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如何养成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一招提升孩子学习成绩!

摘要: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吗?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从起因说起,探讨能够让孩子的专注、努力事半功倍的习惯养成好方法。以下小tips,可以结合着启智天下记忆力训练来协助孩子学习,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如何养成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一招提升孩子学习成绩!

什么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智商?刷题?

智商高,并不等于学习成绩好。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态度和时间管理等行为习惯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今天我们探讨的就是怎样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

“我家孩子挺聪明的,怎么就是学不好?”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常常会问起这个问题。的确,智力能够帮助学习,当孩子在学习出现问题时往往会接受智商测试,以查找成绩问题的诱因。

事实证明,很多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任何问题,却有各种学习的问题。

这中间 有许多潜在因素都在发挥影响:

一是孩子的个性特点;

二是学习态度;

三是时间管理等行为习惯。

摸准孩子的个性,系统提升专注力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擅长用听力来学习的人(Auditory Learners)大概占整个人口的30%。65%左右的人,天生需要一些视觉的帮助。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强调听力理解和处理能力,但很多孩子需要其他的学习方式。比如说,学地理需要画个图像,才能记得更清楚。还有大约5%的人需要通过触觉来学习,需要动手做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大心力去教,不如用心去观察,先找到孩子的特点在哪里。

很多家长可能看过下面这个学习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告诉大家:

讲座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到10%的孩子会吸收的比较快;

50%以上的孩子会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吸收理解的比较快;

90%的孩子,在重复教给别人的过程中他会吸收理解的最好。

因此,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准备一块白板,鼓励他们当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人,不但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加强了理解。

如何养成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一招提升孩子学习成绩!

对学习影响特别大的一个因素,就是专注力——这是孩子天生的气质特点。

电子产品对注意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美国有一个研究,对2600个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2岁时在电子产品上花费的时间,对7岁时的自控力、条理能力都有负面的影响。

那孩子如果天生能专注的时间就比较短,该怎么办?在这里提醒大家七点:

1、每天按时休息、保证有规律的睡眠。睡眠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像学龄儿童一定要保证9-10个小时的睡觉。

2、减少周围分心的事物,保持一致的学习环境。比如说,在家里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桌子,每天做作业要在这个桌子上,桌子上尽量减少别的东西。

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你有没有看到妈妈发型、衣服等,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提醒孩子观察周围的事情,会无形中提高他的专注力。

4、预习和复习,了解一些内容,更容易跟得上老师的讲解。

5、教学方式多样化。如果孩子坐不住的话,可以把作业分成几个部分,

6、利用一些工具来帮助孩子。如果孩子只能坐下来5分钟,那我们就定6分钟的计时器,等计时器叮的一响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喝点水,休息一下再回来,慢慢来延长这个计时器的时间。

7、学习内容本身。太容易或者太难都不利于专注力,都会影响学习,最佳的状态就是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程度。

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最害怕孩子没有求知欲

很多喜欢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学习的过程给她带来了成就感,而且在学习中,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中,加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两个心理需要达不到,孩子则会逃避学习。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凯萝·杜艾克博士(Dr. Carol Dweck)研究了35年上进心(motivation),她提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去热爱挑战,感兴趣去找到失误的原因,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而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绪和态度,又受什么样的“理念”左右呢?一方面有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环境。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Dr. Martin Seligman)的研究表明,孩子对挫折的态度,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

如果父母对好事的解释,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交流能力真好,我都被你说服了!”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

如果父母对失败的解释,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就是记性差!”、“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

杜艾克博士做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她反复把这个实验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现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努力的过程,常常被肯定,常常被鼓励的话,那孩子在面对困难的任务的时候,就更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学习有持续动力

外表可以看到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时间的管理、责任感、条理性、自控力等,都是对学习有关键作用的软因素。有5个具体的建议:

1、给孩子一些工具。举个例子,记忆方面,学习理论曾经研究过,早上刚起床的半个小时,还有晚上睡觉前的半个小时,人的记忆力会比平时多大概30%,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移到这两个时间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2、用固定的时间来做作业。建议是,放学回到家后,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不一样的事情。也许就是听听音乐、打打球,也许是玩一下橡皮泥,转移一下大脑活动的区域,降低疲劳。这之后我们就要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做作业。

3、学龄儿童的家规要跟孩子一起商量着完成。你可以问一下孩子,你觉得我们吃饭以前是先做数学还是做阅读呢,吃饭以后我们再做另外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把作业分开,使孩子做的时间不至于特别长。

4、对于注意力不是特别专注的孩子,能够提供一个小的奖励。

5、要在家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小学的时候,晚上10点一定要开始睡觉了,如果10点前没做完作业的话,抱歉,我们要熄灯了,第二天作业做不完,成绩受影响,交不上去,要自己承担这个后果。这是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到第二天的时候,孩子会更加用心,要把事情在10点之前做完。

父母真正影响孩子的

是言行的记忆

如何养成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一招提升孩子学习成绩!

孩子在学习上,自律能力方面,自控能力方面,时间管理方面,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孩子自控力这部分大脑的发育是最晚的,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孩子预测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的一些错误的话,那我们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为将来的成长而学习,我们管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一个教的作用,能让孩子掌握这些优良的品格和习惯,千万不要惩罚正常但是不正确的行为。比如说,他坐不住,自控能力差。

很多事和他的天性、年龄的发展阶段也是有关系的。七八岁的孩子,让他分心的事情非常多,坐不住,特别是男孩子,这非常正常,虽然是一个不正确的行为。

其实,孩子跟我们在一起的18年的过程中,其中12年、13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最终希望孩子学到什么呢?我们真正影响孩子什么呢?就是他言行的记忆。这个记忆,包括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解释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失误失败,这些都会内化成孩子性格中的一部分。

如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帮助孩子感受到和父母、老师之间的亲密的关系,感到自己受尊重,有归属感的话,孩子的上进心的基本心理需要就得到满足了,他就更愿意去实现自己的潜能。

如果我们同时还给孩子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潜力,能够根据他的能力特点去帮助他找到获得成就感的活动,能够在学习中带来更多的成就感的话,那孩子对将来的学习就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如记忆力,理解力,词汇量,推理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等都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以提高。(后接广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