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外媒:新冠病毒爆發後,部署機器人成為熱潮

外媒:新冠病毒爆發後,部署機器人成為熱潮

瀋陽市的一家醫院,一個巡邏機器人正在檢查溫度和身份,併為人們消毒

外媒CNBC 3月2日刊文稱,新冠肺炎爆發後,在中國的企業開始熱衷於部署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介紹,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

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Shanghai)的一項調查發現,在該市和地鐵地區接受調查的109家公司中,近一半的公司表示,未來幾周內,員工短缺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而三分之二的公司表示,他們沒有足夠的員工來運營一條完整的生產線。

總部位於加州的CTC全球公司歐文(Irvine)首席執行官馬文•塞佩(Marvin Sepe)因新冠病毒爆發而損失了一個月的產量,他一直在努力讓自己公司在中國的工廠重新運轉起來。

為了重開公司在中國東部城市淮安的工廠,他必須向中國政府提交62名在華員工的文件,列出他們的健康狀況、最近的旅行、日期、隔離和隔離期。除了兩名工人外,其他人都通過了政府規定的健康檢查。他還必須確保為生產電纜的高科技工廠消毒。

當工作在計劃的3月2日重新開始時,將每天對員工溫度進行兩次監測,併為員工配備口罩和手套。隨著員工重返工作崗位,生產將緩慢增長,產出將受到嚴密監控。在停產期間,所有員工都拿到了全薪,這與1月25日開始的為期兩週的春節假期重疊。

該公司在中國的工廠距離疫情中心武漢400多英里,卻也受這種高傳染性病毒的影響。儘管如此,該公司仍能比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這些企業由於檢疫、隔離期、道路堵塞和檢查站等原因,人手不足,難以重新開始運營。

幸運的是,它的中國工廠“已經高度自動化了”,Sepe說。“我們的工廠設計成以機器為主,勞動力含量低。”CTC Global在中國與大型電力公司中國國家電網公司(State Grid Corp.of China)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也在印度尼西亞經營一家工廠。因此,CTC Global對病毒的脆弱性較小,因為其生產在地理上是多樣化的。

復工

隨著約1億工人重返汽車、消費電子和智能手機等的製造工廠,一個明顯的長期影響將是強調機器人和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率,並防止未來工廠停工的再次發生。

COVID-19病已感染全球8.7萬多人,中國佔9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全球死亡人數已經超過3000人。

硅谷重組研究所(Reshoring Institute)執行董事羅斯瑪麗•科茨(Rosemary Coates)表示,冠狀病毒已經給中美兩國的供應鏈管理者和風險管理者敲響了警鐘。她指出,農業和建築設備製造商迪爾公司(Deere&Co.)等製造商正在組建危機小組,以應對產品短缺。

在那些重新開張的中國工廠中,找出保持工廠持續生產的方法可能包括使用更多的機器人和其他替代人類的自動化設備。科茨說:“中國去年購買的機器人比任何國家都多,現在是讓機器人投入工作的時候了。”。

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經歷一場所謂的“機器人革命”,現在,擁抱自動化或被落在後面的動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法蘭克福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和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2019年增長21%至54億美元,而全球銷售額為165億美元。

中國的機器人革命

中國有800多家機器人制造商,其中包括主要製造商新松(SIASUN)和大疆創新(DJI )。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是一個旨在提升中國的製造技術的發展規劃的一部分。

機器人研究小組預測,到2021年,中國有望佔到所有工業機器人市場的45%,高於2019年的39%。過去,中國在機器人勞動力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據機器人組織統計,每1萬名製造業工人中就有97個工業機器人,是美國的一半,是韓國的七分之一。

中國高科技迎戰新冠病毒

上海移動工業機器人公司負責銷售的副總裁埃米爾•豪奇•詹森(Emil Hauch Jensen)表示,顯然,病毒的爆發“在中國機器人技術的自動化程度和使用率不斷提高的趨勢背後,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緊迫感”,該公司正在處理數十項請求。該公司的自主機器人可以在倉庫和工廠之間移動托盤和重物,被福特、空客、Flex、霍尼韋爾和DHL等大型公司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

