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現在小學生上學放學時學校門口水洩不通,那麼多人接送呢?那麼多人不放心孩子嗎?

皇子就要站著擼


這確實是一個現實,主要是現在家長擔心兩大問題,一大問題是現在真的感覺壞人多,給人感覺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萬一不小心就會被騙,別說小孩子,大人都會遇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馬路上的車輛多,也讓人對孩子放學特別不放心。

所以我們每一次看到放學的時候學校門口都是擠滿了人,尤其是雨雪天的時候,外面撐著傘的家長根本沒辦法認自己的孩子,孩子也無法找自己的家長,那時候的學校門口就是一團混亂。

每次看到那樣的情況,都會讓我想起我女兒。她上小學的時候,因為我們雙方父母都在外地,我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是借讀生,離家非常遠,中間要轉一次公交車,通常,她下午三四點鐘放學,而我呢要五點半才下班,沒辦法接她,第一學期讓她放了學在學校等我接,每次都是可憐巴巴剩下她一人呆在門衛那兒。這樣接送了一學期以後,我就跟她商量,讓她自己放學回家。好在孩子雖然小,但是膽子特別大,另外,她從學校出來,雖然中途要轉一趟公交車,但是不需要過馬路,這兩點讓我放心了一些。

那時候還沒有手機,但我第一回跟我同事說我今天不去接我女兒,讓她自己回去的時候,我在辦公室裡面被我那些年長的同事們罵得狗血噴頭,他們說你要是真的出事了,你就哭都來不及,那一下午我真的是忐忑不安,好在丫頭很機靈,也很膽大,當她到家後給我打來電話的時候,我覺得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讓孩子獨自回家,有幾點要關照她的:第一個是任何人跟你說話你都不要跟別人說話,不要跟別人走,其次是不要吃別人給的東西,第三是不要穿馬路,等綠燈的時候再過馬路,看到有車的時候要躲著,第四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些話跟她說了一遍又一遍,也就是說了一學期,到第二學期的時候就選擇讓她自己走了。

我時常在想,如果說換在現在的話,我還敢不敢讓她一個人放學回家?我沒辦法給我自己答案。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看到一些家長過度不放心,不僅僅是小學生接送,初中生甚至高中校門口也有很多家長在接送的,難道那麼大的孩子父母還不放心嗎?我帶了初三的孩子,他們如果不住校的話,父接也大多數是來接送的,也是不放心他們自己回家,個人覺得這個就有點過分了。

我們很多時候在會小瞧孩子身上的潛力,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其實他們很多能力遠遠不是我們能想象到的。

尤其是你看到有一些初中生,爺爺奶奶去接他們的時候,他們出了校門就直接把書包給爺爺奶奶一扔,我特別看不慣這樣的行為,這種行為不是被寵出來的,又是怎樣呢?這樣被呵護長大的孩子,將來你能指望他什麼呢?所以,接送孩子還是視情況、看年齡還有家離學校的距離而定。有些情況完全可以自己走的,爺爺奶奶就不要去給孫子做揹包客了。


蘇小妮


為什麼現在小學生上學放學時學校門口水洩不通,那麼多人接送呢?那麼多人不放心孩子嗎?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帶女兒去北戴河玩,在一個人工小山旁,兩個外國孩子,一個四五歲,一個兩三歲,都爬上了十來米高的人工山上。上去是上去了,可是,下來時,小的嚇著直哭,不敢下來,而他的父親,則在正面看著,問也不問,而是看著。結果,是大一點的孩子一手扶著弟弟,一手扶著山體,倒退著下來了,整個過程,大概花了有十多分鐘。

我便對女兒說,你敢上去嗎?女兒說,爸爸你陪我上去。

這就是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也是中國人寵孩子的表現。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家長去學校門口接孩子呢?除了寵孩子之外,交通環境差,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因為,孩子小,真的很不安全,必須有家長接送。同時,拐賣兒童的消息時常出現,也會讓父母不放心的。


