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乾隆弟弟弘晝,生前為何多次為自己辦葬禮?

用戶67572469


雍正皇帝的五阿哥弘晝,在雍正六年16歲時就給自己辦了一場活出殯的荒唐喪儀,這是瘋了傻了嗎?當然不是。

弘晝第一次上演活出殯,就發生在三阿哥弘時因與四阿哥弘曆爭儲疑被雍正賜死的第二年,這是偶然嗎?當然更不是。為了自保,把這孩子給逼的,看似荒唐實則心酸。

弘晝畫像

目睹了康熙朝皇子奪嫡的殘酷以及弘時事件的悲劇,弘晝的心變的拔涼拔涼,為表明自己無意大位的想法,他給自己主動製造了荒唐、驕橫、貪財的三黑人設,時不時搞個葬禮啥的,再順便撈點王公大臣們的禮金。

雍正看到小五的鬧劇非但沒怪罪沒制止,還於雍正十一年欣慰地冊封弘晝為和碩和親王,同時冊封弘曆為和碩寶親王。聰明的弘晝從弘曆寶親王的“寶”字上更加確信,弘曆就是作為儲君培養的,日後克承大寶的也一定是這個比自己僅僅大了幾個月的哥哥。

乾隆畫像

弘曆登基成為乾隆後,弘晝盡得呵護寵愛。可一旦被乾隆猜忌,弘晝就策劃一次出殯的醜陋演出,於是滿京城都是對這個荒唐王爺暗地的嘲諷,失去戒心的乾隆也會選擇再次與弟弟重修於好。

就這樣,累積了大量財富過聲色犬馬生活的弘晝,堅守和親王的“和”,不對乾隆產生任何一點威脅,在乾隆三十五年善終。

雍正畫像

你說,該為弘晝的荒唐點贊呢,還是悲哀呢?生於帝王家,搞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也算一大奇觀了吧?

PS,單看畫像,你認為雍正,乾隆,弘晝,哪個更帥?哈哈。


——END——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


司馬砸光


以二月河老師歷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雍正王朝》可以說是一部中國歷史神劇,演繹之精妙,劇情安排之合理已經比歷史更加飽滿和真實,完全到了“以假亂真”的境地。

在我條上,甚至有人專門解讀《雍正王朝》,將中國古代政治間的爾虞我詐解讀的也是相當到位,以致到了,只要是提雍正,提幾阿哥,都必須從《雍正王朝》的小說和電視劇來回答。

二月河老師的歷史功底相信大部分寫歷史的人是佩服的,尤其在小說中映射歷史的手法我想是我輩很難企及的一個高度,然而在全民看雍正的氛圍中,我們是不是忘了,歷史就是歷史,虛構文學就是虛構文學,二者並不能劃等號,以二月河老師的歷史小說來解讀歷史,不免會讓不懂這段歷史的人誤入歧途。

比如我舉這樣一個例子,在自媒體界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兩江總督唐文堯用人參燒白菜,最後被雍正皇帝滿門抄斬。

唐文堯火了,很多歷史寫手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多方解讀,實際上雍正時期根本就沒有叫唐文堯的兩江總督,這個人物是完完全全在電視劇《李衛當官》中虛構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呈現雍正時期貪官的腐敗形象。

實際上《李衛當官》的劇組跟《雍正王朝》的班底有諸多相似之處,只不過《李衛當官》更傾向於戲說歷史,但是從唐文堯暴火事件來看,還真有人把電視劇裡面的內容當歷史,而且不在少數。

很多人可能要說我了,說弘晝呢?你TM的扯電視劇幹嘛?

