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楊康這麼壞,穆念慈還是對楊康深愛?

小和尚唸經309


為什麼看到這個題,我首先想到的是男人不壞女人不壞這句歌詞。

人狠話也多,史論縱橫跟你扯一扯。

話說,楊康真的壞嗎?

楊康並不是壞,楊康就是一個錯誤,以前楊康不知道自己是漢人,所以,一直做著侵略南宋的事情,從一個金人的立場,這並沒有什麼毛病,也沒有什麼好壞。

楊康知道自己是漢人後,沒能捨棄榮華富貴,又有幾個人能徹底放棄榮華富貴呢?或者說放棄自己的喜好呢?周伯通痴迷武功,他會放棄練武嗎?洪七公好吃,他會放棄美食嗎?憑什麼你們可以有自己的愛好,而楊康不能有自己的榮華富貴。

楊康後來依然為完顏洪烈做事,雖然說從道義上楊康置民族大義於不顧,被人瞧不起。

但是,什麼又是道義呢?完顏洪烈養楊康十六年,對其關愛備至,一個父親能給的關愛,完顏洪烈一點也不差,而且,完顏洪烈本身就知道楊康不是漢人,但依然對其視如己出,敢問這不算父愛嗎?如果楊康殺了完顏洪烈,那才叫不顧人情道義。

所以說,楊康就是一個錯誤,一個和梅超風一樣,生長在狼窩裡面的人類,無論你怎樣做,都擺脫不了罵名。

穆念慈深愛楊康,並不是穆念慈沒得選,像郭襄愛上楊過就無法自己了,因為,楊康對穆念慈的愛情是專一的啊,是真切的啊,曾幾何時,楊康差點為了穆念慈放棄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一個對榮華富貴如此看重的人,能做出如此舉動,說明那是真愛啊!

最後,楊康還是沒能放棄榮華富貴的誘惑,但是,楊康還是揹著穆念慈在做這些事情,而且一再去欺騙穆念慈,這難道不是愛嗎?正是因為愛你,在乎你,不讓你傷心,才會選擇隱瞞你。如果,真的不愛,又為何要去欺騙你,她是他的誰?他為何要這麼擰巴!

楊康雖然不堪,所以人們都看不上楊康的愛情故事,但是郭靖的愛情又怎樣?

在蒙古的時候郭靖和華箏兩小無猜,情投意合,青梅竹馬,並且成為成吉思汗指定的金刀駙馬,這個時候你怎麼不說自己是漢人,不能和蒙古人成親?一到中原,亂花迷眼了,見到黃蓉就無法自拔了,再也不想華箏了,什麼金刀駙馬,什麼許諾,全部拋在腦外,不顧師傅們的反對,一意孤行。

看《射鵰》,我最心疼的就是華箏了,得虧華箏是蒙古人,如果是漢人,和人定親又被拋棄,豈不是要自殺。

我看郭靖的愛情並不比楊康的愛情好哪裡,只不過郭靖的人生比楊康多了一個外掛!


史論縱橫


郭襄給了穆念慈一句評語,雷到了黃蓉:“她是沒有法子啊。”


“(黃蓉)穆念慈姊姊品貌雙全,實是一位難得的好女子,只因誤用了真情,落得這般下場。”

“郭襄道:‘媽,她是沒有法子啊。她既歡喜了楊叔叔,楊叔叔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歡喜到底啊。’”

“(黃蓉)她小小年紀,怎的懂得這般多?”

襄兒的這句回答,亮了。

1.

我們一直都覺得,穆念慈不應該喜歡楊康,更不應該嫁給楊康。楊康是一個多差勁的人啊,認賊作父,賣國求榮,奸詐小人。不僅欺騙了祖國,還欺騙了妹子。

只有郭襄一人,為穆念慈的人生,給了一句最扎人心的話。

大家真的懂愛嗎?

愛一個人,有錯嗎?

沒有錯啊。愛或不愛,都是一個人的事情,愛上誰,那也是一個人的事情。

臭豆腐,儘管很臭,就是有人喜歡那股味道。臭豆腐,不就是發黴發臭的壞豆腐麼?