譚浩俊


我記得我說過,交通方便了!車多了!開車的安全意識都不強!社會不穩定因素太多!我每天大門口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也歷經過大小無數次險情。這個時候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嚴,不能太講情面。有的家長在跟前,孩子就放肆,這樣的更得狠,我不怕家長不樂意,連同家長一起訓,直接當著家長面把違規的孩子拽回去,直接點家長,回去揍!至今校門口一次事故沒有過,都安安全全的已經十幾年了!有時想想累啊!心累!有時不被理解的累!……


李文彬531


如果國家把安全做到極致,我想沒有哪個家長天天去接吧,反正我是不想接,雖然學校遠點,但是學校門口就有到我小區門口的公交車,做公交車也就20分鐘左右,如果沒有人販子,騙子,車禍等他自己完全可以坐公交車回家!


如果37335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上學放學那麼多人接送呢?這個事情要從多方面來回答。

首先,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就是現在人販子太多太猖狂。記得我小的時候,記憶當中父母從沒有接送過我上學放學,都是成群結隊的搭伴去學校,家長從沒有不放心,因為那時候人販子少,鮮少有聽說丟孩子的,說實話,那時候孩子多,都不稀罕。現在呢,條件好了,孩子也少了,偷孩子的太多了!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誰又敢去冒這個險呢?


其次,就是車輛太多,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家是農村的,離學校騎電車也就3分鐘的路程,很近,孩子今年上四年級了,最近他要求自己騎電車去上學,我不同意,他說騎自行車也行。我說這不是騎什麼車上學的問題,而是根本不可能讓你自己去上學,要不我就擔心死了。為什麼呢,四年級處在一個不大不小的階段,剛開始懂事,但是危險意識並不強,我們家通往學校的路沒有小路可走,只有一條馬路,來來往往車輛非常多,偶爾還會發生交通事故,五天還會開集,人會更多,我真是不放心他自己騎車上學,我覺著至少要到初中吧,才不會再接送他。
最後就是,很綜合的一個原因,有的是孩子比較小,或者是家比較遠,就需要有人接送;還有就是現在條件好 了,孩子都很寶貝,家長只要有空就會去接孩子;還有就是農村很多地方還沒有校車,或者有校車但是家長覺著有老人比較閒可以自己接送的。

綜合所述,以上幾條原因導致學校放學的時候特別擁堵,我們這邊也是這樣子。個人觀點,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閱讀!


我是大倩倩吖


前言

城市中許多小學的地理位置是比較好的,甚至是位於相對繁華熱鬧的主街道,而學校門口常常直接對接著主街道口,因而每天學校上學、放學時間,便是學生、家長、行人混在一起雜亂無章的情景,堵得學校門口水洩不通,規模極其壯觀。

我作為接送孩子(讀一年級)大軍的一員,深受學校門口堵得水洩不通的痛苦。但至於對為什麼要接送孩子這事,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不放心孩子。

一到二年級的小學生需要家長接送

我家倆雙胞胎孩子讀一年級,家離學校距離也就1.5公里左右。但孩子太小了,家長不接送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1、社會環境太複雜

現在社會經濟很發達,但更復雜了,在平時生活中,總會不時地聽到有些小孩在哪丟失了幾天都沒找回來(菜市場,超市、遊樂園等場所)。我們這些作家長的,聽著心窩都難受,就更別提發生在自己身上了。

我記得在我大兒子孩子三歲的時候,婆婆由於一時不慎沒看住他,回神過來時他已經不見了。老人當時就嚇得腿哆嗦就哭了,趕快發動家人和鄰居找人。我當時也顧不得女人的體面了邊哭邊瘋狂的找,但滿腦子是人販子拐走兒子、兒子被打斷手腳、挖眼等亂七八遭的胡思亂想,把心都嚇癱瘓了。尋了三十多分鐘,最後還是我在離家一公里多的大馬路的轉盤上找到他,那一刻所有情緒都釋放了出來,哭著抽了大兒子十多巴掌屁股,把老公往死裡罵。

