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講觀點:白條等網貸記錄影響房貸怎麼辦

講觀點:白條等網貸記錄影響房貸怎麼辦

------本期內容導讀------

作為銀行貸款審批體系,對貸款實施嚴格的風控沒有錯。但嚴格風控並不意味著對任何風吹草動就避之不及。畢竟,貸款是銀行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就應該把那些收入穩定、還款信用程度高的用戶吸收進來

------以下正文詳情------

近期,杭州銀行表示,如果向該銀行申請貸款的用戶在最近半年內曾有過兩次網貸記錄,不論有沒有如期償還,都會被拒絕。這應該是到目前為止,第一家正式表示會對把互聯網貸款記錄視為徵信“灰色記錄”的銀行。

在此之前4月1日京東白條情況正式接入徵信體系時,網上就開始風傳,但凡個人徵信記錄裡出現了京東白條使用的用戶,則會顯示為互聯網小額貸款,極有可能會對個人的徵信情況產生影響,最嚴重的情況會導致其個人在申請房貸時被銀行拒貸。而這一情況至少就在杭州銀行開始得到了印證。

事實已經是事實,但是剛剛講過仍然會堅持最初的觀點與意見:杭州銀行此舉缺乏足夠的行業邏輯與應有的專業素養。這種現象不應該成為一種普遍的觀點與方向在銀行業中擴大,如果不幸會有,那隻能是一種倒退。

按照目前對於徵信管理的正確理解,徵信報告是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給每個公民做的信用歷史的客觀記錄,記錄著每個人的借債還錢、合同履行、遵紀守法等信息。這份報告是由徵信系統收集、整理合成的。徵信系統是國家建立的記錄信用信息的數據庫。

在過去,關於個人的徵信報告所覆蓋的面比較窄,也就只是個人信用卡及銀行貸款。而現在隨著互聯網金融以及消費的發展,像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都已經具有了與信用卡消費相似的性質,也成為個人信用履行狀況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像京東白條的使用以及還款情況接入徵信,這是一種進步,沒有什麼奇怪。

而且,在4月1號京東白條接入徵信後,並不是把每一筆白條具體的消費明細體現在報告裡,而是每月按賬單更新後的總體情況顯示為一筆,也就是基本上類似於信用卡的表現模式。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當京東白條接入徵信後,它就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消費貸款形式,只要是按時還款,實際上就是可以給個人的徵信情況加分的。

可是,為何現在杭州銀行卻作出瞭如此的新規呢?

之前就有網友指出,不能把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同於信用卡,它們的本質是在小額貸款的原型上包裝出來的,京東白條的主體是“重慶兩江新區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因此,一旦接入徵信報告,這也就看起來與用戶使用了其它小額貸款沒有什麼區別!

也就是說,單單粗看一番,京東白條的記錄顯示出“重慶小貸”,就和當前在輿論中近乎於有點“臭名”了的網絡貸款非常地相似。對於銀行的貸款審批人員來看,一定會考慮,在如今這個信用卡申請非常方便、正規貸款渠道也通暢的情況下,卻一心去做那種“超高利息”的網絡貸款的用戶,一定是會存在著某種不太可把控的風險,因此對於這些人會給各種扣分、甚至是直接否定!

但是問題也恰恰是在這裡,作為銀行貸款審批體系,對貸款實施嚴格的風控沒有錯。但嚴格風控並不意味著對任何風吹草動就避之不及。畢竟,貸款是銀行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尤其是許多商業銀行現在都在大力推進各種貸款業務,就應該把那些收入穩定、還款信用程度高的用戶吸收進來。

對於徵信記錄裡面有網絡貸款記錄的人員,其實把象已經接入的京東白條、以後會接入的螞蟻花唄這種極其正常也健康的網絡消費貸款與那些高利息、高風險的網絡貸款區分開來,並沒有多大的難度,甚至簡單地只是稍微看一看的小問題。唯一可以猜測的,無非是想借此打壓一下已經開始對正規銀行的各類商業貸款形成一定威脅的白條、花唄們!

你只要現在到網上搜一搜,就會看到許多人在此消息風傳之下,紛紛趕緊跑到京東金融把自己的白條功能註銷掉,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這種近似於“不正當競爭”的方法能夠走多久?能否引起多少家其它商業銀行跟進?都是很難說的事情。話說回來,真有那麼一批又優質、又健康的網絡消費用戶,你就是拿著“網貸記錄一票否決制”把他們拒之門外,別的銀行把他們拉進門去的話,杭州銀行會不會後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