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年齡,才會感覺自己老了?

尋求品牌策劃設計


從化學角度來講,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身體的氧化過程,就像某些化學藥品一樣,在氧化過程中性質和特點逐漸地發生變化,人也像這樣慢慢老去。



廣漂打工生活


我今年七十一歲,以前的我性格開朗,熱情大方,勤勞節約,身體健康。從去年七十歲時我時常幹活力不充心,走路也腿腳痠軟,眼睛也模糊不清,身體出現疲倦狀態。我自我感覺是年紀大了,春節過後應該自我調節,爭取多活幾年,因為我還有二個九十五歲和九十七歲的老人,一個不到七歲的單親孫子,他們都需要我。


西崗賣店


我認為70歲真的老了,我退休後又返聘9年多,近幾年徹底休息了。我真正感到老的了老了感覺是:記憶力下降了,有講了上句忘了下句。到了衛生間拿拖把,到了衛生間,又空手出來,忘記進去做什麼?吃飯明顯減少,多吃一點就不舒服了。睡覺每天晚上只睡6一7個小時,醒了就要起床,中午飯後最好迷糊十幾分鍾。這就是我感到老了的體會。


用戶9794267763299


感覺到老無所謂年齡,心態好60歲都覺得自己還是小夥子,心態老25歲都覺得自己已經是老了。

但是很多時候感覺到老可能最多的就是身體上的力不從心,拿我自己來說吧,一個正宗的80後,每天早出晚歸,不僅要處理工作上的事情還要面對家裡的各種問題,80後的我們年齡上都已經處於中年人的階段,所謂的中年人的危機我現在是真真切切的體會了,壓力大,心累,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身體狀態跟以前不一樣了。

老而彌堅,老當益狀,生活閱歷,處事經驗的豐富都是一點點沉澱出來的,這個也是老的另外一個涵義,所以不要在意這些,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他自己的特點跟意義,好好享受生活,珍惜當下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愛生活啊拉方


多大年齡?才會感覺自己老了?

這個問題提得好!人的衰老期怎樣界定?我認為主要來源於人的身心健康的狀況。好吃懶做的懶思想比貧窮落後更可怕,因為他們動的是歪腦筋,歪心思,奪取別人的勝利果實,於別人的創造利益而不顧,講出的廢話一大堆來殘害人間,這樣的人感覺自己衰老得比較快。

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主要表現在,1.不講究衛生,2.不顧及他人的貧困行為和社會公共建設(有些非常富裕而把自己的配偶子女推向貧困的邊沿報給國家,成立私人會所,暗娼窩居保護,賭館等不良風氣,使漂浮不定的職業不斷上升)。3.無病呻吟,自視清高,4.等靠要的坐享其成。這些比錢來伸手,飯來張口更可怕,懶墮思想不分年齡界限不但老得快,而且病得快,死得也快。

懶墮思想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全佔有,一個人完全佔有時衰老死亡的速度相當快,老百姓稱做懶死的,實際上是真的老了,各種器官不斷衰退死亡。

老的年齡大部分在30歲開始,80歲居多,百歲以上才老的隨著人的智升不斷變化醒悟能力增強,自己感覺老的年齡不斷攀升。在有些農村裡85歲到100歲的人還下地幹活,種菜賣菜,送親戚朋友分享自己的勞動果實,顯得年輕而自強,倒是兒女們老了,勸說老人家不要下地幹活,危險等等置老人的感情而不顧催老人趕快老,實際上這些人比老人還要老,最終壽命沒有老人的長。

若要人不老,莫催他人老。尊重生命事實的發展規律一般自己什麼時候老去大部分是自己說了算,得益於時間的一點一滴的進補基本不容易老去,從生下來開始就要做到一點一滴不出差錯世間幾乎沒人做到,沒有人做得到。


光明使者231182166


以我個人的經歷,50歲以後就會開始感覺自己慢慢變老了。

首先是身體的各種功能退化,疾病層出不窮。糖尿病,頸椎病,肩周炎……陣陣襲來,治不甚治。外在表現是腿腳不利索,走路慢了,想跑都跑不起來。頭髮白了,視力下降了,皺紋多了,懶得說話了。力不從心,精力不濟,經不起熬夜,夜宵折騰,冒風險的事縮手縮腳了。

