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郭靖這麼笨,卻成了最頂級的武功高手?而楊康這麼聰明,武功卻是平平?

凡人修仙Lak


楊康是楊鐵心和包惜弱生的孩子。

當年敵人入侵的時候楊鐵心為了救他的結拜兄弟郭嘯天(就是郭靖的爹)

離開包惜弱了。其實就是完顏洪烈設計的,因為完顏洪烈喜歡包惜弱。

後來完顏洪烈騙包惜弱說楊鐵心死了,就把她弄到宮裡當王妃,當時包惜弱已經懷孕了,就是楊康。

所以楊康和完顏洪烈不是親生父子。

後來楊鐵心回到牛家村,看到一片悽慘,有個女嬰,就是穆念慈,就收為義女。楊鐵心把楊拆成木易就是穆易,所以念慈姓穆。

從小楊康以為自己是小王爺,生活得也很富裕,但是,他的親爹是楊鐵心,所以他應該姓楊。

完顏洪烈即拆散了他們一家,又養育了楊康18年。

郭靖跟楊康本是結拜的義兄義弟。但是楊康從小在金國王府長大,知道了自己本是漢人的身份後貪圖昔日權柄風光不願掉過頭來弄死真生的殺父仇人完顏洪烈。所以雖同郭靖結拜,但兩人的行事截然不同。由於種種原因還出手害了郭靖黃蓉多次。

楊康死於西毒歐陽鋒的蛇毒,他出手偷襲黃蓉,打中黃蓉軟蝟甲上殘留的蛇毒,歐陽鋒不願施救而死。郭靖根本不在場,所以其實和郭靖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郭靖引以為咎,認為義弟的種種惡行自己沒有好好規勸所致。所以一直不願對楊過講出。同時黃蓉曾表示過“他雖不是我親手所殺,但你我早有殺他之心,又有什麼分別”。郭靖憐惜楊過無父無母同自己淵源深厚,但黃蓉恰恰因為這點對楊過百般刁難,始終不肯坦誠相待。

他們的道路有如此大的差異,根源到底在哪兒?

李萍獨自生下郭靖之後,流落在蒙古大草原,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過著清苦的生活。包惜弱則跟著大金王子完顏洪烈住在王府裡,楊康成了完顏康。難道是貧窮和富貴決定了兩人不同的人生道路?顯然,沒有那麼簡單。李萍郭靖也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賞識,郭靖還是金刀駙馬。但李萍和郭靖並沒有以此為榮,而是依然過著自給自足,清貧的生活。

李萍

因此,不是貧窮和富貴決定了郭靖楊康的一生,而是李萍與包惜弱對財富不同的態度所造成的,根源在他們的母親身上。李萍就是個典型的農家婦女,什麼活都能幹,什麼苦都能吃。所以,她獨自一人生下郭靖之後,自己剪斷臍帶,在冰天雪地裡頑強地活了下來。並含辛茹苦地將郭靖撫養成人,沒有求助任何一個人。

但包惜弱則完全不同,她是私塾先生的女兒,雖然很賢惠,但很多活她都不會幹。離開了別人,她根本沒有辦法活下去。所以,當他“碰到”完顏洪烈之後,便覺得自己有了依靠。完顏洪烈給她買來新衣服,她嘴上說不要,其實心裡還是很喜歡的。到了王府裡,她以“思念故土”為由,將自己的居住處弄得跟牛家村的家一模一樣,看起來也是個“貧賤不能移”之人。但這只是個表面現象,她們母子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完顏洪烈。

包惜弱

楊康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一邊是金碧輝煌的王府,一邊是破敗不堪的“牛家村”。因此,在楊康有效的心靈裡,其實就一直有著這麼一個巨大的反差。當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可以由他選擇的時候,作為孩子,還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楊康,會選擇哪一個?答案當然是不言自明。

況且,包惜弱“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她不可能在楊康面前說完顏洪烈的壞話。她甚至連自己為什麼放著金碧輝煌的宮殿不住,非要住在“破屋子裡”的原因都沒有向楊康提起過。所以,在楊康看來,母親的這種做法簡直就是“不可理喻”,是在“裝樣子”,他心裡反感母親的這種做法。

楊康

等到楊康長大,已經習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之後,突然,母親、父親、師父,以及身邊的所有人,都要他放棄已經選擇了的生活,而要去過另一種完全不同的,他反感的生活,他能做得到嗎?其實,換作任何一個人,只怕都難以做到。

