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樣選擇合適的保險,應該避開哪些坑?

張慧


【怎樣選擇合適的保險,應該避開哪些“坑”】

第一個問題:怎樣選擇合適的保險?

㈠如果您是可以自我學習,會對保險去花時間研究的V俠,建議:多關注一些影響力比較大的保險公眾號(網上一搜一大把),隨便都有關於這方面的資訊,很快就可以上道。

㈡如果您沒時間去做這些複雜的專業上的事情,建議:找兩到三個具備專業素養的保險經紀人或保險代理人做諮詢。具體步驟:

❶先說明您的有關情況和保險需求,

❷然後需要一份保障設計計劃書,

❸再讓其對計劃書做個重要講解,

❹依據各自提供的計劃書和講解過程,判定哪一位提供的更具專業性和更高性價比。

(以上步驟其實就是貨比三家環節)

第二個問題:應該避開哪些坑?

(這是個好問題!)

保險的“坑”,越是越微觀,就越多。本文就對幾個比較典型的“坑”,做個簡單說明:

❶挑大公司,特別鍾情於幾家頭部公司。

我們買的是條款,不是公司。保險的理賠依據就是保險合同條款。公司大小隻跟專屬代理人做宣傳有關係,公司利潤也只跟股東有關係。條款沒有的,再大的公司也不會賠你錢;條款有的,您聽都沒聽過的小公司照樣賠您。因為,所有保險公司都有銀保監管著,放心!而且,越來越多的“小”公司,產品和服務越做越好,還不是一般的好,對比後您就會發現,同類型產品價格差距30%~50%的,還真的很多!

❷找熟人,礙於人情關係。

當前,國內線下的代理人大部分還是某家保險公司的專屬代理人,只賣一家公司產品。產品單一,缺乏競爭力。找的熟人,一般都是這些業務員。而且,對於人情保單,說難聽點,這些保單不是您想要的,是“他”想要的,其性價比可想而知。

❸兩頭挑,既要保障,又要分紅。

保險就是利用槓桿原理,儘可能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多最全最好的保障,這才是本質作用。如果需要分紅,那就單獨做分紅型的產品,分紅更高,利益更大的產品隨便都比綁在一起的任何一款產品好。

❹一款保單全部搞定。

沒有哪一家保險公司的某一款產品可以做到,即可以保障周全,又可以具有更高性價比。

更多的高性價比產品組合,不同時期的不同側重保障需求,才能更好體現保險的作用。

❺只看價格。

價格高的不一定就是好的,當然,價格低的也不就是差的。判斷一款產品好不好,不但要看同比(價格一樣的情況下)保額是否更高,保障是否更全面,還得看附加(增值)服務,最終才是價格。

套用《北京保監局提醒消費者——做到“四看”,明明白白買保險》:

1.看需求,

2.看產品,

3.看收入,

4.看條款。

如果對您有幫助,[握手]關注+贊。





煮茶話保


買保險如何避免入坑?這個問題比較寬泛,我來回答吧。

首先,請一定明白買保險的目的和意義,買保險請不要貪圖收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最大的坑。保險就是用來保障的,這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觀點,買保險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不可避免的一些意外或者疾病給我們身體帶來傷痛的時候,能從經濟方面給到一定的補償。如果有人跟你說保險收益多高、回報多豐厚,請一定不要相信;如果你要追求收益和回報,股票、基金、信託、國債等等你可以有太多選擇。又想有保障、又要收益高,目前世界上暫時沒有這種產品。

第二,保險公司業務員推薦的保險一律不買。(詳細原因請翻看我的文章,有專門論述)

第三,大公司的產品一律不買。(性價比不高,詳細原因請翻看我的文章,有專門論述)

但是,我們一般要買哪些保險呢?

1.百萬醫療險:20—30歲的年輕人一年只要200多元的保費就可以享受百萬醫療的保障,對於普通年輕人來說絕對首選,超值,推薦!另外百萬醫療一般都是交一年保一年,記得及時續保哈。另外年輕的時候買百萬醫療保費便宜,35歲以後、特別是40歲以後保費會陡增,性價比就不高了,建議在35歲以前提前規劃重疾險。

2.重疾險:越年輕買保費越便宜,可以多關注小公司的產品,性價比確實很高,30歲50萬保額大概4000塊左右吧。另外,買重疾險的時候注意兩點:一是千萬要如實告知,否則理賠時可能會出問題;二是仔細研讀條款,買保險品牌不重要、公司不重要、條款最重要。

