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菏澤:堅決推進改革開放 多為發展注入動力——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綜述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全市人民砥礪奮進,紮實苦幹,菏澤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值此全國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本報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反映40年來菏澤各條戰線取得的豐碩成果,總結經驗,以激勵全市人民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繼續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為今後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敬請關注!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我市視察,語重心長地指出“菏澤還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的任務很艱鉅”,要求菏澤“要堅決推進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菏澤各級黨委、政府牢記總書記殷切囑託,堅決貫徹黨中央頂層設計,敢於“摸著石頭過河”,開拓了一塊塊改革“實驗田”: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居全省首位,3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東明石化牽頭成功組建山東煉化能源有限公司,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棚改規模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創辦扶貧車間的做法在全國推廣,民生保障得到加強,市財政用於民生支出佔比達到79.5%。

截至2017年,全市已有960項重要改革任務落地見效,3項國家級、14項省級改革試點任務順利完成,有效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誓做改革先行者試點蓄足特色“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抓好試點對改革全局的重大意義,“試點能否邁開步子、趟出路子,直接關係改革成效”。

1977年春天的一個午後,“實在過不下去”的東明縣小井村農民簽下“生死契約”,悄悄搞起了“包產到戶”,比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還早一年。

菏澤是山東省農村改革起步最早的地方,對敢想敢幹、敢闖敢試、推進改革試點有著深刻的體會。

2018年5月22日,鄆城縣張營供銷社配方肥生產基地,李海村的李延兵正在等待自己的配方肥生產、裝車,“我種了400多畝土地,供銷社全託管,省時省力省錢!”如今,土地託管的做法打破行政區域界線,在作為試點的鄆城縣已經發展到近10萬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菏澤能不能突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發展質量和水平。你們要根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

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要求就是遵循,就是燈塔,就是指引,就是航標。

工業強市戰略、新舊動能轉換,對頂層設計的不走樣貫徹,帶來了一項項飽含菏澤特色的鉅變。

菏澤市級班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甘當改革發展的鋪路石,“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在改革中“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多做功在當今利在後世的實事好事。”牢固樹立特色就是優勢、就是潛力的意識,推進地方特色改革探索,牽引和推動產業發展、扶貧開發攻堅等取得重要突破,拿下多個全國全省第一。

幾年間,我市先後承接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土地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國家級地方科協深化改革工作試點市等50項國家級和省級試點任務,為我市優先獲取改革紅利提供了先機。對承擔的改革試點任務逐一建立工作臺賬,動態掌握試點推進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確保試點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效。承擔的14項國家級、36項省級改革試點穩步實施,已有17項順利完成,其餘33項均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定陶區農田水利工程管護試點模式獲水利部認可,先後3次在全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單縣國家級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獲批為示範縣。縣級現代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省級試點推行後,財政預算水平、資金管理使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簡政放權“刀刀見血”督察暗訪“上接下連”

冉晶照明是鄆城縣一家小型企業,近日因廠房搬遷,法人劉瑞青來到縣政務服務中心辦理變更登記。窗口服務人員發現缺少住所證明這一項。按照以往常規,因為缺少必要的申請材料,該企業需要拿著監管部門的住所使用證明,回到當地政府蓋章證明,然後再來申請辦理,一來一回就是好幾天。“沒有營業執照複印件,訂單就沒有了。”劉瑞青很無奈。讓劉瑞青沒想到的是,2017年縣裡推行“容缺審批”制度改革,讓他順利辦理了手續,為企業挽回了訂單。

據瞭解,2014年以來,我市累計取消行政權力事項89項、承接194項;公佈第一批實施的“零跑腿”事項19項、“只跑一趟”事項190項,工商註冊發展到“三十一證合一”;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249個項目通過財政部審核,其中國家級示範項目8個、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創新優化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模式,中央改革辦《改革工作簡報》曾予以印發,2016年在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

有人感慨,簡政放權如同“割肉”,常常是“刀刀見血”。那麼,菏澤各部門的權力事項究竟該如何“砍”下去?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市各部門站在改革大局、發展全局推進改革,勇於直面本部門本系統本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敢於刀刃向內、動自身的奶酪。據統計,通過精簡事項、優化流程、減少環節,市級行政許可實現總審批時限從16988個工作日壓縮至5318個工作日,壓縮了70%。持續加大督察力度,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與此同時,我市嚴格按照中央“三督三察”要求,把督察作為推動改革、檢驗成效、發現問題、促進落實的重要利器。

2014年以來,我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改革督察機制的通知》《關於運用暗訪方式促進改革落實的通知》等12項制度性文件,確保改革督察“上接天線、下接地氣”。聚焦改革方案、改革試點、熱點難點等課題,建立改革督察清單,運用書面調度、實地查驗、座談交流、暗訪摸查、隨機抽驗等形式,就公立醫院改革、國有林場改革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等100多項重點改革事項開展了專項督察,督察建議直接進入市委、市政府決策。對督察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相關單位和部門,逐項跟蹤督促整改。2017年,市委深改組先後9次對整改不力、落實不到位的縣(區)和市直部門進行了通報,促進了有關問題的及時有效解決。

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公平感”“幸福感”

菏澤人深知,全面深化改革是重大政治責任。履行改革主責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這根思想神經一時一刻也不能放鬆。

目前,40次領導小組會議、100多個改革方案的審議,50餘次單項情況彙報的聽取,標識著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機制化和高質量的推進。著眼於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可控性和有效性,探索形成以三項改革推進責任機制、三項改革督察落實機制和三項改革創新激勵機制為內容的“三個三”改革落實機制,有效保障了改革工作規範化。

“現在的日子好多了,都多虧了好政策。”2018年5月21日,鄄城縣董口鎮因病致貧的後宋樓村村民蔡秋平在村頭的返鄉創業點就業,家庭收入增加,心情格外高興;

在曹縣,丁樓村村民任慶生上世紀90年代揹著產品到全國各地上門推銷,如今在淘寶網上賣起了演出服飾,年銷售收入超100萬元;

院落乾淨,房間透亮。日前,在牡丹區夾河趙行政村特困戶張玉蘭的家中,作為危房改造項目的受益者,她樂呵呵地說:“這是俺的新家,去年9月份搬進來的。”

無論是蔡秋平、任慶生還是張玉蘭,在短短几年的時間,都感到了貧困和窘迫的遠去,原來不敢想象幸福感和獲得感,現在已經成為自己的切身感受。

這得益於我市對社會事業方面的改革。

圍繞沉甸甸的民生問題,菏澤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傾力打造新常態下的“民生改善升級版”,將廣大群眾更多的 “期待感”轉化為“獲得感”“公平感”“幸福感”。

我市大力推動返鄉創業,在全國率先設立市級返鄉創業管理服務中心,在大中城市設立34個返鄉創業服務站,吸引7.5萬人返鄉創業,帶動21.5萬人就地就近就業;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校長職級制改革全面完成,全市1668名公辦中小學校長一律取消行政級別,並建立了職級認定、任期交流、薪酬激勵等配套制度。公立醫院改革紮實推進,醫聯體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藍天白雲天數由2014年的145天增加到2017年的253天。

《新華社山東要情動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改革內參》和省委《改革情況交流》等權威平臺都刊發了我市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