反觀郭靖,雖然貴為“金刀駙馬”,但李萍將成吉思汗的所有賞賜一直放在一邊,看都不看一眼。所以,李萍的這種行為,使得郭靖養成了“金錢如糞土”的習慣。他在初次見到黃蓉的時候,才會如此慷慨大方。

郭靖

因此,郭靖和楊康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根源就在他們的母親,李萍和包惜弱身上。如果將他倆掉個個兒,楊康是李萍的孩子,郭靖是包惜弱的孩子,想來楊康不會比郭靖差,郭靖也不會比楊康好到哪兒去。

郭靖和楊康兩人母親的區別,決定了兩人不同的道路。顯然,李萍無疑是個偉大的母親,她雖然沒有文化,但通過言傳身教,用自己的一生在教育著郭靖。包惜弱則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她也在用言傳身教,告訴楊康,生活離不開金銀財寶。郭靖的大俠作為,楊康的叛國求榮,說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當中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不是嘴上說說的事,而是要以身作則,用一言一行去教育孩子。






路過過路過


郭靖和楊康

分析郭靖楊康的最後成就差異,我們不僅要從故事人物本身分析,還要從故事之外分析。


首先,我認為這種差異的出現,是金先生思想觀念的表達結果。不僅僅在郭楊二人身上體現,同樣在《倚天屠龍記》周芷若、《神鵰俠侶》楊過身上有所表達。



對周芷若修行九陰白骨爪,書中曾表明:速成法門終究是奇詭之道,有諸多弊端,待驅逐蒙古大業完成,須散去功力,重頭練過。描寫楊過的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從這點出發,楊康就是先生所要倡導的思想的反面例證。

先生的武俠小說對精神境界的看重多過於智力。提倡厚積薄發,無為而為。比如少林寺最高端的七十二絕技,絕對不是聰明人就可以修煉大成的。按書中說法,必須佛法精深之人方能學得伏魔之技,要不然容易誤入歧途,走火入魔,比如鳩摩智。然而,一旦佛法精進,卻又無須修煉這伏魔之術,儘可借佛法普渡眾生。


在郭楊二人時期,還有一個比楊康聰明百倍的人,就是後來的郭夫人黃蓉。黃蓉可能是先生小說裡最聰明的人物之一,出身絕對的高端,老子是東邪,師傅是北丐,自己曾是丐幫幫主。像這樣的人物,最終的成就也只是輔佐自己的傻老公守襄陽。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生的小說對各家學說的思想都有涉及,但最為側重的還是儒家的一股浩然正氣。


其次,從郭楊二人本身來看,各自的成就也是順理成章。


郭出身遠不及楊,打小吃盡苦頭。而作為小王爺的楊康,呼風喚雨且聰慧異常。但往往聰明的人干擾也多,太容易得到的也不會太重視。外力藉助過多對自身的成長是不利的。而郭靖因為自身生存環境的緣故,想法比較單一,性格堅韌。這種專注和堅韌恰好是學習所需要的。對我們現實也極具積極意義。

聰明,其實算是一個偽命題。楊康和黃蓉都比郭靖聰明,客觀來說,他們只是由於出身的緣故見多識廣,起步跟別人不一樣而已。就好像郭靖跟周伯通學習七十二路空明拳,還不是很快就學會了,而黃蓉到最後也沒有學會。


燕子的濤寶


我是山東花和尚,你的問題我來答。

答案其實很簡單,一個必須要努力,一個沒必要去努力。

先來看楊康,他的師父有邱處機、梅超風。沙通天等人也指點過一二,算不上師傅。

再來看郭靖,哲別教他箭術,江南七怪幫他打基礎,馬珏教了他幾年內功基礎,洪七公教他降龍十八掌,老頑童傳他九陰真經,教他空明拳和雙手互博術。闖蕩江湖過程中,身邊總少不了五絕,和五絕的每一個人都有過近距離的接觸,更是多次觀摩五絕戰鬥,也增長了不少武學知識。

這是第一點,兩個的人生活背景完全不一樣,郭靖實在是經歷了太多太多,願意教他指點他的人也太多。

一個人教你一點,你就只會一點,十個人每人教你一點,你就能會十點。更何況,教過指點過郭靖的遠不止十人(就連歐陽峰都逼著他練過九陰真經)。

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楊康完全沒有必要去練成頂級高手,而郭靖卻不得不頂級高手。

楊康做為王府小王爺,從小就享受榮華富貴,從小身邊就是高手如雲。他不需要,也沒必要去讓自己辛辛苦苦學習武術變成頂級高手,畢竟,想做什麼事情,只要一聲令下,身邊自然有的是人去幫助他完成。

換做是你,你會努力練功麼?