接下來就要說重點了,在《雍正王朝》中弘晝多次給自己辦喪禮,大玩“活人出殯”的戲碼,是比較搞笑的一個情節。

二月河老師在小說中加上這個情節其實是無可厚非的,本身來說歷史上弘晝就鬧過這樣的事情,並不算杜撰,但是有一點大家還是要明白的,那就是弘晝為何要給自己辦喪禮是歷史謎題,根本就沒有相關史料證明他到底為何要“活人出殯”,而二月河老師是直接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為了明哲保身,以此說明弘晝是一個聰明之人。

在《雍正王朝》的尾聲,弘曆與弘時爭奪皇位是重頭戲,弘曆與弘時兩人都十分聰明,是一個十分優秀的皇子,因為傳說是康熙喜歡弘曆,所以才讓雍正當皇帝,也就是說弘曆是康熙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弘時與弘曆爭奪皇位本身就是不知進退。將弘晝的不爭,與弘時的奮力一搏形成鮮明對比,是小說中一貫的手法,並不能當作歷史來解讀。

康熙指定弘曆繼承皇位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一種傳言,只是雍正繼承皇位的一種說法,將一種說法,放到另一種說法中當作引證,本身跟耍流氓沒什麼區別。

實際上,國人喜歡權謀相爭的陰謀論,又喜歡與世無爭的身居高位的超然態度,這兩種精神慰藉,在《雍正王朝》中同時給你滿足,就問你爽不爽。

真實歷史上,弘晝未必是一個有《雍正王朝》中超然智慧的人。清朝歷史上的王爺,壓根就應該溜溜鳥,鬥鬥蛐蛐的主,儘管清朝有過九子奪嫡,兄弟相爭的局面,但是皇帝殺兄弟的事情在清朝幾乎是沒有的,雍正爭奪皇位時,對老八恨之入骨,後來也是極其諷刺、挖苦,並且起名“阿其那”(豬狗不如),但是雍正從來沒有殺害任何一個兄弟。

在清朝因為不允許“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反而使得皇帝跟兄弟之間的關係很恰當,根本不會存在大家陰謀角度出發,為了自保而裝瘋賣傻。

弘晝因為太受乾隆的寵愛,因此行為做事較為乖張,這才是他歷史的真面目,雍正是一個很鐵面無私的皇帝,儘管喜歡弘晝,但也瞭解他的為人,所以根本不會讓他繼承皇位。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弘曆都是不二之選,他像康熙兒子太多,容易出現選擇苦難症,弘曆即位後,也知道雍正疼愛弘晝,就將雍親王的府邸及財富全部賜給了弘晝。

在乾隆皇帝的庇佑下,弘晝更是傲慢任性,肆意妄為,甚至在朝堂之上當著乾隆的面毆打當朝軍機大臣,皇親在朝堂打大臣,估計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幾個,但是乾隆卻併為制止,在表明兄弟兩個感情好的同時,也能夠看出,弘晝性情太乖張了。

弘晝一首詩叫作《金樽吟》,在詩中弘晝寫下“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一直被人稱作救命詩,這屬於過度解讀了,很可能就是弘晝喜愛吃吃喝喝,因為受到雍正和乾隆兩個皇帝的嬌慣,弘晝壓根就不缺錢,揮霍起來也是很無度的。

正因為如此,弘晝才敢不顧宗室禮儀,敢於“活人出殯”,看著一家人在那裡哭,自己在那裡樂,他曾經說過:"人沒有一百年還不死的,還有什麼好避諱的?"大概是因為人一輩子只能有一次喪禮,活著的時候看不到,估計死後也看不到了。

在我看來,將人世間的離別悲傷當作自己玩樂的戲碼,當真也是實在找不到玩的。人要是為了找點樂子,有足夠的權力的話,他都能上天。

關於弘晝的結局,很多人總結是弘晝管了一點不該管的事情,結果被賜三尺白綾,上吊而死,實際上這是扯淡,乾隆皇帝自詡十全老人,不可能違背清朝祖制,殺了自己的兄弟。

在《清史稿》中記載:"和親王弘晝以儀節僭妄,罰俸三年",這一點倒是符合弘晝的個性,不按照常理出牌就是他的風格。

在弘晝死之前,其實是得了病,乾隆還親自去看他,"上臨和親王弘晝第視疾。"