至於人,到底是窮兇極惡,還是仁厚中肯,都有被愛的權力。你可以不喜歡他,但卻不能認為,陽光就會照耀不到他。

郭襄,才是穆念慈的知己。

話說,大家真的覺得,楊康很差勁嗎?

他出生在大金國,又是大金國撫養長大,大金國才是他的故鄉。大宋,只是他親生父親的故鄉。

他為大金國效力,只是政治立場不同而已。各為其主,何來人品高下之分?

2.

那麼多人,為穆念慈惋惜,只有郭襄,覺得那是真愛?

郭襄16歲,是一朵花兒。但是,她卻偏偏要喜歡一個有婦之夫,而且那個男人是個大叔,還少了一條胳膊。

用一個很現實的角度來看,這丫頭,就是腦門被夾了。

後起之秀,青年才俊,都在郭府門口排著隊等著提親呢,她卻把芳心暗許,給了一個36歲的已婚殘疾人。

這不是要氣死老孃麼?

但是,有什麼辦法,她就是喜歡啊。

既然喜歡了,那就喜歡到底。果然,郭襄真的就是這樣做的。

她用一生來收藏愛情,也用一世來賠。

原來,她那句話,說的不是穆念慈,是說給自己聽的。

她中毒已深。

3.

世間從來就沒有過絕情花,但是卻不乏情花劇毒。金庸大俠,筆下有真言啊。

這個毒,李莫愁中了,小龍女中了,楊過中了,郭襄也中了。

古墓派,真的有毒。

古墓派從林朝英開始,就種下了不解的情根,下什麼藥也沒用,玉女心經,玉女素心劍法,越練毒素越是黯然滋長。

李莫愁難逃情障,成痴成魔,殺人如麻。

小龍女和楊過,更是上演了一場曠世師徒之戀。驚呆了世人,受盡了苦虐。

郭襄,不是古墓派的人,但絕對是古墓情毒的攜帶者。這種毒,16年後,才過潛伏期。

李莫愁抱過郭襄,楊過抱過郭襄,龍女也抱過郭襄,郭襄焉能不中?

郭襄,是另一個林朝英。

李莫愁死了,楊過龍女消失了,世間又開始另一個輪迴。因此,郭襄在孤獨,寂寞中,創建了峨眉派,打發餘生。

峨嵋派陰氣很重,基本上代代掌門,都因情而墮,因情而恨,因情而魔。

這都是林朝英種下的苦果,也就是那看不見的情花劇毒。

~我是三生有畫一書生,第三隻眼讀金庸,第六感彈武俠,喜歡就關注哦~

話題預告:

小龍女被尹志平強姦了,為什麼還要跟著他跑?

往期精彩:

李莫愁一見9歲程英就罵:“你這等模樣,不如及早死了”!


三生有畫


先用一句歌詞回答這個問題:“愛沒有聰不聰明,只有願不願意。”其次得說說楊康,楊康的形象該塑造成什麼樣,取決於金庸先生的民族觀。

在《射鵰英雄傳》裡,金庸先生顯然是漢族本位,所以楊康雖然是從小就被完顏洪烈嬌養大的,並被完顏洪烈視為唯一的繼承人,但楊康沒有背叛養父,仍被視為認賊作父,雖然他本身就是賊養大的,並非長大了才認的這個賊。因為立場觀念問題,楊康被貼上了壞人的標籤,做出了很多不合邏輯的壞事。

而到了《天龍八部》裡的蕭峰,金庸的觀念發生了變化,所以把蕭峰塑造成大俠形象,並認為他在遼宋之間處於兩難之地,終於無奈而自盡。從楊康到蕭峰,人物的定位正是因為作者觀念的變化。


再說說穆念慈。似乎沒有比她更苦命的人了:襁褓中,父母嘆雙亡;和義父流落江湖,最後義父也慘死收場;已經懷了孕,情郎卻慘死鐵槍廟,死後被群鴉分食;好容易生下兒子,卻不能看著他長大,如果知道兒子長大了會被砍掉一隻胳膊,做母親的該多悲傷?做母親的寧願兒子庸庸碌碌不做什麼大俠,也不願他失去一條胳膊吧?