而郭靖就不能不努力了,不努力,在草原就永遠只能做最頂層的人。不努力,就永遠不能保護自己。不努力,就時刻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他不得不努力。

還有,楊康人聰明,學東西學的快,但也正是因為自己聰明,所以什麼事情都不會深入。而笨笨的郭靖學什麼都慢,都學不會,但也正因為自己反應慢,有些笨,才願意一遍又一遍的練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將基礎打得紮紮實實。這樣,在得到高人指點時,才會豁然貫通,練功也就一日千里。


山東花和尚


為什麼郭靖這麼笨,卻成了最頂級的武功高手?而楊康這麼聰明,武功卻是平平?

郭靖笨嗎?楊康聰明嗎?這要看在哪個方面!

郭靖是笨在他的為人處事,口笨舌拙,而在武學上卻極有天賦:心思單純,用心專一,勤奮刻苦。學習武功招式的過程會很緩慢,但他會一遍遍地練習,直到招式成為本能,對敵的時候根本不用思考就能使出來,這是難等可貴的!在對戰黃河四鬼時,在桃花島上與歐陽克比試時,他都曾展露過這一特點。在戰黃河四鬼時書是這樣寫的:

他修習了兩年內功,身子感應迅敏之極,遠比他腦中想事為快,一覺有變,未及思索,左掌翻處,已用分筋錯骨手抓住槍桿。

這就是變技能為本能,為什麼現在社會上那些練了多年武術卻不能實戰,就是做不到這點,總想讓對方按套路出招,對方能聽他的?

郭靖有好幾個師傅,江南七怪幫他打武術基礎;全真教教主馬珏教了他幾年內功,全真教在這部小說中最為鼎盛,也是當時江湖上最為強大的門派;洪七公教他降龍十八掌,這降龍十八掌乃是天下第一的存在;老頑童更是傳他九陰真經,主意他學的可是全套的九陰真經!郭靖是苦孩子出身,把習武當成安身立命的本事,在練功上自然會刻苦用功,把上邊的幾本絕學均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楊康呢,在為人處事上聰明伶俐,靈牙利齒,在武學上可不象郭靖那麼有天賦。他一個師傅是全真派丘處機,按理他學的是全真派正宗武功。當時丘處機教楊康的時候,先讓他練習一些基本功以及讀一些經書修身養性,其實這是修習高深武功的正統法門,但是對於楊康而言卻真是用錯了地方。楊康本身的性格就是一個好強且急於求成的人,楊康拜丘處機為師就是崇拜丘處機在江湖上的威望,打心裡就想著練上三五天便能可以一掌打死人。丘處機一直不教楊康實戰性的武功,所以他慢慢的就失去了跟丘處機學習的興趣。

後來就跟梅超風學的九陰白骨爪,這九陰白骨爪當然也是上程的武功絕學,可是九陰白骨爪只是九陰真經的下部,沒有上部內功做基礎,九陰白骨爪的威力也必大打折扣。楊康是見梅超風施展九陰白骨爪時歷害,卻不知道還需要內功做基礎,而楊康從沒有在內功上下過功夫,所以楊康的武功自然不會多高。

楊康跟歐陽鋒也沒學到什麼,歐陽峰的“蛤蟆功”是歷害,可那也是要以強大的內功為基礎,楊康肯定是隻能學個皮毛。

說到底楊康是在王府里長大,從小養尊處優,吃不了苦,不了功夫,這要想在武學上有所成就不苦下功夫哪成?

所以說最後郭靖卻成了最頂級的武功高手,而楊康卻武功平平。


聽雪者


為什麼郭靖這麼笨,卻成了最頂級的武功高手?而楊康這麼聰明,武功卻是平平?