關於乾隆和弘晝的關係,乾隆帝曾經說過:

朕弟和碩和親王、秉性純誠。持躬端恪。髫年共學。友愛實深。自備位親藩。懋昭敬慎。方冀六旬同慶。棣萼言歡。 吾弟少於吾甫三月。皇父在潛邸時,育吾二人於東西室,及九歲讀書,同受經於傅先生,與吾自孩提以至於今,且孺且耽,恰恰如也,餘既以同氣之親,相親相勖於平日,晨夕之與俱,筆硯之與共,爾我形骸之悉化。予與王幼同學同課,習為詩古文詞。當是時侍奉皇考膝下,優遊書府,日寢饋於經史文字中,世綱塵務,毫髮不以嬰其心。吾兩人者,相規以善,交相勉,相得無間,如是者垂二十年,天倫之樂無過於是。

由此可見,弘晝並非大智若愚的一個皇子,完全就是一個被父親和兄長嬌慣的找不到北的一個人。這樣人的,別說給自己舉辦喪禮,他要當了皇帝,什麼事都能幹出來。


史論縱橫


弘晝這是為了躲避政治鬥爭,明哲保身之舉;

劇照截圖

搞“活出喪”很多人很忌諱,會折壽;可是弘晝出於政治旋渦,要想脫身必用非常手段,相對於折壽總比慘死要好點。

劇照截圖

弘晝是雍正的五子,上面在世的有三哥弘時,四哥弘曆;弘曆很得雍正喜愛,但是作為長子的弘時,被人忽悠的參與爭儲鬥爭,結果慘死;弘晝看到這也明白,上面還有弘曆,如果硬是爭儲,結果可能比弘時還慘,當皇帝的機會比較小。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何不做個與世無爭的太平王爺,放棄爭儲。但這光他自己這麼想是不行的,對外宣稱也是沒人信的;那弘晝未來了要別人相信自己沒有爭儲的資格,就會要別人放心。更重要的是安雍正和弘曆的心。弘晝想了個好辦法:作為皇子,不斷毀壞自己的顏面,要自己徹底喪失爭儲資格。所以才搞出來一個“活出喪”,在自己府邸不但大操大辦,要府裡的人哭喪,還請來了一批道士、和尚給自己做法事,更是來了一些達官貴人身著素衣配合弘晝。居然還給朝臣發喪帖收禮金,皇家的顏面被弘晝破壞的不成樣子,沒有一點皇子的素養了。大臣們很是不滿,傳到雍正耳朵裡,雍正卻沒有大發雷霆,卻認為弘晝這是在明哲保身,雍正也是從奪嫡鬥爭中過來的,他很理解弘晝的用意,所以對弘晝的“活出喪”才不制止。

劇照截圖

這麼一鬧,弘晝乾的事世人皆知了,不堪再立為皇嗣;這樣,無論你以後誰當皇帝,弘晝都變成人畜無害的小白兔了,威脅不到他們的皇位了。弘晝明白,如果自己不做出格的事,就是自己真的無心皇位,但弘晝活著對某些人而言就是威脅,只有卸掉他們的戒心,弘晝自己才能善終。

劇照截圖

政治鬥爭是殘酷的,弘晝的選擇是很明智的,前有弘時慘死,現有弘曆受寵,自己成為太子幾率很小的情況下,成功離開了政治漩渦。這是非常成功的,雍正明白兒子的“良苦用心”,也不為難他;後來的乾隆帝對這個弟弟也是待遇很好。

難得糊塗,糊塗難得。


過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弘時、弘曆、弘晝三人各有特點,不過如果按照政治智慧排名,則應弘曆居首,弘晝次之,弘時最差。弘晝的活出喪,不過是明哲保身之道而已!


這從他和父親的談話中可見一斑。

談話間,弘晝評價自己:兒臣百無一用之人,拿什麼爭啊!話語中雖然表明了自己不爭的態度,但仍然能聞出酸味來!而雍正的評價則是: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難得!無疑是告訴弘晝,你不爭是對的,爭也沒用!