不知作者為什麼要把穆念慈寫得這麼悲慘,但我總覺得她的人生是一種宿命。如果我是穆念慈,我也不可能有更明智的選擇。

試想一下,她從襁褓中就被一個含愁懷恨的單身男人一手撫養,從小嬰兒到花季少女,一直跟著這個粗獷而悲苦的父親在社會下層四處奔波,尋找失散的親人,這種流浪顯然沒有遊山玩水的浪漫,即使放在現代社會,這種尋親也足以使一個普通人家變得一貧如洗甚至債臺高築,何況這個男人還帶著她這個年幼的女孩,十幾年來他們父女倆過的是什麼日子,可想而知。


穆念慈在遇到楊康之前的十八年人生,是風塵僕僕、艱辛磨難的;不過這種日子並不覺得很苦,因為她沒有過過錦衣玉食的日子,無所謂比較;另外還時時有慈愛的父親在前面呵護,給她一些安全和溫暖。

只是,在看到楊康的時候,她會覺得眼前一亮,就像灰暗的單色生活中照進一縷明媚的陽光,他那麼英俊,那麼華貴,帶著幾分輕佻和狂放,還帶著幾分似真似假的溫柔。因為這麼久以來看慣了瓦礪般的江湖粗人,比較之下他便像一塊璞玉;因為這麼久以來前來挑戰的男人都敗在自己手下,當他打贏自己的時候,才會忽然覺得心動,當他脫掉自己的鞋,揣在懷裡,雖然輕佻得可惱,但此時她就像一個單足站立的舞伎,內心已和身體一起失去了平衡,倒在他懷裡徒然惆悵。

這是比武招親的擂臺,只要是打贏她的人,便是她終身的依靠。這是她早就認同並刻在了心裡的規矩,這也是她的宿命。


這以後的日子肯定是愁腸百轉患得患失的,但是當得知他是義父的親生兒子,她便找到了一個支撐自己的依據。無論他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子,無論他對她好不好,她都有了充足的理由對他好,因為他是義父唯一的親生子,她要報答義父的養育之恩,便要替他照顧他的兒子,義父把本應給楊康的十八年父愛給了她,現在就讓她把這十八年還給他吧!

何況,這個時候,在楊鐵心死了以後,義父的兒子楊康,已經成了穆念慈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


也許真的是宿命吧,楊鐵心給了穆念慈十八年的撫養之恩,穆念慈又死心踏地地把這段情還給了楊康,並且懷了楊過,為義父留下一脈單傳的後人。雖然兒子楊康不認他,孫子楊過卻又成了民族英雄,繼承了他的遺志。

念慈和楊康,可以說是兩個成長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一個是金枝玉葉的小王爺,一個是社會下層的民女,一個是大金國的英雄撫養大的,一個是大宋的義士養大成人的,他們的分歧可以說針鋒相對,所以他們總在爭執,總在鬧矛盾,但是如果他們能看到不久以後的結局,也許他們便不會再計較這些身外虛名。

楊康那麼年輕便以那麼悲慘的方式慘死,死後還要給烏鴉分食,令人疑心這個故事被正人君子們篡改了。他最大的過錯是認賊作父,但其實他並不是長到了十八歲忽然不認親爹而去攀附權貴,而是他從小就是那個賊養大的。就好比如今有人說穆念慈的義父楊鐵心是大惡人,她也不可能背叛他,如果有正人君子要殺他,她也許會願意替他去死。那麼又何必責怪楊康呢?

總之楊康是死了,而且死了也要被世人唾棄,那麼懷了孕的穆念慈,除了找一個偏僻的道觀隱居下來,默默承受這份孤獨和悲傷,還有別的選擇嗎?可是她心裡那麼苦,雖然不忍心拋下年幼的兒子,可還是沒有勇敢地支撐下來,終於病倒了,追隨他而去。剩下可憐的楊過,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本來以為他們的好友、正人君子郭靖黃蓉能看在往日情分和身世可憐的份上,能幫忙照顧楊過,誰知事與願違,各人有各人的宿命,連她自己都棄他而去,怎能強求別人用十分的熱腸代替自己呢?


