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老兵为1902位牺牲战友守陵37年:他们在哪我就在哪

在位于中越边境的龙州烈士陵园,有一位忠诚的守陵人——钮本同。37年来,无论风雨,他始终坚守着1902位长眠于此的英烈。不少人曾劝钮本同换份“体面”的工作,但他却说: “我的战友在这里,我就在这里。”

老兵为1902位牺牲战友守陵37年:他们在哪我就在哪

钮本同清理墓园的杂草。俞靖摄

一辈子无法忘记的痛

在龙州烈士陵园内,烈士纪念碑肃穆耸立。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陵园根据烈士们的祖籍地分化为4个片区,用青松绿植间隔开来。钮本同介绍:“这里一共有1902个对越自卫反击战在籍烈士的墓碑。他们来自全国23个省区,大多数人牺牲时仅20来岁。有的刚刚入伍一个月,就不幸牺牲。”

钮本同近乎可以准确地说出每个烈士的生前事迹。在他最熟悉的一块墓碑里,埋葬着一位来自海南的战友梁汉江。

8月1日一大早,62岁的钮本同骑着摩托车,从广西龙州县城赶到了郊外的龙州烈士陵园,缓步走到2区9排6号梁汉江烈士的墓碑前,点上一支烟放在墓前,口中默念着,“今天是建军节,我来看看你。”

老兵为1902位牺牲战友守陵37年:他们在哪我就在哪

钮本同在讲述过去。俞靖摄

对钮本同来说,1979年那场发生在中越边境的战争永生难忘。

那年,家住边境水口镇的钮本同因熟悉地形环境,曾作为参战民兵与来自海南的梁汉江并肩作战。“1979年2月17日,部队准备发起总攻。我们埋伏在半山腰的草丛里,梁汉江突然拿出三包茉莉牌香烟,说是抽不完了,送我。接着他往山顶走去察看情况。没想到刚走出去几米,却不幸被炮弹击中。”

那一幕即使已过去近40年,但钮本同告诉记者,那是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惨烈”。“后来战友们把梁汉江背下山救治,满身满背都是血,还没到驻地,他已经牺牲了,年仅25岁。”

老兵为1902位牺牲战友守陵37年:他们在哪我就在哪

龙州烈士陵园。俞靖摄

战友在哪我就在哪

战争结束后,钮本同总想着为牺牲的战友做些什么。

1980年,当他看到龙州县民政局招聘烈士陵园管理员时,便义无反顾地报名。而这份为战友守陵的工作,钮本同一干就是37年。

“以前龙州县周边分布着7个烈士陵园,规模不一,有的因年久失修被破坏严重。1984年和1988年,经过两次搬迁,政府把周边烈士陵园全部整合迁至于此。”钮本同告诉记者,搬迁时,他一天要挖6个墓,白天整理完烈士遗骸,晚上就开着手扶拖拉机,将遗骸埋至新的墓穴。

老兵为1902位牺牲战友守陵37年:他们在哪我就在哪

龙州烈士陵园。俞靖摄

守护陵园这一工作条件艰苦,还被不少人认为“不吉利”。

“当时周围人常叫我‘坟山佬’,有的人觉得干这份工作忌讳,还有的人受不了迁墓的异味。”可钮本同觉得:“这些就是我的战友,我的兄弟,没什么好怕的。”

钮本同的妻子也曾劝他换份“体面”的工作,但得到钮本同的回答:“我的战友在这里,我就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