3.意外險:風險提示就不說了,你們都懂,想買的話去天貓、支付寶、微信上都可以買,而且性價不不錯,大概100多元,就可以買到很不錯的了。另外還是建議買小公司的,原因你懂的。

綜上,買保險要避免入坑,還是建議多學點相關知識,不求精通、但也要了解大概,請關注,大家一起學習更多保險知識吧。


堅毅行者



配置思路:醫療險+定期重疾險+意外險

一、首先是醫療險, 這個是醫保的補充,是報銷型保險,醫保的報銷有起付線和封頂線,還有限制用藥的情況。商業醫療險一般可以不限社保用藥報銷,常見的百萬醫療險保額都有上百萬, 而保費只有幾百元,是非常划算的。

購買醫療險需要注意的是:

1、選擇續保條件較好的產品,特別是能夠保證續保的。

醫療險都是一年期的,買一年保一年, 一旦產品停售了,那麼也就買不到了,那麼如果在去考慮其他醫療險的時候,還需要在結合健康告知的情況。 能夠長期續保的醫療險就比較有優勢,但是市面上多數醫療險一般是最多保證6年續保。

2、帶有醫療費用墊付功能的醫療險比較好

某些疾病,生病起來可能比較急,一下子需要拿較多的醫療費用。 如果可以有其他費用直接墊付醫療費用,那是很有幫助的, 帶有醫療墊付的醫療險是比較有價值的,但是一般都會有特定城市和特定醫院的限制。

3、關於免賠額和免賠期

免賠額是社保報銷完後,在使用商業醫療險進行報銷前,需要自己拿錢支付醫療費用的部分。一般來說多數醫療險的免賠額都在1萬或者5千,免賠額越低越有利。

二、其次是重疾險,這也是保險配置的核心。

重疾險是直接給付性質的,是按照保險合同說明,確診相關疾病或滿足相關症狀後,就可以賠付的,這部分錢會直接給到消費者手中。 重疾險賠付的錢不僅可以用來補貼醫療費用,還可以用於各種生活費用的開支。 一般來說患大病,不僅治療費用很多,生活各種開支費用也非常多,還有因為生病住院可能需要兩三年是沒有收入來源的,這也是隱形的損失,這都是重疾險賠付的費用可以解決的。

怎麼買重疾?

1、做全保障是重要的, 買重疾保障,一定要買單獨的重疾險,不要買組合式的或者是捆綁式有很多個保障責任的產品,特別是那種主險不是重疾但是附加險是重疾的,會共用保額,這種產品不要選擇。

2、重疾險有多次賠付的,單次賠付的,多次賠付的重疾還涉及到疾病的分組問題;重疾險多次賠付保障本身是比較充足的,但是相應也會更貴一些。在保障性方面,重疾多次不分組》重疾多次分組》重疾單次賠付。

3、有些重疾險有額外賠付和 特定疾病的多次賠付,高發重疾像癌症等,在重疾裡面不僅多發,也容易復發,如果帶有癌症的多次賠付,間隔期短,那是性價比不錯的產品。

4、中症和輕症保障方面,都有的是比較好的, 輕症賠付比例在30%以上, 中症賠付比例在50%以上的產品更優質。

5、不要買返還型的重疾,返還型重疾本質是拿著你多繳納的一些保費,保險公司用於一些額外的投資,去進行一些投資,但是在保障方面卻不如消費型的重疾。 拿兩份保險的錢買一份保障,期望後期多返還一些費用, 本質上是一種儲蓄,但是保險是一個長週期的投資,其投資回報率要比其他理財產品都要低一些。


賺錢秘技


保險合同這麼厚,到底該怎麼看呢?

重點看3點,教你避開大部分的坑:


第一個就是健康告知,我們在投保重疾險、醫療險、壽險的時候,

健康狀況往往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

如果說健康狀況不符合,又沒有經過正規的核保流程的話,那麼在後期是會有很大的拒賠風險的,

千萬不要相信什麼熬過兩年就能賠這種鬼話,


第二個就是保障內容,這部分講的就是我們在什麼狀況下能夠得到理賠,

在合同的前半部分一般會有單獨列出來的一項,

這裡會詳細的講述到底保障什麼情況,

需要去什麼樣的醫院就診,是現金給付還是直接報銷,報銷額度是多少等等。


第三部分就是免責條款,這部分說的就是什麼狀況下不能得到理賠,

比如醫療險,它一般不包括既往症,壽險會除外故意犯罪,酒駕等等這些情況,

免責條款可能會稍微有點多,但是你一定要耐心,逐條看清楚,

保險本質上還是一個商業契約,

簽單之前一定要把保險合同看清楚因為這個是保護我們自身合法權益最有力的一個武器,

如果覺得太晦澀或者看不懂的,可以直接私信我或者給我留言


玉藍兒


買保險掌握幾個原則:

一,買對需求(也就是你想用保險來解決什麼問題)

1.保障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需求;

2.積累子女教育金;

3.儲備養老金;

4.財富保全與傳承。

第1個是保人的,2,3,4是保錢的。中國有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所以建議先完善第1個,有閒錢了再考慮後面的。

二,買全保障

保險涉及個六個理賠責任,只要買全了,就不會出現出險不能理賠的情況。

1.人身風險

2.意外風險

3.殘疾風險

4.大病風險

5.住院醫療

6.意外醫療

三,買夠保額

簡單一點,雙十原則,即用年收入的10%,買年收入的10的保額。



立在山崖仰望星空


題主的問題具有很強的主觀意識,我覺得一份合適的保險一定是需要滿足個人需求的。我們在選擇保險的過程中,一定要本著保險姓保的原則去選擇。

我認為,選擇保險一定是為我們個人提供充足的保障,至於理財,要麼是作為養老金,還是選擇更加專業的理財渠道,比如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在保險的選擇上可以按照意外險,重疾險和醫療險來配置。其實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大同小異,因此我認為選擇保險產品重點還是選擇保險公司以及它的服務能力。購買保險只是開始,重要的還是後期的理賠服務。

在購買保險時,首先搞清楚保險是幾年交,保險期間多久。之後自己一定要對保險有個概念,或者邀請一名比較專業的朋友把把關,不要聽信這也賠那也賠的說辭,仔細的看看合同條款,後期能否理賠都是按照合同條款來的,假如能將保險條款梳理清楚,也就沒什麼坑了。


不懂小二


買保險和買日用品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逛商場看中什麼東西拿錢買下就好了,昨天我去銀泰本想買一條褲子結果因為各種促銷活動,最後買了褲子、靴子和毛衣。對於這類商品我們可以因為一時的心動或者享受為衝動和喜歡而買單, 因為它們會實實在在的給我們帶來快樂。

換做買保險產品,這就很難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感受因為它是一種金融產品看不見摸不著,當準備買保險後我們可能會獲得很多不同的信息,來自親戚朋友推薦,鄰居推薦,保險顧問推銷,過幾天同事又會說哪個保險產品好。後來上網查資料 一些專家又會給出新的答案,最後稀裡糊塗就買了一份保險。

買完之後,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否合適,保險一旦買錯選擇退保會有不少的損失,也因為買錯付出很大的代價,為此我給大家總結了科學投保的5個原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一,先大人後小孩

我身邊很多同事朋友大部分人都是孩子出生以後就考慮購買保險,出於對孩子的愛護會首選花重金給孩子購買保險,但是對於家庭來講大人才是孩子最好的守護神。

在預算充足的條件下,可以給家庭每個人都配置保險,而預算不足希望先以大人為主。因為首先要讓保險充分保障到家庭經濟支柱,防止風險來臨時家庭的經濟出現嚴重問題。

二,先規劃後選擇

買保險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和身邊朋友商量,詢問專家意見,經常會問這個保險好不好 ,那個保險好不好 有什麼優缺點?

其實最好根據自身家庭情況去選擇,每個家庭情況不同(比如家庭成員收支情況、健康狀況、保險配置狀況),抵抗風險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先規劃。

我遇到過很多保險顧問一上來就給我推薦一個產品有多好多好,或者說這個保險產品相當好這個月就過期了推薦你趕緊買,在不熟悉你以及家庭的情況下,上來就給你推薦一個產品我覺得一定要警惕因為這個產品很大可能性不適合你的。最起碼這個保險顧問對你不負責。

比如電話推銷的保險,一個電話就給你推薦一個產品,心頭一熱就購買了往往會出問題。以推銷為目的,沒有從你的實際情況出發只是用同一個話術面對不同的群體而已。

所以買保險一定不能跟風,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家庭情況以及對風險的偏好,然後再去選擇產品。

三,先保額後保費

舉一個案例:一個甲狀腺癌理賠100萬,被保人很快康復出國散心;

一個卵巢癌理賠25萬,被保人一度想放棄治療,因為不想拖累家人;

同樣是買保險但結果是不同的,因為他們的保額不同,很多人認為保額高了費用就高了承受不了。保險種類很多,總會搭配出你適合的保額 並且費用不會超出預算,自己一定要好好了解各種產品。

