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讲观点:白条等网贷记录影响房贷怎么办

讲观点:白条等网贷记录影响房贷怎么办

------本期内容导读------

作为银行贷款审批体系,对贷款实施严格的风控没有错。但严格风控并不意味着对任何风吹草动就避之不及。毕竟,贷款是银行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就应该把那些收入稳定、还款信用程度高的用户吸收进来

------以下正文详情------

近期,杭州银行表示,如果向该银行申请贷款的用户在最近半年内曾有过两次网贷记录,不论有没有如期偿还,都会被拒绝。这应该是到目前为止,第一家正式表示会对把互联网贷款记录视为征信“灰色记录”的银行。

在此之前4月1日京东白条情况正式接入征信体系时,网上就开始风传,但凡个人征信记录里出现了京东白条使用的用户,则会显示为互联网小额贷款,极有可能会对个人的征信情况产生影响,最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其个人在申请房贷时被银行拒贷。而这一情况至少就在杭州银行开始得到了印证。

事实已经是事实,但是刚刚讲过仍然会坚持最初的观点与意见:杭州银行此举缺乏足够的行业逻辑与应有的专业素养。这种现象不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观点与方向在银行业中扩大,如果不幸会有,那只能是一种倒退。

按照目前对于征信管理的正确理解,征信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给每个公民做的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记录着每个人的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这份报告是由征信系统收集、整理合成的。征信系统是国家建立的记录信用信息的数据库。

在过去,关于个人的征信报告所覆盖的面比较窄,也就只是个人信用卡及银行贷款。而现在随着互联网金融以及消费的发展,像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都已经具有了与信用卡消费相似的性质,也成为个人信用履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像京东白条的使用以及还款情况接入征信,这是一种进步,没有什么奇怪。

而且,在4月1号京东白条接入征信后,并不是把每一笔白条具体的消费明细体现在报告里,而是每月按账单更新后的总体情况显示为一笔,也就是基本上类似于信用卡的表现模式。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京东白条接入征信后,它就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消费贷款形式,只要是按时还款,实际上就是可以给个人的征信情况加分的。

可是,为何现在杭州银行却作出了如此的新规呢?

之前就有网友指出,不能把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同于信用卡,它们的本质是在小额贷款的原型上包装出来的,京东白条的主体是“重庆两江新区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此,一旦接入征信报告,这也就看起来与用户使用了其它小额贷款没有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单单粗看一番,京东白条的记录显示出“重庆小贷”,就和当前在舆论中近乎于有点“臭名”了的网络贷款非常地相似。对于银行的贷款审批人员来看,一定会考虑,在如今这个信用卡申请非常方便、正规贷款渠道也通畅的情况下,却一心去做那种“超高利息”的网络贷款的用户,一定是会存在着某种不太可把控的风险,因此对于这些人会给各种扣分、甚至是直接否定!

但是问题也恰恰是在这里,作为银行贷款审批体系,对贷款实施严格的风控没有错。但严格风控并不意味着对任何风吹草动就避之不及。毕竟,贷款是银行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尤其是许多商业银行现在都在大力推进各种贷款业务,就应该把那些收入稳定、还款信用程度高的用户吸收进来。

对于征信记录里面有网络贷款记录的人员,其实把象已经接入的京东白条、以后会接入的蚂蚁花呗这种极其正常也健康的网络消费贷款与那些高利息、高风险的网络贷款区分开来,并没有多大的难度,甚至简单地只是稍微看一看的小问题。唯一可以猜测的,无非是想借此打压一下已经开始对正规银行的各类商业贷款形成一定威胁的白条、花呗们!

你只要现在到网上搜一搜,就会看到许多人在此消息风传之下,纷纷赶紧跑到京东金融把自己的白条功能注销掉,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这种近似于“不正当竞争”的方法能够走多久?能否引起多少家其它商业银行跟进?都是很难说的事情。话说回来,真有那么一批又优质、又健康的网络消费用户,你就是拿着“网贷记录一票否决制”把他们拒之门外,别的银行把他们拉进门去的话,杭州银行会不会后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