弘晝的確沒有爭的必要了,弘曆簡在帝心,早就是雍正默定的繼承人,弘時排行老三年紀大早早就出來當差,又和八爺黨暗通款曲,有了不小的勢力,這兩人都是弘晝面前難以逾越的大山!

《雍正王朝》中,雍正下旨,命令允祉帶著弘時和弘晝去八王府抄家,弘晝說有高人看出他最近有血光之災,於是不出門在家搞起了活出喪!最後允祉和弘時無奈之下,只能聽之任之!

我認為這個片段起碼能看出一下幾點:

一、弘晝在宮中必有耳目,事先知道要去八爺府抄家的消息,才做好了一切準備。要知道,出喪用具、和尚道士這些可都要提前準備和預約的。

二、弘晝不願承擔抄叔叔家的汙名。放在任何朝代,即便有聖旨,侄子去叔叔家抄家,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試問,雍正為什麼不派弘曆去辦這樣的差事?

三、弘晝看清了雍正的真實意圖,他是藉著抄家一事試探兩個兒子。抄家抄什麼,除了財產,還有書籍、信件等等東西,裡面可是有大量信息的!弘晝不去,表明自己和八爺黨毛關係都沒有,根本不怕抄出對自己不利的東西。只有弘時那樣急於表現又和八爺黨糾纏不清的人才會衝到前面。

弘晝是明智的,乾隆即位後對這個不爭的弟弟很親厚,足以說明一切。


李飛叨


弘晝,雍正的第五個兒子,他是一個很精靈,狡猾的王爺。至於他為何在自己生前多次為自己辦葬禮呢?他也只是故意掩人耳目罷了。他深知,按照繼承皇位的特權來看,還輪不到自己,即使自己是排行老五,但是就算弘曆發生意外的話,前面還有乾隆帝(排行老四)所以自己也就不去為了所謂的皇位去競爭了,倒不如退一步永遠的當自己的享樂王爺呢!享盡一世的榮華富貴,何必定要為了皇位弄得頭破血流呢?他故意把自己偽裝成一副玩世不恭,成不了大器,放鬆兄長和父皇的警惕,讓他們感覺自己是沒有任何野心的,量不成威脅。說弘晝是沒有野心,玩世不恭,其實我倒是認為他才是更加的深謀遠慮,能夠認清當下的形勢以及未來的發展,無論換做是誰繼承皇位,自己都沒不吃虧的,充滿大智慧,趁早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好了。弘晝故意在自己生錢為自己多次辦葬禮,更是將自己的無能,玩世不恭發揮的淋漓盡致,做出如此荒唐之事,更是讓人無語,卻也不足以構成威脅,父皇和弘曆都對其卸下了心理的防備。這就是弘晝的智慧,敢問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樣看淡皇權,安於享受榮華富貴的呢?過著自己的悠閒時光,做一隻閒雲野鶴,悠閒自在,自得其樂!即使是在生前為自己多次舉辦了葬禮是很大逆不道的。但是做戲就要做足咯,唯有這樣才能讓別人更加信服!


A盛涵


弘晝的確是一個荒誕放縱之人,他在朝堂上居然當眾毆打一等公、軍機大臣訥親,在府中又時常給自己辦喪事,裝瘋賣傻。

有名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劉庸的老丈人在朝堂上打太極、裝耳聾,就是以弘晝為原型的。

為何弘晝這樣荒誕,時不時還給自己辦個葬禮啥的?當然是為了昭示他“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態度。

與之相配的,還有他的詩作《金樽吟》:

世事無常耽金樽

杯杯臺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

推杯換盞話古今

意思也是說,人活在這世上,都是會死的,爭個什麼勁兒呢,莫如喝酒享樂,恣意過活。

所以,弘晝在朝堂上鬧意氣之爭,一副我行我素之狀,回府後緬於酒樂,並給自己治喪,都是表明:我已參透生死,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所欲也。

因為,生在皇家,既能享樂,也有風險。叔伯們九子奪嫡,死傷無數,兄弟弘時弘曆為皇位,也是明爭暗鬥。

我弘晝,鄭重聲明:我就要過皇孫貴族的好日子,不爭你們的大位子!