四,先保障後理財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開始理財,包括我自己在過去一年一直在學習如何有效記賬、如何安全理財,總想著讓錢生錢。所以很多人喜歡理財型保險,既然要買保險,那就應該以保障健康為主,保險就是保險。又或者喜歡買返本型重疾險,其實這種情況既無法解決保障問題也無法解決理財問題。

錢生錢是一種理財,節流其實也是一種理財,先把保障做好了控制了風險帶來的損失就是另一種理財,而保險理財是一種中長期的理財方式 ,一般都是2-30年以後才可以獲得可觀的收益。保險理財更多的是保險的功能性而不是保險的收益性。

在沒有做好保障的前提下儘量不要選擇理財險,既佔用很大資金又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

五,先人身後財產

大家都願意給車子購買保險但不會給自己購買保險,認為車子出事故了報銷 ,人不會有事。在大家眼裡車子比人重要,這樣的人很多啊,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有這樣的心理認為“人沒花錢,車子是花錢買的”。很多人都是在裸奔 ,所以我建議買保險時,一定要做到先人身後財產。

車子房子失去了可以再買,而生命無價人生只有一次。在我們沒有充足的預算情況下一定要先給自己購買,這五個原則可以讓大家買保險更加的科學合理。

保險是家庭財務安全的基石,保險不是萬能的,但有些事情只能靠保險來解決。


心水姑娘


於其說保險如何避坑,不如說如何正確購買保險。知道如何購買,就不會入坑。基本邏輯如下:

1、以家庭為單位

家庭是一個社會小團體,每個成員的變化都會影響一個家庭的命運,所以購買保險時先從家庭角度出發,不要只考慮個體。舉個例子,很多家庭尤其是有了寶寶後,愛子心切的體現特別明顯,會先想著給寶寶把保險配置上。但其實爸媽才是孩子最好的保護傘,如果爸媽沒有配置好保障,萬一其中一個大人生病就會給家庭帶來經濟壓力,尤其是家庭經濟支柱萬一發生風險,可能會給家庭造成毀滅性打擊。若之前給寶寶購買了保險,可能就無法完成繼續繳費,保障就會停滯。

2、按需求配置

根據實際需求買保險,別人適合的未必適合你。每個人的家庭結構或體況都有不同,有的家庭可能保障類保險需求較大,有的家庭可能傳承類保險需求較大,有的體況適合買很多產品,有的體況只能買某款產品。

比如一個有貸款的三口之家的家庭頂樑柱,他需要購買定期壽險、重疾險、醫療險和意外險,但如果自己不瞭解風險缺口,而先買了理財性質的年金險,就不太適合。因為年金雖然具備鎖利和養老補充功能,但前提是你要確保自己有了充分的保障,才能支撐你有機會去享受年金帶來的紅利。

3、保額要做足

投保時總認為保額買高了,理賠時才發現保額買低了。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很多理賠客戶身上。所以建議在配置保險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匹配相等的保額。對於一個年入30萬的人來說,重疾險保額只配置了30萬夠嗎?顯然不夠。身患重大疾病從手術到出院再到康復,大致需要2-3年時間,這個期間沒法上班,家庭收入就會切斷,2年不上班損失60萬,3年不上班損失90萬,如果一病不起常年不能上班,損失無法預估。有時候可能還需要另一半放棄工作來照料,家庭若沒有其他收入,那就只能吃老本,甚至變賣房產。此時重疾險的30萬保額也只是杯水車薪了。

4、保障要全面

人身保險5大類,每類產品功能各有不同。意外險應對因意外造成的身故或殘疾,重疾險應對因重大疾病造成的收入損失、家庭責任的缺失等,醫療險應對因病或意外傷害導致住院醫療等費用。有些客戶只配置了醫療險,覺得生病有醫療險就可以了。但並不知道醫療險只是報銷治病所花的費用,並不是給付一筆賠款。而重疾險是患了合同約定大病,保險公司一次性給付一筆賠款給被保人,用於治病期間的家庭開銷、後期康復費用,彌補收入損失給家庭帶來的責任缺失等,讓被保人能安心養病。

5、資產要動態

保險配置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收入的增長,家庭成員的增加,家庭的保險計劃也要隨之調整。比如年均收入有提高,家裡添了新寶寶,這些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保險配置調整。如果不做調整,家庭就存在保障缺口,有缺口就代表有風險。所以定期做保單整理很有必要!