穆念慈在輪迴中一定很痛苦地自責,問自己到底做過什麼惡,父母雙亡,義父悲愁,丈夫慘死,兒子殘疾……她一定會希望自己受更多的苦,來贖減親人的磨難。但是在這個正氣浩然的世上,即使玉帝閻王,也沒工夫去理會一個非主流的弱小的聲音吧?

只是,在冥冥中回憶生前之事的時候,偶爾閃過的一縷光線,大概便是楊康時而輕挑、時而悲傷的樣子吧,那麼短暫,那麼可親。 只是,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們不會再爭執了吧,因為結局,就在不遠處,而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只是為了告別。


笑影May


他壞嗎?如果有人在穆念慈面前說楊康很壞,我想只要穆念慈還有人身自由不受脅迫或者說沒有顧慮,肯定她會如此反問並詰責,因為在她心裡楊康絕對是沒有瑕疵的,至少不可能是個壞人,就像靖哥哥在黃蓉心裡是個絕頂聰明的大俠的一樣。


也許是楊康在穆念慈面前只展現了好的一面,也許是穆念慈只能或者說只願意看到楊康的好的一面,總之,在穆念慈的心裡,楊康是不壞的,是值得自己生死相戀的好男人,她又怎麼能輕易就憑外人對心愛之人的觀感和不相干的人的幾句口舌去改變自己的感情呢?假設黃蓉心裡的寶貝疙瘩靖哥哥如果不是機緣巧合成了大俠,別人(比如穆念慈啊)難保就不會疑問:郭靖那麼木,為什麼黃蓉還會這麼深愛他呢?為什麼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一句話,情人眼裡出西施,壞也好,笨也好都是可以忽視的!


站在民族大義的立場來說,楊康無疑是個壞人。但以一個像穆念慈這樣的懷春少女來說,那他就是夢想中完美的白馬王子,不僅英俊瀟灑而且還懂風情,最重要的是對自己也是一片真心,這樣的如意郎君哪裡找去?你叫她怎麼能不痴心到底!至於楊康的壞,我得說句公道話,從人家穆念慈的覺悟來說是分辨不出來的,況且我們又怎麼夠去要求當時社會背景下的女同胞都能像黃蓉一樣在大事大非上愛憎分明呢?我們的文化傳統只要求她們嫁雞隨雞從一而終,這一點,她無疑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以至於我們今天有此一問。


愛是一種感覺,穆念慈無疑從楊康身上找到了這種感覺。而楊康的壞,是別人的說法,她感覺不到也不以為然,所以……


湘中明珠Zxp


《神鵰俠侶》第三十七回《三世恩怨》,黃蓉與郭襄有一段對話,在黃蓉對郭襄講述楊過生平時,講到了楊康與穆念慈之事,她說道:“穆念慈姐姐品貌雙全,實是一位難得的好女子,只因誤用了真情,落得這般下場。”但郭襄道:“媽,她是沒有法子啊。她既歡喜了楊叔叔,楊叔叔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歡喜到底。

所以,為什麼楊康這麼壞,穆念慈還是對楊康深愛?

因為這一類的痴情女子,既是愛了,便無怨無悔。

《飛狐外傳》中馬春花更是代表,在第十九章《相見歡》她臨死之際仍念念不忘福康安,年少時只覺得其傻,明明福康安負心薄情,她卻仍是一腔深情繫於其身。福康安明明只是拿她當一個玩物,消遣罷了,可是她在臨死之際,卻念念不忘於他。

為什麼福康安這麼壞?馬春花對他始終念念不忘?

因為這一類的痴情女子,既愛了,便縱有千般不是,也會愛下去。

為什麼痴情的總是女子多?詩經給了我們答案,詩經《氓》中有句話: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男人沉迷愛情的時候,還可以勉強脫身,保持清醒,而女人一旦沉溺愛情,就是一輩子的事。

這樣的痴情到底好不好?真的不好說,也許對當事人來說是幸福!

所以,不要輕易拿自己的經驗感受去評判別人的感情經歷!


