有一個大水杉樹,約有五十米高,由於旁邊都是樹,無法拍到全景,樹根上綠苔蘚增加了古樹的神秘,此村因樹而得名,無人知曉樹齡,至少應在500年吧。麗森農莊附近,有一棵櫻桃與板栗合長一起的古樹,春天櫻桃樹開花,夏季板栗樹開花,春吃櫻桃秋吃板栗,樹幹已空,也是無人知曉樹齡,我與小喻曾兩次專門拍照採訪。今年小鄭還領我去田壩村山上看一棵幾百年的桂花樹,樹冠有幾十米大,如果秋天花開季節去,一定香遍山野。

如膏書院及古建築

南坪集鎮有乾隆年間修建的一座書院名叫“如膏書院",在南坪鄉小學院內,佔地1500平方米,被湖北省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我去時,空無一人,院內兩棵古桂花樹,一棵已死,只有廳內一漢白玉石刻,彰顯著往昔的地位與尊貴。

道光年間,為紀念書院在其下方修了一座高約2O米的石拱塔取名“凌雲塔”。塔尖直插雲宵,與書院和齊嶽山相呼應,正如一首詩寫的“拔地文星映少徽,旁天劍氣連奇微”,雖已斑駁陳舊,但浩氣仍存。

在花黎嶺,我們還參觀了一座天主教堂與修女院,教堂在山頂,修女院在山下,一條石板路相連,中間有一個育嬰堂,建築年代不詳,先後有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荷蘭傳教士修女在此傳教。教堂群山環抱,環境優雅,值得觀賞。只是離市區有十幾公里,自駕遊較為方便,地處涼霧鄉花梨嶺。利川柏楊鎮還有一個大水井古建築群,是4A景區,愛好者可以前往。

雲霞

雲與霞在當地是司空見慣的景色,也是我們兒時青少年的常態。但對於生活在武漢的我們,已經很少見到了。在南坪鄉村的日子裡,觀雲是我的主要生活內容,早看朝霞與日出,白天看雲,晚看夕陽與晚霞,夜陪明月話桑麻。拍有許多張雲霞照片,樂在其中。雲千變萬化,稍瞬即逝,任何畫家文人都不能畫出寫出它的美與奇,唯有藍天這個畫板任它塗抹,唯有風兒助它姿態萬千,浪跡天涯。

荷花

利川之荷,分為兩大種,一是為收穫藕而大面積種植的,開花不多,鬱鬱蔥蔥,很多家庭門前,或田間地頭多是種植此品種,給鄉村增添了韻味與詩意。還一種就是觀賞類,馬坪棲溪谷最具代表性,大約有近百畝荷花,種植在田園之中,供遊人觀賞。人們可以近距離接觸荷花,或聞或嗅,或觸或看,耳可聽其開,臉可感其潤,唇可吻其香,花朵碩大,光紅色就有大紅淺紅粉紅赤紅中國紅等等,淡黃大黃紅黃,雪白等等荷花,色彩斑斕,有的開的嘻笑顏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矗立孤傲,有的藏在葉下,羞答答不肯露面,如嬌俏少女,滿塘荷花各有姿色,只待心中有緣人。乾裂的田埂上,幾隻小荷倔強地盛開著,給我無限驚喜與愛憐,它們的生命力如此強大又執著,把美好奉獻給了自然,不知誰有緣……

龍船水鄉

此景區因龍船調民歌被選為世界十大民歌而得名。遊人坐在土家妹子的小舟上,慢慢地穿過一段溶洞,船女唱著土家民歌,彷彿脫離紅塵,陶醉不知秦漢。“妹子要過河,那個來推我嗎”英雄少年,爭先恐後,那個不願意推妹妹過河呢?風景秀麗,曲調柔和,醉在各自的舊夢裡……

田園牧歌

我的最愛,就是利川的田園,或者說南坪的田園風光。那裡的山非常的小,也就是幾十米高,方園百米大小,半山原始樹木或修竹,半山種有玉米或疏菜。山邊是池塘或田園,玉米水稻荷葉交錯,層層疊疊,秀麗如畫。

荷塘鴨子戲水,白鷺成群,鄉村小路七橫八豎貫穿其間,偶有行人路過池塘,魚或野鴨或白鷺突然跳躍或飛起,給人以驚嚇和驚喜。我慢步其間,悠閒自得,路邊農民種滿了玉米和豆角,絲瓜,黃瓜,南瓜或格桑花,常常忍不住想摘個黃瓜嚐嚐鮮。

這樣的田園,怕是攝影家,畫家,文人墨客的最佳選擇地,這裡可與陶淵明對話,可與嫦娥私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果你不心浮氣躁,不再一味地追求財富,請跟我來,來這小小白泥塘,來這李家小走廊,泡一杯綠茶,甩一根魚線,拿一本舊書,看雲捲雲舒,聽清風徐來,等魚兒上鉤,用餐時幾個小菜端上桌來,主人會把自己泡製的苞谷酒打來酌上,推杯換盞,享受著寧靜致遠的鄉村生活,酒不醉人人自醉,只願流連不願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