詹森指出了成本效益:一個可以24小時輪班的機器人可以取代三個工人,成本在43000美元到72000美元之間。近年來,隨著中國的薪水每年增長20%,中國商務顧問、加利福尼亞爾灣的愛德華茲全球服務公司的首席執行官Bill Edwards,預見到了機器人技術的必然發展。“中國的工資已經不便宜了,”他說。復產

在中國有業務的美國公司受到病毒的嚴重打擊。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Shanghai)的一項調查發現,在該市和地鐵地區接受調查的109家公司中,近一半的公司表示,未來幾周內,員工短缺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而三分之二的公司表示,他們沒有足夠的員工來運營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另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表示,物流問題將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而幾乎所有的公司都表示,他們預計自己的供應鏈將在下個月受到影響。

受影響最大的行業是那些擁有大型組裝業務的行業,如汽車製造商和電子零部件製造商。

外媒:新冠病毒爆发后,部署机器人成为热潮

特斯拉在上海新建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工廠在關閉近兩週後於2月10日恢復運營。與在弗裡蒙特的主要工廠相比,中國工廠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較低,部分原因是中國當地的勞動力成本低於全自動化水平。為了防止進一步的混亂,特斯拉正尋求在今年年底前將其在中國的供應鏈完全本地化,但沒有回應任何有關提高自動化程度的計劃的詢問。

蘋果供應商富士康(Foxconn)已著手在2020年前實現其在中國100萬個工廠工作崗位中30%的自動化,這可能是偶然的。富士康在2016年從120萬中國員工中裁掉了6萬個工廠工作崗位,但進一步裁員的進展緩慢。該公司承認,工業機器人無法與人類的認知能力相媲美。在當前的危機中,重新啟動機器人使用的計劃可能會受到審查,但富士康還沒有發出這樣的信號。

蘋果表示,預計不會實現季度營收目標,因為其iPhone生產合作夥伴位於湖北省疫情中心附近,恢復運營所需時間比預期要長。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達2800萬輛,跨國汽車製造商受到嚴重衝擊。武漢被稱為中國的底特律,是通用汽車、本田、日產、標緻和雷諾等汽車工廠的基地。由於員工待在家裡,供應鏈中斷,許多工廠都難以恢復生產。

凱迪拉克(Cadillac)在上海的新工廠實現了自動化,這類業務有了先機。工廠於2016年投產,擁有386臺機器人和兩條全自動生產線,可進行焊接和噴漆。

全國動員

一個可能阻礙機器人技術在中國進一步應用的最主要因素是機器人取代藍領工作的爭議。人們擔心的是大範圍的失業,以及潛在的社會動盪。隨著中國經濟放緩,這一問題將凸顯。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實行旅行和交通禁令,商店、餐館和學校關閉,機器人正被用於各種重要服務,從給醫院和街道消毒到運送食品、藥品和用品。

外媒:新冠病毒爆发后,部署机器人成为热潮

送貨機器人的需求量很大。在武漢,中國電子商務巨頭京東正在使用一支自動機器人車隊,向滯留在家中和網上購物的居民運送必需品。該公司自動化倉庫的日訂單從危機期間一週內的60萬份增加了近一倍。

深圳HAX加速器董事總經理鄧肯•特納(Duncan Turner)表示,中國機器人制造商優艾智合(Youibot)為真正實現“中國速度”,並響應制造商、零售商和辦公室的多項要求,僅用14天便創造了一款消毒機器人。他還說,尤博特剛剛與蘇州一家大型製造商簽訂了一份消毒工廠的合同,已經交付了3臺機器人,並將於3月初開始在深圳部署35臺機器人。

硅谷商業諮詢公司聯盟發展集團(Alliance Development Group)董事總經理大衛•沙利文(David Sullivan)表示,其他幾家機器人初創企業也已投入使用。他點名深圳的初創公司普渡科技(Pudu Technology),該公司旨在通過在家提供藥品和餐食來減少交叉感染。

中國大型科技集團也被要求採取行動。阿里巴巴的子公司菜鳥(Cainiao)於2018年在無錫開設了中國最大的自動化倉庫,該公司使用700個機器人簡化和加快訂單執行。中國政府最近開通了一個渠道,向中國受高傳染性病毒感染的地區提供醫療援助捐款。這些城市包括武漢和湖北省的鄰近城市。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的技術創新正受到新的考驗和重新構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