唯媽養娃


因為穆念慈愛上楊康時,並不知道他是個壞蛋。穆念慈愛上楊康後,也不相信他是個壞蛋。在穆念慈眼中,他愛的從來都是一個大英雄,好漢子。

一、

穆念慈對楊康生出感情,自然是自比武招親開始。「比武招親」當然是個老套路了,可這其中重要的是「比武」,反倒不是「招親」。


「比武招親」是衝破層層阻礙,使得男女獲得一定擇婚自由的方式,「比武」則是其中的核心。一般寫到「比武招親」,自然先要寫一點不相干人等的上臺搗亂,被打倒。然後主角出場,男女比武。在這其中,「比武」就是男女間交流的方式。作者一定會寫男女間在比武中相互欽佩,暗生情愫。使得「比武招親」這種競技的方式有了感情基礎。


實際上,「比武」作為男女間相互交流,暗生情愫的方式,不僅在「比武招親」中,而是可以發生在一切場合。還珠樓主《雲海爭奇記》中雷紅英和祖存周比武而互生情愫,那就不是比武招親,而是正兒八經的打擂。電影《一代宗師》中,葉問和宮二也是通過比武二生了情愫。


比武就是江湖男女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是可以生出情愫來的。所以穆念慈便在和楊康比武中對楊康生出了感情。念念不忘,半夜都還忍不住比劃當日比武之來旺招式。

二、

比武招親後,楊康抓了楊鐵心和穆念慈關在鐵屋裡。楊康油嘴滑舌,說:

「令愛如此品貌,世上罕有,我又不是不生眼珠子,哪有不喜愛的」。

又以家教嚴為理由,說怕父王怪罪,提出的方案是:

「待這事冷了一冷之後,或者是我到府上來迎親,或者是請老前輩送令愛來完姻,那豈不是兩全其美」。

我們都知道,書中也寫得很明白,楊康的目的是:

「完顏康笑道:“我說些好話,把他們騙回家鄉,叫他們死心塌地的等我一輩子。”說著哈哈大笑。」

可是穆念慈不知道啊。穆念慈只知道楊康在小鐵屋說喜歡她,還要打算娶她為妻。穆念慈早已傾心於楊康,聽得楊康如此說,如何不喜?所以穆念慈「耳聽他說得合情合理,正自竊喜」。


直到這裡,穆念慈對楊康為人一無所知,只知道楊康喜歡自己,自己也喜歡楊康。所以,穆念慈並不是明知楊康是個壞蛋,然後愛上了楊康。穆念慈愛上楊康時,並不知道楊康是個壞人。等她知道楊康是個壞人時,她已經愛了。

三、

穆念慈愛上楊康,可一直不瞭解楊康,這也是為什麼穆念慈一直陪在楊康身邊的原因。穆念慈愛上一個人,當然會把這個人往好處想,往自己理想的郎君的樣子想,她以為楊康就是她所想的那樣的。


楊康在穆念慈心中,是一個理想的郎君。所以,當楊康做出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的時候,穆念慈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進而用其他理由為楊康辯解。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狀態,你的至親好友,你最敬佩的人,突然做了一件有違道德的事。你首先就是不相信,他怎麼會做這種事。面對事實不得不相信時,便會猶豫,他是不是有別的什麼緣由?是不是有什麼深意?穆念慈也是一樣。


而楊康的身世,也是穆念慈對楊康更加維護的理由。一方面自然是出於一種女性的憐惜,另一方面楊康的身世讓穆念慈以為楊康絕對不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這是出於一種常識的判斷。就好比說,某甲知道他的殺父仇人是乙,人們自然就會覺得,甲不會再幫乙了。所以穆念慈更加會一次次相信楊康,以為楊康所做的一切都有他的理由,甚至是忍辱負重,另有深意。


所以,從穆念慈愛上楊康之時,並不知道他是壞蛋。穆念慈愛上楊康之後,也從來不相信他是個壞蛋。

四、

穆念慈對楊康整個的認識都是錯的。正如書中所言:

「完顏康不肯認父,她料來必是另有深意;他出任金國欽使,她又代他設想,他定是要身居有為之地,想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為大宋揚眉吐氣。」