其次是稱呼變了。不經意間有人叫你爺爺奶奶了,意識到自己在家裡的頂樑柱地位有人來挑戰了。彷彿自己以是昨日黃花,不招人待見了

在我們心中,唯一不老的是雄心壯志。我們還要我國家,為事業發光發熱,拼盡全力,站崗放哨;為自己的尊嚴,上下求索,左衝右擋;為妻兒老小的生計日夜奔忙。

雄心可以延緩衰老。


春哥1


年齡不是衡量是否年老的唯一標準。是看你的自我感覺怎樣,生活中你的心態年輕快活,就沒有年老的感覺。

有的人年齡並不大,只有四五十歲的年齡,但因沒有生活的目標動力。情緒消極悲觀。感受不到發生在身邊的快樂。整天無所事事,一臉的愁容,還好胡思亂想,而且淨往壞處和不如意的地方去想。

不是覺得要患上什麼大病,就是覺得自己又老了,活不長了。讓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身心疲憊。結果是未老先衰,有一天真的感到自己老了。

你說有這種心態情緒,能不感覺到老嗎?可這種老又與實際的年齡沒有關係,不是因年齡大了感到老,而是心態不佳,自己把自己硬逼老了。

而那些在生活中積極樂觀開朗,笑對生活,笑對苦難,整日忙於各種工作的人,一忙常常忘掉了自己的年齡,這些人即使到了70一80歲年齡,仍擁有30歲的心態,能做到人老心不老,感受不到老,時時覺得自己還年輕。給自己增添了在生活中的激情活力。就是外貌上也讓人感到年輕。

年齡大了,生活中儘可能尋找機會多和孩子們及年輕人在一起。感受孩子們的童心和好奇心,及快活無憂的生活,感受年輕人的青春朝氣,年輕心態,進而感染到我們自己,讓我們的心態也變得年輕快活起來,沒有年老的感覺

另外,心想事成並不僅是祝願,與我們的精神狀態關係密切

在生活中,你想年輕,想長壽,想健康,經過不懈努力,完全可能實現達到,心誠則靈。可你要是沒有這種樂觀進取的心態,就永遠都不會實現。祝願大家都能心想事成。

所以多大年齡才會感到自己老了,實際上與年齡沒有直接的關係,讓自己感到不老,在於自己的努力爭取,完全可以辦到。


文筆新兵


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有些人不服老,心理年齡狀態由內而外,支撐自己顯示陽剛之氣,起碼精神上會讓人感覺老的慢一些。

未老先衰那樣暮氣沉沉,雖然並未進入老年群體的範圍,卻已經給人展示了老去的印象。

老年人的年齡劃分,已經由60週歲推延到了65週歲,是由於人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壽命相對延長作出的結論。

生命個體的差異,生活環境質量,對人們的壽命產生著重要影響。也會發生一些特殊現象,比如所謂的青春永駐,返老還童等等。這些只是個別現象,不具有普遍意義。

一般來說,進入60週歲,特別是65週歲,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無論自己服老與不服老,客觀規律不可改變。

身體器官,五臟六腑由內而外的發生衰老的變化,即使可以釆取一些辦法予以延緩,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莫忘初心242650426


依我看,人老與不老,並不是完全以歲數來決定的。身體衰老是人類自然規律的必然反應,誰也無法阻止和改變。人活得是精氣神,即便是老了,也應該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君不見,有的人,剛剛六十出頭,就顯得老態龍鍾;有的人七、八十歲了,依然精神矍鑠。無論你活到多大歲數,心態是最重要的,就像有些老頑童,整天吃飽睡足,樂樂呵呵,忘掉年齡,忘掉疾病,這種老了的幸福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東音八度


題目總犯概念性的錯誤。

感覺自己“老"與"不老",不是從年令上來"感覺"。而應該是從生活質量上來感覺!

有的人七十歲了,還生龍活虎。而有的人六十歲左右就滿臉"老態龍鍾",渾身難受起居無法自理。

你說這兩個人,哪個會感覺自已老了呢?!

看問題要首先找出問題的實質,再對症解答問題。而在這裡,年令只是個數字。

"生活質量"才是決定一個人老與不老的實際所在……

[思考][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