人算不如天算,世上很多事情都難以預料,郭靖雖然天資差一些,但也是個智力正常的人,楊康只不過是心機多,野心大。

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不在乎起點在哪裡,而是他能夠走多遠的路,人生不是一朝一夕,江湖上的人物何其多,陰謀詭計爾虞我詐。

郭靖誠信勤奮,做人有原則,而且得到諸多高手的指點。

楊康卻是處處算計,最後慘死。

在射鵰英雄傳的傳說中,郭靖和楊康未出生就成了結拜兄弟,但兩人都是天生的敵人。 郭靖在蒙古長大,而楊康在當時的金國長大。金國和蒙古是附屬的關係,自然郭靖和楊康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軌跡。 隨著情節的發展,郭靖回到了宋朝,但楊康仍然是金國的小王子。宋金也是敵人。當時,這兩個人仍然在三觀立場上不一樣。

郭靖最早的師父是著名的江南七怪和哲別,但當時楊康的師父是邱處機,他也很擅長學習。當然,還有另一位大師,梅超鳳,他天生聰明。 江南七怪和梅超鳳是大敵。看來郭靖和楊康註定是兩個世界的人。

楊康後來的準師傅是西毒的歐陽鋒。自然,洪七公和歐陽鋒也三觀不同的人。這時,郭靖和楊康的命運已經開始不同了。

郭靖和楊康的相比明顯不是太聰明,城府不夠。

後來江南七怪教笨的孩子郭靖時,幾位大師覺得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傻瓜。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楊康。楊康在木念慈贏得比賽後,轉身離開了。這時候,郭靖不敢看過去,站了起來。然後他們打了起來 然而,它仍然處於不利地位,沒有獲得任何好處。 當時,楊康學習了師父和超鳳教授的武功。關鍵是他聰明機警。因此,這場針對郭靖的戰鬥遭受了很大的打擊。

郭靖太蠢了,楊康太聰明瞭。原因只有八個字。這八個字是“小勝利取決於智慧,大勝利取決於美德” 楊康這麼聰明,郭靖這麼傻,為什麼郭靖比楊康做得好?原因只有八個字,這八個字是小勝利取決於智慧,勝利取決於美德。 楊康比郭靖聰明得多。在與郭靖的多次爭鬥中,他已經把郭靖握在手中很久了。然而,生命是很長的,一次的勝利或失敗都不算什麼。楊康憑藉他的聰明贏得了傻郭靖,這可以說是楊康在短時間內的小小勝利。

但是我們都知道楊康的性格有問題。為了學習歐陽鋒無與倫比的武功,他殘忍地殺害了歐陽克,聲稱保護穆何念慈的愛情,但他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野心。 郭靖的頭腦充滿了主動性。他的品德特別好。他內心誠實簡單,頭腦反應慢一點。他經常來彌補他的錯誤。 郭靖後來偶然向洪七公當老師。眾所周知,七公的道德品質非常好。兩個人在一起充滿了積極的能量。後來郭靖學會了用降龍十八掌。從那以後,他的武功大大增強了。

郭靖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獲勝,而楊康遭遇災難性的失敗,郭靖成為大俠,而楊康卻意外死亡。

純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歡迎大家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博而化易來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評一轉都是對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謝夥伴們的支持!


博而化易


答案其實很簡單,郭靖笨肯努力,很認真的臉,所謂笨鳥先飛,楊康他太聰明瞭,所以他覺得隨便怎樣,他都能學的會所以他都不太認真

先來看楊康,他的師父有邱處機、梅超風。沙通天等人也指點過一二,算不上師傅。

再來看郭靖,哲別教他箭術,江南七怪幫他打基礎,馬珏教了他幾年內功基礎,洪七公教他降龍十八掌,老頑童傳他九陰真經,教他空明拳和雙手互博術。闖蕩江湖過程中,身邊總少不了五絕,和五絕的每一個人都有過近距離的接觸,更是多次觀摩五絕戰鬥,也增長了不少武學知識。

這是第一點,兩個的人生活背景完全不一樣,郭靖實在是經歷了太多太多,願意教他指點他的人也太多。

一個人教你一點,你就只會一點,十個人每人教你一點,你就能會十點。更何況,教過指點過郭靖的遠不止十人(就連歐陽峰都逼著他練過九陰真經)。

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楊康完全沒有必要去練成頂級高手,而郭靖卻不得不頂級高手。

楊康做為王府小王爺,從小就享受榮華富貴,從小身邊就是高手如雲。他不需要,也沒必要去讓自己辛辛苦苦學習武術變成頂級高手,畢竟,想做什麼事情,只要一聲令下,身邊自然有的是人去幫助他完成。

換做是你,你會努力練功麼?