所以說,雖然我倆孩子長大了有7歲,有自主從學校回家的能力,但我依然是非常不放心的,甚至不惜以打罵的手段威脅孩子在大人沒來接他們之前不得踏出校門口半步。

這個社會在複雜了。

2、交通安全隱患

學校路段非常擁擠,路上的車多交叉路口多,什麼摩托車、小轎車都是貼著人身邊而過的,擦身而過的那陣風都能把人嚇得半死。

而上小學的孩子都是特別頑皮,想讓一到三年級的學生自己不打不鬧地乖乖回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稍有個突然竄出馬路路牙的動作就極有可能釀成大禍。

接送孩子上學,是做父母覺得很榮耀、驕傲、快樂的事情(自我感覺)

我生的是雙胞胎兒子,他倆在學校分讀在兩個班,但他們受到同學們和老師們的關注度挺高的,經常認錯他倆。他們有時候說起老師認錯他們的事情,我聽了都覺得有趣。

他們在學校出來時會給我來個左擁右抱,我那一刻就感覺人生達到了高潮,感覺全世界都在羨慕我,陶醉在自我的榮耀、驕傲和快樂中。

所以,只要我能抽得出時間,我都要親自接送他們。我婆婆也是這個心思,也想爭著去接送她的倆雙胞胎孫子,因為他們成績好又是雙胞胎,而我本身又是個老師。她在認識的老熟人面前一站一聊天,她就是那輩子人的人生贏家。

我的感覺是這樣,我婆婆的感覺也是這樣,相信送接孩子上學放學的其它廣大家長們,也是這個心思,非常樂意接送孩子的。

結語

總的來說,那麼多家長要接送孩子,主要是:一來是要保障自己孩子的人身安全,二來是為了自我陶醉的快樂感覺,這是做父母才能體會得到的快樂。


小談教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鄉鎮學校還是城市學校,下至幼兒園上到高中,每到放學的時候,校門口水洩不通,堵車特別嚴重,到處都是接送學生的家長。

作為一個九零後,還記得我上學的時候,那時候很少有人讀幼兒園,直接就是學前班,一開始上學基本上都是自己去學校,當時學校旁邊還有一個很大的水塘,家長們和老師也從來不會擔心我們溺水,就這樣我們練就了一身的本領,游泳,獨自走夜路等,即便如此我們一樣健康平安的度過所有學生生涯。



其實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可以看出,現在只所以能夠出現這樣對我現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2+4+1”家庭模式的出現,由於上世紀計劃生育比較嚴格,那時候的年輕人現在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每一對夫妻下面有一個孩子,上來有雙方的四個老人,導致對孩子過分的疼愛,夫妻倆上班,老人在家沒事,四個老人主要任務就是接送孩子上學,導致無論孩子年紀多大,都會有老人們接送。


第二:社會的進步,私家車等各種車輛的增多。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走進現在的農村,車輛多的驚人,無論多麼偏僻的道路,都會有車輛出沒,導致現在對學生的安全隱患增加,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家長們都會選擇定時的接送孩子上學。


第三:教育制度的改革,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有著絕對的責任權。有學生的家長可以知道,每年的開學季,學校都會通知家長來到學校簽訂《學生安全協議書》。也就是說,孩子在校園內出現安全事故是學校的責任,出了校門就是家長們的責任了,為了安全起見,家長們在忙也會選擇接送孩子上學,對孩子的安全起到絕對的保護。



其實在我看來,這種現象的出現一部分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但是更多的是削弱了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在學校由老師們保護,出了校門由家長保護,孩子們完全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完全沒有自己的生存能力,這會導致孩子以後踏入社會將會經歷很大的挫折。真的希望有關部門重視這種想象,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的鍛鍊孩子的自我生存能力。