穆念慈一直以為他愛的,是一個好漢子,可沒想到楊康居然是那樣的人。


認清楊康真面目後,穆念慈就離開楊康了。但穆念慈依然是愛楊康的。正如她曾對黃蓉所言:「他是王爺也好,是乞兒也好,我心中總是有了他。他是好人也罷,壞蛋也罷,我總是他的人了」。愛一旦生成,很難變易。深愛一個人,突然發現這個人是個壞蛋,於是立刻就能「不愛了」。這大概很難吧。


楊康對穆念慈是不是真愛,詳見這個問題下我的回答:「在《射鵰英雄傳》中,楊康對穆念慈到底是不是真愛?」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22272950447112450/


楊康是不是壞蛋,詳見這個問題下我的回答:「《射鵰英雄傳》裡,楊康真的錯了嗎?」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359104001933328641/


孫虛白


好與壞在許多時候只是相對概念,何況男人不壞,女人會愛?穆念慈深愛楊康,楊康也鍾情穆念慈,兩人若沒有國仇家恨的包袱,也是一對快活的小情侶,只可惜天不遂人願,金庸偏偏要讓楊過父母早亡。

第一,楊康是一位金國籍的華人,並且是小王爺,在家庭背景上,不亞於王思聰。在比武招親的時候,楊康大顯身手,比武是其次,撩妹是意圖。穆念慈一介少女,沒見過什麼大世面,被曬氣的楊康這麼一撩,頓時小鹿亂撞情竇初開。從此,穆念慈芳心暗許,愛的泉水汩汩而出。

第二,花言巧語的男人比寡言少語的男人異性緣更好;風流倜儻的男人比老實本分的男人更容易俘獲女人。小王爺能說又風流,不像郭靖那麼斯文木訥,每次穆念慈生氣,總能巧言令色一番,哄的小女生心花怒放,想生氣都生不起來。更重要的是楊康懂得浪漫,懂得風花雪月,在一個溫情的夜晚哄得穆念慈以身相許。

第三,楊康雖然詭計多端,坑過兄弟,但是心底裡從來不會坑老婆。對於穆念慈,楊康是真愛。

穆念慈從小就是孤兒,義父死後無依無靠。楊康又多次獻殷勤,照顧她。穆念慈在楊康身上找到女人的安全感、存在感與自豪感,女人的那點小心思一旦被滿足,很容易死心塌地。

穆念慈的選擇註定是一個悲劇,楊康只能做男朋友,不適合託付終身。選老公,沒有相應條件不能選高富帥,只能選居家過日子的。


秋媚讀史


壞是對別人壞,而我愛你是因為你對我好



JYIY


《射鵰英雄傳》中最喜歡的就是的大金國小王爺楊康和南宋國民灰姑娘穆念慈的愛情故事。

穆念慈真的是個很特別的姑娘。一方面她端雅嫻良,一方面又極有主見地拒絕了義父給她的指婚,要知道那可是封建禮教最嚴、最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宋朝。而且這個指婚對象是人人讚頌的好寶寶郭靖。

穆念慈初初遇見楊康時,奧不,那時楊康還是完顏康,大金國最得勢的小王爺。而穆念慈,只不過是一個父母雙亡,被人收養,十數年餐風露宿的平凡宋女。

比武招親的擂臺上。她打敗了無數上臺的求親者。楊康的出現,起初於她並沒有什麼特殊。

只不過是個相貌英俊些,家世好些的少年而已。過了十招再說旁的。

她不曾想,這個男子竟會贏她,更不曾想,他輕輕調笑,把她的鞋子脫了下來,追問她的名字。

她怒極羞極,可他卻在笑,真是登徒子。她再剛強,也是個女孩子啊。

穆易見他勝了,笑道:“公子高姓大名”?