錢多多讀文史


對於弘晝給自己辦葬禮的這出戏,在《雍正王朝》其父雍正的一句戲言準確的道出了弘晝的心思,雍正道:小小年紀,就知明哲保身。用北京這邊的土話形容弘晝就是“這小子特別的鬼”,所謂鬼,就是機靈鬼,特別聰明的意思。

咱盤點下弘晝的身份,他是雍正帝的第五個兒子(後來的乾隆皇帝是雍正的四兒子),由於雍正實行秘密建儲的方式傳位,從年齡和履歷看弘晝按理講也是一位有可能成為皇帝的皇子,但是他也是有自知之明,如果兄長弘曆沒有突發意外的話,且輪不到他呢,所以他心裡也明鏡兒似的知道繼位的可能性渺茫,不如樂享世間繁華,做一個享樂王爺。

弘晝心裡這麼想的,實際上也是這麼做的,他為了讓皇兄和皇父知道他沒有任何的野心,平時就扮演成一付玩世不恭的樣子,而且屢屢導演出荒唐之事,例如經常在家給自己做個法式,請一些和尚,道士來給自己做“後事”,並且自己還像模像樣的躺在棺材裡,可以說是相當入戲了,這樣的舉動自然很快的傳到了其他人的耳朵裡,其父雍正聽聞此事後笑著說:這小子,跟和尚道士混在一起,總比跟官員混在一起強嘛。皇兄弘曆聽聞後,也心裡卸下了對老弟的防備,爾後弘曆登基為乾隆皇帝後,第一件事兒就是把父皇的雍親王舊邸及財物全賜給了弘晝。並且把管理內務府、御書處的事務都讓弘晝管理。後來還屢屢照顧這位“任性”小老弟,不得不說這樣的大清親王做的不要太舒服哦:)


老豬的碎碎念


出生在帝王之家,在尋常老百姓看來,那是多麼大的福氣,可是身為一個皇子也有身不由己的時候。甚至有時候還要刻意的表現出自己無意於皇位的行為,儘管自己對當皇上沒有任何興趣,可是別人還是會來猜忌自己,為了打消別人的顧慮,有時不得不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

清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子,他聰明絕頂,能力也非常強,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分量,能看清自己所處的局勢,他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皇位對自己來說都是遙不可及,與其去爭奪,不如做一個富貴閒人,或者靠自己的能力為國家盡一份力就足夠了。



他就是雍正的兒子弘晝,弘晝的生母是耿氏,她在宮中的位分比較低,所以弘晝從小是由弘曆的生母熹妃撫養的。弘晝比弘曆小三個月,弘晝在熹妃的悉心教導下,勤奮好學,深得雍正的喜愛。

但是弘晝知道,皇位的繼承人早已安排好,那就是弘曆。而且弘曆的生母熹妃對自己有養育之恩,自己不可能去跟弘曆爭奪皇位的。況且他也無心皇位,雖然他的能力和學識都非常高,但是他更願意做一個閒散王爺,當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盡一份力就足夠了。



所以等弘晝年紀漸長,他本可以做一些政務。可是這時弘晝卻胡鬧起來,他不但不肯求雍正讓自己早點歷練,還經常上演“活人出殯”的一幕。

弘晝演的特別賣力,完全按照死人出殯的形式來做,不但在府中做起靈堂,還要求全府上下一定要哭的特別逼真,還請來了和尚道士,為他超度唸經,甚至還邀請達官貴人來參加葬禮。

弘晝做的這一切雖然荒唐,但是因為有雍正的寵愛,所以那些達官貴人們,也願意奉承他,配合他把這個遊戲玩的盡興。所以大家都穿著高縞素帶著厚禮來他府中參加葬禮。



這樣的遊戲,弘晝不只玩了一次,而是上演了很多次。他看大家都來支持他,非常高興,和眾人說,人哪有不死的,死有什麼好怕的,有什麼好忌諱的呢?