而郭靖就不能不努力了,不努力,在草原就永遠只能做最底層的人。不努力,就永遠不能保護自己。不努力,就時刻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他不得不努力。

還有,楊康人聰明,學東西學的快,但也正是因為自己聰明,所以什麼事情都不會深入。而笨笨的郭靖學什麼都慢,都學不會,但也正因為自己反應慢,有些笨,才願意一遍又一遍的練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將基礎打得紮紮實實。這樣,在得到高人指點時,才會豁然貫通,練功也就一日千里。


巖寶寶帶你看小說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問題,為什麼郭靖這麼笨,卻成了最頂級的武功高手?而楊康這麼聰明,武功卻是平平?這個問題很好,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聰明?什麼是笨?最主要的要了解什麼是智慧?只要把這些弄清楚,您的問題也就有答案了。

第一聰明,古人解釋說,聰,是耳朵伶俐,明是,眼睛明亮有神,耳聰目明,是為聰明。在下認為聰明有兩種,有小聰明,和大聰明之分。1.小聰明,就是總在為自己考慮,以自己為中心,有的時候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楊康就是這種人,這種人眼光短淺,完全不為將來考慮,最大的缺點,認為自己聰明,自以為是。這種人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不在少數,看似聰明,其實很笨。2.大聰明,大聰明是指,天資聰慧,學習能力強,思維敏捷,對事物判斷能力強。這種人社交能力也很出眾,情商很高。

第二笨,笨不代表傻,傻,有可能是智力缺失,先天的因素或者後天的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是人的能力無法控制的。笨則不同,像郭靖這樣的人,大多數的人認為他笨,其實並不笨,只是開竅比較晚,從小的他被古典式教育所束縛,認為世界都是好人,就像天下無賊裡的王寶強,但等他步入社會,經過了歷練,大不相同,郭靖不正是這樣嗎?這樣的人有一點好處,就是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或者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處事原則。更不會丟掉自己的善良,和家國情懷。這樣的人能說笨嗎?當下有個很好的例子,岳雲鵬,他就是現實版的郭靖,雖然達不到像郭靖那樣保家衛國,但在頭腦轉變方面差不多。郭德綱就說他開竅晚。當然還有一種更高級的笨就是大智若愚。

第三智慧,智慧不是聰明也不是大智若愚。聖經說,認識至聖者便是智慧。道家說,道就是最大的智慧。王陽明說,無善無惡是智慧。佛家說般若是智慧。《大智度論》說:般若者,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窮盡到邊。《顏氏家訓·歸心》說,萬行歸空,千門入善,辯才智惠。在下認為,看破放下,不執著,棄惡行善這就是智慧。

明白了這幾點也就明白了您的問題,像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為什麼那麼高的武功,而慕容博和鳩摩智就很難做到,甚至還產生了副作用。這也說明武功是死的而人心是不同的。個人觀點。謝謝!


史文今


大家好,歡迎來到春蠶聊娛樂的問答作品,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並感謝大家百忙之中閱讀我的回答,希望我的拙見能給大家帶去歡笑與快樂。問道,為什麼郭靖這麼笨,卻成了最頂級的武功高手,楊康這麼聰明,武功卻是平平,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問出了大多數人心中的疑惑,針對這個問題,我想是這樣的:

1.“龜兔賽跑”理論

我們大家小時候不管是上學或者是在家,家長老師都講過這個典故。“龜兔賽跑”本來兔子是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就因為它的驕傲自大,所以最後勝利的反而是烏龜。郭靖和楊康這二人就是典型的例子,本來楊康聰明伶俐,郭靖呆傻愚笨,而且師傅也是一樣的,旗鼓相當,學武的年齡,也是相同的,如果都同時付出努力,那麼楊康的成就,應該是比郭靖高的。

但是,在應該努力的年齡,楊康卻沒有付出努力,因為自己聰明,所以說學什麼東西很快,但是每一樣都沒有深入,以至於後來楊康武功平平。因為自己聰明,所以說學什麼東西很快,但是也沒一樣,都沒有深入,所以說後來。而郭靖知道自己笨學什麼都慢。所以說他願意一遍又一遍地練習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將基礎打得紮紮實實,再有高人指點。所以說郭靖後來成了最頂級的文高手。

2.出身不同

大家都知道,楊康是楊鐵心和包惜弱生的孩子,後來陰差陽錯楊康成了金國的小王爺。這樣情況下,楊康楊康的少年生活是比較富裕的,不需要為了生活奔波。所以說他努力的動力就不是很強。相反,郭靖就不同了,郭靖的母親李萍,獨自生下郭靖之後,流落在蒙古大草原,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過著清苦的生活。郭靖如果不努力,在草原上就不能成為頂尖的人物,不能保護母親,所以郭靖必須努力,才能過上好日子。