星期久看點


早些年是沒有這種情況,我從入學到高畢業,家長從沒接送過,早上揹著書包跟大孩孑們一道去學校,下午一道回家,中午也沒午餐,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後,孩子減少了,父母對孩子格外弱愛,我認為這種情況並不好,使孩子產生了依賴感,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外國人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同,我曾經在一所涉外小學,後勤部做水電維修工,其實也就是一所封閒式的貴族學校,外國家長與中國家長有很大的區別,那些外國家長很少來學校看望孩子,一個月一次,有的是幾個月一次,即使來學校,也只是孩子自巳走到門衛室,然後接子出去玩玩,吃餐飯,按時把孩子送回門衛室,外國家長們很少進入學校大門,來得快,去得也快,倒是那些中國家長,三天兩頭來學校,在接待室穿梭彺來,高聲喧譁,父母孩子依依不捨,可憐巴巴,國情不同,民情有異,外國孩子,刷牙洗臉,吃早餐有條不誤,中國小孩拖拖拉拉,吃早餐總是在後,教育方法不同,所以孩孑們的生活習慣不同,我倒覺得外國人的教育方法真直得我們學習,孩子總是要長大,總是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早一點賠養他們獨立,自主很有必要,他們今後的路很長,有風,有雨,有溝,有坎……,


徒窮


現在,送接小學生上學放學的人很多、校門口擁堵不堪,這確實是城市小學門口的一大景觀。

這與農村或山區學校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農村、在山區的學校,很少有或者是根本就沒有這種現象。

但這一景觀並不是一種好現象。表面上看,是因為多數孩子屬獨生子女、家長擔心孩子貪玩和安全所致,實際上反映了很多問題。應採取措施、用些辦法,努力改善這一“景觀”。

首先,要充分認識這種現象所帶來的危害,形成解決問題的共識

這種危害和弊端,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送接小孩上學人多、校門口擁堵不堪,這是一種“城市富貴病”的表現。城市發展了,安全問題卻增加了,家長的擔心卻更多了。不接、不送,怎麼能行呢?接送小孩上下學成為家庭的一個大事情,增添了一種新的煩惱。

二是孩子的父母親多數都在上班,接送孩子上下學成了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的一項“光榮任務”,這無形之中,加重了老人的負擔,影響了他們的晚年生活。

三是孩子從小就有家長陪著上學、接著回家,容易導致孩子的依賴性不斷增強,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其次,要切實搞好社會治安、特別是交通安全的管理,消除家長們的後顧之憂

孩子由家長陪同上下學,而不是與同學結伴而行,無形之中,少了很多童年的樂趣。

我們有很多童年的美好回憶,就是在上下學路上發生的故事。

但是,一些有關小孩的事故、案件的發生,增加了人們的擔心。

因此,必須要切實搞好社會治安以及交通安全的管理,特別是要搞好上學或放學時的校園門口這個區域的秩序,讓家長們放心。

再次,要適當放手,加強孩子自立意識、自理能力的培養

增強自立意識、自理能力是人成長成熟的一個標誌,是搞好孩子教育培養的重要內容。

我們要借鑑一些國家增強孩子自立能力培養的做法,不要什麼事都包辦、代辦,上下學路上,連孩子的書包都要給他揹著,等等,要適當放手,只在孩子做不好時,才出手幫他一把,扶他一下。

“啃老族”令人不齒,依賴性太強沒有多大出息。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長大了,我們才能放心的、遠遠地望著他們,看著他們過上美好的生活。


LJ工作室


不是不放心是確實不放心!六十、七十、八十年代,車輛很少。自行車都不是很多,危險因素很少,家長比較放心。我兒子三年級就讓他騎自行車上學了,我給老師寫了一份同意書。現在到處都是車,汽車、摩托車、電瓶車到處亂開。那一個家長放心?所以每當上學放學,學校門口擠滿了家長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