6、做到三不盲

不盲信保險公司品牌、不盲從朋友或親戚的意見、不盲隨自己的感覺。買保險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找個靠譜的專業保險經紀人會事半功倍。因為保險經紀人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而是真正能做到根據客戶需求制定適合的方案,配置合適的產品,同時後期萬一發生理賠還會協助,發生理賠糾紛也會幫忙。

綜上,如果買保險時,能做到以上幾點,根本不會被坑。很多人以為買保險是被業務員坑了,或者被某款產品坑了,其實很大一部分也有自己責任。比如有些人就喜歡買年金,結果生病住院了,又怪業務員賣了錯誤的保險產品。而有些人只買醫療險,不買意外險,突然發生意外造成嚴重殘疾,從此沒有收入來源,醫療險也無法解決。


保險小三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我是有一定資格的。因為身邊人就是從事與保險行業的!首先,我們弄明白什麼是保險?我們為什麼要投保?

我們投保是為了什麼?

這個道理望各位一定要明白:買保險買的是保障!買保險是為了規避人身風險,建立個人保障體系的有效方法。如果想當然的去買保險產品,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簡單說一下什麼是保險。

保險分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

社會保險是法定的保險。它是國家管理部門以法律為依據,以行政手段進行實施和管理的保險。凡是參加工作或自謀職業的成年人都必須參加的保險。它可以為參保人員提供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範圍內的經濟保障。

商業保險:是集社會為少部分被保險人在遇到某些人身風險時提供應有經濟保障的保險。購買商業保險是一種商業行為,它應該根據個人的需要和個人的經濟支付能力來購買的保險。

最後說一下我們要怎麼樣去購買保險?

對於成年人來說,買保險應該先買社保,之後,可以選擇買一些商業保險進行補充。買商業保險有一些基本原則,如:先大人,後孩子;先基本,後完善;先近後遠 …… 等等。

保險是一門學問,買商業保險需要的是:要有一個有周密的統籌計劃安排和循序漸進的心理準備,不要設想一次投入就能解決一生的保障需求。

正確的投保做法應該是:

1、買保險前的學習和了解非常重要。儘量多學習一點保險知識,正確認識 保險的功能和作用;

2、選擇一家實力強,信譽好的保險公司;

3、選擇一個有責任感、誠實可信、業務精通、連續從業五年以上能為你提供良好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的高素質業務員為你提供服務,這一點非常重要;

4、收到保單後,應在7天內多次認真仔細閱讀每一條款,如遇不解或疑問,應隨時與保險公司或業務員取得聯繫,進行諮詢。所以,投保的前期選擇非常重要。



我叫憶白吖


根據我的經驗,可以參考這樣選擇保險

首先我們看一下保險共分為兩個種類:

財產險類:企財險、工程險、車險、責任險、船舶險、貨運險、家財險、信用險、保證險、農險

人身險類: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壽險,子女教育險,養老險,年金保險,團險

接下來我們以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去,人的一生為時間軸看一下各個年齡階段應該購買什麼樣的保險

1、兒童購買保險:醫療保險,教育險,重疾保險

分析:①買個醫療保險,交個社保。畢竟小孩子容易生病,發燒感冒咳嗽拉肚子,經常不斷,每次去醫院都得四五百快,光掛號就得30-200,如果有社保僅僅5塊錢;②接著說重疾保險,我們會經常看到新聞或者朋友圈水滴籌,兒童患大病的比比皆是。沒有保險那麼就會傾家蕩產為孩子治病;③然後說教育險,以0歲孩子為例:每年只需4800多元,總投入7.5萬,孩子高中時候,每年可以領4000元,大學4年每年可領1.2萬教育金,60歲養老金累計高達17萬。④最後說意外險,意外險顧名思義是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給付保險金。磕著碰著,扭著腳,摔斷胳膊什麼的。

2、中青年人:適合合作醫療保險、社保,重疾險,以外險,理財險。我們重點說一下理財險的萬能險,這種保險有兩個作用,一是重疾保障,二是收益。打個比方說,就相當於你把錢存銀行,享受收益的同時又有人身保險保障

3、老年人:老年人買保險,普遍的價格都很高,況且過了65歲後,都不能在購買保險了。只能買個意外險,或者單一的癌症險。老年人買個意外險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老年人骨質疏鬆,如意骨折。

綜上所述,保險是一份人身保障,很有必要。李嘉誠,馬雲等大佬,都購買上千萬乃至上億的保險,是為了身故後,其子女有豐厚保險金可以繼承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