弘晝這種荒唐的行徑傳遍了京城,人們都以為嚴厲的雍正會責罰他,可是相反,雍正不但不責罰他還派他去處理一些重要事務。

人們都在想,難道雍正是糊塗了嗎?其實不是,雍正有雍正的苦衷,弘晝也有弘晝的苦衷。



我們都知道雍正皇位的到來非常不容易,當初的九子奪嫡,是那麼驚心動魄,雍正可以說是踏著眾人的血走上皇帝的位置。所以過去的經歷讓他心有餘悸,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還要上演這一幕,所以他早早立下太子。

其實太子之位早有人選,那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當初康熙在位的時候,早已內定了這個孫子做未來的繼承人。弘曆深得康熙和雍正的寵愛,未來的皇帝可以說是非他莫屬。但是其他的皇子不一定這樣想,雍正想幫弘曆剷除異己,希望他在未來的皇帝之路上能夠走得更加順利。可是,這樣有可能就要除去其他的一些皇子,同樣是自己的兒子,對雍正來講就好像挖肉一般,所以他是非常痛苦和矛盾的,他不希望任何人來和弘曆爭奪皇位,但那是不可能的。

聰明的弘晝早已明白雍正的心思,所以他做出荒唐的一幕,打消雍正的顧慮,使雍正明白他是完全無意於皇帝之位的。所以後來雍正對他也是更加寵愛,而且弘曆和弘晝的關係也非常好,後來弘曆當上皇帝后,對這個弟弟也是比較放縱和信任。

可是另一位皇子弘時就沒有這麼聰明,他當時是最大的一位皇子,因為雍正遲遲沒有宣告太子是誰,使得他以為自己也是有希望的。所以他明裡暗裡都在和弘曆爭奪太子之位。試想,雍正早已在心裡打定了主意要立誰,那麼弘時又哪有半點勝算呢?最後還是死在了自己父親的手裡,雖然雍正因此悲痛得吐血,但是為了國家未來著想,他不得不痛下殺手。只能說弘曆的運氣是真的好,能得到爺爺和父親的支持是多麼幸運。

而聰明的弘晝,用自己的荒唐行徑,不但保住了性命,還讓自己的一生過得比較順遂,退而求其次,這也是一個最好的結局。所以有時人只能順應時勢,不是自己的不必去強求,把握住自己能把控的,珍惜眼前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千水千山


歷史上的弘晝跟《雍正王朝》裡的弘晝差距巨大,甚至於像兩個人。歷史上的弘晝,個性倒是比較像電視劇裡的九阿哥和十阿哥,典型的驕橫自大又目無王法的皇家子弟。

雍正帝共有十個兒子,長大成人的有四個,就是弘時,弘曆,弘晝,弘瞻。其他的要麼夭折了,要麼病死了。

弘時比弘曆大七歲,但是他在雍正五年被雍正治罪並削籍,很快死去。弘瞻在四人中最小,雍正死的時候,弘瞻才四歲。而弘晝只比弘曆小三個月,他可以說是跟乾隆一塊長大的。

《雍正王朝》裡的弘晝,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明哲保身。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弘晝在很小時就出場了,當時鄔思道在雍王府做教書先生,教的主要就是弘曆和弘晝。刑部冤獄案以後,康熙帝去承德秋獵,弘曆和弘晝也跟著他們去了。

當時鄔思道教給二人讀書,問他們關於打獵的事,還講了曹操和曹丕的典故。當鄔思道問到弘晝時,他卻以尿急為由跑了。

根據八阿哥後來對弘時說的,其實在電視劇裡,弘晝是三人中最聰明的,雖然看起來不認真,但是背書背的最快,然而,他卻從小表現出玩世不恭,荒誕不經的一面,給後來的活出喪埋下了伏筆。

