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莆仙地區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大粒粒589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船。”講得就是莆田的五日節習俗,端午節是莆田民間的大節,那麼就一起來看看莆田地區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吧。

莆田端午五日節的習俗是這樣的:總共有五天的時間,初一的時候,每戶人家會在門窗上插艾草,據說是為了辟邪;初二的時候,用麥粉捏成團蒸成類似饅頭的糕;初三的時候,會吃螺,近海淺灘所產的小螺,味道很好;初四的時候,包粽子,印象中白粽居多,熟後醮糖吃;現在的粽子種類更多,包括蜜棗粽、豆沙粽、蛋黃粽、肉粽等;初五時候,用午時水沐浴、吃午時水煮的蛋,還有看龍舟啦。雖然莆田端午有五天時間,但更多是集中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日,是端午節的高潮,划龍舟、洗午時草、換新衣,這一系列習俗代代沿襲。

在莆田端午節習俗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午時草,用艾草、菖蒲、牡香、香椿、筆尾草、豆株、枇杷葉等,中午時候放入大鍋中煮成黃色的水,全家沐浴洗澡,換上新衣服(小時候期待端午節原因之一,是因為有新衣服穿);同時用午時草煮蛋,大人會把提前結成的綵線長網袋裝入午時蛋,掛在孩子的胸前,孩子常常會互相比對誰的袋子更漂亮,或者誰的蛋更多,午時蛋吃後可以增強體質等。以前大人還會給孩子的肚臍、耳朵上抹雄黃,說是為了避邪,現在已經不多。

這就是莆仙地區端午節的習俗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