他也笑道:“不必說了吧”。轉身便披上錦袍, 回頭便向紅衣少女(就是屋裡穆姑娘)望去,大步走了。

瞧。就是這樣,姑娘長得漂亮我追問名字;我的名字是給我父母叫的,才不告訴你。

這是他們的初遇。因為少年心性,一雙鞋就牽了這輩子紅線。

兩個人互相喜歡一定有一個點互相吸引,或者對方身上有一個兩者十分契合的點。

常說伴侶互補,或者相似。

楊康和穆念慈也是這樣的。他們極度不同又極度相似。

穆念慈因為瘟疫失去父母,被穆易也就是楊鐵心收養之後,雖不至於成為孤兒,但終究是自幼失孤,沒有嘗過完整家庭下給自己的庇護和愛養。

郭靖和黃蓉兩個人也是獨身家庭下長大的孩子, 一個沒有爹一個喪了娘。雖然沒有長成問題少年,但終是少了一份源自父母才能給予的愛。

但楊康不同。即使完顏洪烈不是楊康的親生父親,可字裡行間顯露出的他對包惜弱的喜歡,愛屋及烏也是很愛護、疼惜楊康。有“爹”有娘,從小沒受過什麼大的打擊,順遂如意。

這樣的人生。如果穆念慈沒有遇到那場瘟疫, 她也是可以擁有的。雖不是達官顯貴之家,但也是小家碧玉。爹疼娘愛的,比跑江湖實在是好太多,更何況那時是世道艱難,戰火連綿的元初。

也由此, 她待楊康與較親近的黃蓉、郭靖多了一份不同。楊康身上有份完整家庭成長孩子才擁有的任性、嬌縱,而她沒辦法擁有,羨慕也自憐。

後來,楊康知曉自己身世,楊鐵心和包惜弱相繼過世。

楊康從她羨慕的生長狀態中脫離。她又發現他們是如此相似。

郭靖是愚鈍,可他對誰都是包容的。黃蓉慧黠有餘,卻少了些博愛。

因此,他二人互補默契十足。你自聰明你的,我雖不明白,笑著聽就是了,也能接受。

楊康和穆念慈呢,兩個人都是觀念強迫性人格。

就是:我說的國仇家恨,你竟投靠金人,你就是宋朝的叛徒。

我自有我的考量,你不理解我,你不配做我愛人。

他們的相處模式都太強硬,互不接受,只想對方能接受自己灌輸給他/她的想法,卻不管你這樣的方式我想不想要。當然啦,他們的矛盾是觸及大是大非的民族愛國主義、價值觀和世界觀,他們連最最起碼的消費觀都不一致。

可就算如此,仍不妨他們相愛。

對大家來說你是個惡人,但對穆念慈來說,你卻是個好人。

穆念慈是個有執念的姑娘,她的執念來源於她多年走江湖遇到的宋朝土地上的破碎山河和義父楊鐵心的驅除金人的滿腔熱勇。

所以, 楊康的路走歪了,她總想把他撥正。

楊康被江湖人恥笑時,她並不是不知道,可她還是愛他。

這麼有大是大非的姑娘,遇上了楊康,卻是栽了。

她也想她的康哥是個大英雄,最起碼得和義父和郭大哥比肩。可惜他不是 。

但有什麼法子呢。誰叫她已然放不下。

穆念慈痴是毋庸置疑的。但來來往往的金庸讀者多年來還在爭議楊康是否真愛穆念慈。

真是沒有什麼意思。

雖是沒有什麼意思,但我還是堅信楊康是真喜歡穆念慈的。

只是他愛的不夠深。但你不能說他沒有愛。

他若不愛穆念慈,何必把初見時從穆念慈身上脫下的鞋子一直隨身攜帶。

遇見楊康之前,穆念慈的生活只有漂泊。

遇見楊康之後,她的生活變成等待。

十八年的風霜雨雪,寒來暑往。因為他的出現,變得有了新意。

一直流浪、漂泊,的確累壞了。尋尋覓覓,到底要去哪裡呢?何處是容身之所呢?

穆念慈沒有夢想。她只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江湖很大,人世艱難。

幸好,還是遇見了你,楊康。

他們愛得苦,教人看得也苦。


破刀客


一個人好難倒就喜歡,壞就不喜歡麼。真愛一個人,即使他有很多缺點還是會愛他。 愛與好壞無關。更何況好壞都是相對的。沒有人壞的一無是處,沒有人好的無可挑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