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訂單背後,是一條民生保障鏈

訂單背後,是一條民生保障鏈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武漢實行嚴格的小區封閉管理以來,多家大型連鎖商超承擔起了市民生活物資的配送任務,有的最高峰日訂單超過3000單。從超市直接到市民手中,看似最後一步,背後卻有無數人在為此超負荷付出。

從制單、接單、配貨,到稱重、分揀、裝袋、運送……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環節,瑣碎繁重,各大商超不得不全員上陣、連軸運轉。一位商超的人事專員,變身為對接50個小區的聯絡員,除此還要幫忙稱重、貼標、搬運,因為“同事們太累,能幫一點,就減輕一點”。超市冷凍區的師傅為了方便幹活直接脫掉了毛衣,由於切鋸凍肉的工作量太大,鋸條每天都會斷掉一根。一位牛奶促銷員對接十多個小區,她用笨重的鐵板叉車一趟趟拖運。正是靠著這些超市工作人員、社區管理人員和志願者們夜以繼日地忙著配貨、送貨、補貨,才讓社區生活物資團購得以正常運轉。

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人力、物流等方面多有欠缺,暢通從超市到社區、從社區到居民這“最後一公里”、“最後一百米”,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商超儘可能調動一切力量,公司貨運車不夠,員工私家車派上。快遞小哥有限,分揀、稱重、裝袋人員有限,“共享員工”新模式來解難。大量團購物資運到社區門口,卸貨、分發的人手不夠,下沉社區的黨員志願者頂上。有的居民行動不便,有的老人需要關照,社區網格員或樓棟長會代買代領送到家。

隨著小區封控時間越來越長,居民生活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也會逐漸顯現,也對物資保供工作提出更精細化、人性化的要求。千萬人口的大武漢,除了以大套餐來滿足生活物資上的共性需要,也要儘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蘿蔔白菜的大團購之外,關照到嬰幼兒、老人、病人等對食品的特殊需求,注意到家庭主婦對酵母、紅糖的需求,體察到在家上課的中小學生對打印機、複印紙、各種文具的需求……

暢通超市和社區之間的“微循環”,正是要精準對接不同的民生需求。從政府到企業,從社區到居民,都在為暢通生活物資配送“微循環”傳輸力量。儘管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只要每個保供戰線上的人盡心盡責,每個環節都有序組織,辦法總比困難多。在這個特別的鏈條中,基層社會治理也在不斷磨合,不斷學習,獲得更加高效地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