在電視劇裡,等到雍正繼位以後,八爺黨的人在聯合關外的旗主王爺逼宮不成以後,被雍正一網打盡,這其中弘晝參與很多,也認識到了權力鬥爭的殘酷一面,從這以後,他的荒誕不經表現的更加明顯,就是活出喪。

他從這件事認識到,奪嫡,爭權奪勢,沒有好下場,所以他下定決心繼續明哲保身。

對於明哲保身這一點,雍正也看出來了,說他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明哲保身。

弘晝怕的是,再不躲,會落得跟八爺黨的人一樣的下場。

本來奪嫡他是沒有任何機會的,弘時也自認為沒有機會,因為雍正的繼承人弘曆早早就被定下來了,所以他們兩個一開始都沒有奪嫡的心思。在八爺黨逼宮失敗前,他對於明哲保身也並不是汲汲於求,他甚至參與了招待關外的旗主王爺,還去了京畿的大營。

但是,在八爺黨失敗以後,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現在躲還來得及,再不躲,終究會被別人拖下水,即便自己不想,也會身不由己,弘時不就是被八爺黨拖下水的。

此時,跟八爺黨撇開關係,離得越遠越好,所以,在雍正讓他參與查抄老八的府邸的時候他躲了。

他怕的倒不是弘曆,而是怕有人趁機拉他下水。關於逼宮這件事,他就是被弘時拉下水的,幸虧他心思還算正,站在了雍正那一邊。因此事後雍正也沒追究他。

想想看,自己一個不小心,就被人拖下水,再不躲,早晚身不由己,最終不得好死。

歷史上的弘晝,是雍正給乾隆培養的助手,他想讓弘晝當弘曆的老十三。

歷史上的弘晝,也很聰明,但是,由於雍正對他從小就很喜歡,寵溺過分,導致他特別的驕橫跋扈,流露出皇家子弟特有的目無一切,無法無天的通病。

歷史上,弘曆的儲君之位當然也是早早就確定了,弘晝也沒有奪嫡之心,但是,雍正帝卻別有一番心思,想讓弘晝當弘曆的老十三。所以,弘晝在雍正活著的時候,參與過很多的政事,不像電視劇裡啥都不管,裝傻充愣。

雍正八年,他被雍正派往曲阜參加文廟典禮,雍正十一年,被加封親王,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成立苗疆事務部,令弘曆和弘晝以及一些大臣一起參與。這已經涉及到軍機大事了。

雍正死後,乾隆繼續任用他,但是他則仗著兄長是皇帝,更加的驕橫,經常肆意妄為,甚至當朝毆打過顧命大臣訥親,訥親當時可是領班軍機大臣,相當於康熙朝的四大輔臣,雍正朝的馬齊張廷玉。可見弘晝之驕橫。

由於他跟弘曆一起長大,乾隆帝對他的感情很深。乾隆帝曾經寫到:

予與王幼同學同課,習為詩古文詞。當是時侍奉皇考膝下,優遊書府,日寢饋於經史文字中,世綱塵務,毫髮不以嬰其心。吾兩人者,相規以善,交相勉,相得無間,如是者垂二十年,天倫之樂無過於是。

總之,歷史上的弘晝跟電視劇裡判若兩人,雖然歷史上的弘晝也有明哲保身的一面,然而他仍舊參與過雍正和乾隆兩朝的很多大事,跟電視劇裡一味地荒誕不經非常不同。


西堤君


在雍正長大成人的10個皇子中,弘晝是得父愛最多的一個。

弘晝比弘曆(乾隆)小3個月,他是耿氏所生,由於耿氏位份不夠,他生下不久,便被雍正交給弘曆的生母熹妃代為撫養。

聰慧靈秀的弘晝,不僅得到熹妃無微不至的照顧。還因為勤學好讀,深得雍正疼愛。

(弘晝劇照)

甚至早在雍正還是雍親王時,有一次,雍正請康熙到家裡來賞牡丹花時,還特意安排他和弘曆,與康熙見面。

隨著年紀的增長,弘晝漸漸長大了,到了該接觸政務的年紀。

可是,出乎眾人意料,弘晝不僅不懇求雍正,希望早早得到歷練,反而還玩起了“活人出殯”的遊戲。

弘晝玩得特別認真,他不光要求府中上下俱得哀哭不止,還有板有眼地請來和尚道士為他超度唸經。同時,他還不忘邀請一些達官貴人來參加“葬禮”。

弘晝是雍正疼愛的皇子,那些達官貴人巴結還來不及呢。雖說心裡嘀咕他荒唐,但大家卻都一身縞素,帶著厚禮來。一方面是開開“活人出殯”的眼界,另一方面正好藉機巴結一下這位受寵的皇子。說不準以後還能沾著甜頭,所以想來的人特別多,弘晝又是個愛熱鬧的人,聽說誰想來,沒有不答應的。

看著府中上下俱按他的要求祭奠哀泣,他頗為高興。一邊吃著祭桌上的酒肉,一邊還和來弔唁他的王親貴族們說,人哪有不死的,對死有什麼好忌諱的。

弘晝這出“活人出殯”很快就傳遍了京城內外,一時各種議論不絕於耳,對於皇室而言,這絕對是有失體面的。

(雍正劇照)

就在眾人都以為一向嚴厲的雍正會斥責弘晝的荒唐時,沒想到弘晝不僅被封為和親王,不久後還被任命處理苗疆事務。人們不禁疑惑:雍正這是鼓勵弘晝荒唐嗎?

其實,並非如此。

弘晝之所以要舉行“活人出殯”也有他的苦楚,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來,雍正繼位後,由於他親身經歷了康熙“九子奪嫡”,為了不讓皇子們再重蹈覆轍,他苦思冥想後製定了“秘密建儲”的辦法。

如此一來,誰也不知道雍正立的是哪個皇子。

此時,皇三子弘時已經成人,由於他前面的兩個皇子夭折,他就是實際上的皇長子,並且他的生母齊妃出身高貴,所以很多人認為雍正為立他為太子,久而久之,弘時也覺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後來弘時聽聞弘曆由於曾得康熙寵愛,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立刻在朝中拉幫結派,培植勢力。

然而弘時的舉動,很快就被雍正察覺。雍正不光開除了他的宗籍,還革去了他的職務和爵位。

弘時年輕,受到懲罰後,驚懼不已,不久便病逝了。

(弘時劇照)

弘時的死讓弘晝看在眼裡,驚在心裡。他深知雍正為人疑心重,為了自保,也為了告訴雍正,他無心奪嫡,所以才自編自導了一出“活人出殯”。

雍正是個聰明人,怎能看不出弘晝的良苦用心呢,所以對他的胡作非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他胡鬧。

弘晝見雍正不制止,知道自己這出戏是演對了,心裡這才鬆了一口氣。

不過,弘晝這人胡鬧歸胡鬧,但雍正交給他辦的事,他總是完成得很讓雍正滿意,因此雍正一直對他稱讚不已。

雍正十三年,雍正病逝,遵密詔,弘曆繼承大統,是為乾隆。

弘晝仗著乾隆和他兄弟情深,愈發驕縱跋扈,哪怕是朝中重臣,他也一概不放在眼裡,所以他的人緣特別差。

有一次他還在朝堂和一等公訥親爭執,氣不過,竟然把一把年紀的訥親狠狠打了一頓。當時由於在朝堂上,無人敢勸。

誰知乾隆也假裝看不見。

訥親吃了癟,白白捱了一頓揍。

這下眾臣都知道弘晝是個有乾隆撐腰的渾主,所以誰也不敢惹他。

後來,弘晝上朝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過誰也不敢說他,由著他荒唐。

弘晝就這樣靠著荒唐,讓雍正和乾隆都相信他沒有奪位之心,好歹做了個平安的富貴王爺。

(參考史料:《清史稿》《嘯亭雜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