3.師父多

郭靖之所以成為頂級高手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由於郭靖忠厚老實,善良本分,所以說郭靜的機緣也特別多,師傅更是很多。在蒙古的時候,哲別師傅教他劍術,江南七怪幫他打基礎,就連全真教的馬鈺都交了他幾年全真教的內功基礎,洪七公教他降龍掌,老頑童傳他九陰真經,還教他空明拳和雙手互博術,你說這麼多人叫他武功,而且多次觀摩江湖上有名的五大高手的戰鬥,所以說郭靖的武功,後來集合各家所長融會貫通,一日千里,成為了頂級的高手。

以上就是我認為郭靖這麼笨,卻成了最頂級的高手,楊康這麼聰明武功卻是平平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大家多多討論,並提出批評與指正同意我的觀點的請點贊,喜歡我的回答的請關注,謝謝!


春蠶聊娛樂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從兩個人物的個性來說。

如果把這個問題換成為什麼許三多這個笨,最後卻成了兵王,成才那麼聰明最後卻只能在草原上守著五班?好像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笨的人有一種“鈍感力”這個詞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提到的,他的意思是有鈍感力的人更容易從容的面對生活的挫折和傷害。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人更抗造,更能專注與一件事情,他想要的東西不會太多,但是一旦確定想要他就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緊緊抓住。而且郭靖其實也不是真的笨,他是典型的大智若愚,因為他很笨,他不會自己想太多,而且笨的人總是相信勤能補拙,所以總比聰明的人更有韌勁。這種人更容易成為一個好學生,他會專注於一件事,並不斷不斷的去堅持練習。

而聰明的人對事物總是很敏感,特別是知道自己很聰明的人。楊康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很難對一件事情專注,想要的東西太多,而想要的太多往往就會什麼都抓不住。而且聰明的人仗著自己聰明不他願意吃苦,更願意施展自己的小聰明。結果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第二,從故事的角色設定來說。

郭靖的角色設定是一個正面人物。而楊康就不一樣了,他是個虛偽的壞人。那當然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啦。

郭靖正式非正式的師傅就有一堆,而且各個都是名門正派人物

哲別:

教的是弓箭

江南七怪:

他們分別教過郭靖伏魔杖法(飛天蝙蝠柯鎮惡)、分筋錯骨手(妙手書生朱聰)、金龍鞭法和馬術(馬王神韓寶駒)、南山拳法(南山樵子南希仁)、呼延槍法(鬧市俠隱全金髮)、越女劍法(越女劍韓小瑩)

北丐洪七公

降龍十八掌

馬鈺(未正式拜師):

教金雁功和全真吐納法,另外從全真七子處自學了天罡北斗陣,後來被楊康抓了自己和

黃裳

黃裳將其九陰真經中學得其武學

老頑童周伯通

左右互搏術和空明拳,九陰真經由其代交,

南帝一燈

一陽指

這一比,楊康的師傅就弱了很多了

從小正式拜師全真教的丘處機;後來楊康跟鐵屍梅超風學了九陰白骨爪的第一層爪法。但並沒有正式拜師,梅超風不過是還恩於他。


雲杉閱讀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分析。作者的角度和讀者的角度。

作者的角度

我們都知道,金庸老先生是一位為人正派的學者,而作者的觀念,對於一部作品的創作起決定性作用。郭靖是書中的第一男主角,《射鵰英雄傳》這部作品,突出的是一種家國情懷,那麼,主角自然要有主角的光環。

這麼看來,作為主角的郭靖,一定會是一位坦坦蕩蕩正氣凜然的標準正派人物,這幾乎是從他被認定為主角的那一刻就確定了的。另外,《射鵰英雄傳》是一部武俠小說,並且在金庸先生的整體創作過程中,這部作品的定位算是比較傳統意義上的武俠小說。那麼,主角,必然武功蓋世,這一點毫無疑問。

因此,從作者的角度來看,無論郭靖聰明或是愚笨,他都是主角,他都將同時擁有眾人擁護的江湖地位和無人能及的絕世武功。楊康作為反派人物,縱然聰明,也不過是小聰明,品行不端終究會自食惡果。

讀者的角度

作為讀者,有時候看一部作品會全身心投入進去,似乎忘記了這是一部虛構的武俠小說,似乎覺得這就是和我息息相關的人、物、事,似乎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活生生存在的。

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著,因此我們才會不斷的有話題來討論,我們才會反反覆覆閱讀我們熱愛的作品,因為我們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裡面。那麼,自然很多讀者會有疑問,平常生活中,聰明的人學東西快,學的好,笨人學什麼都困難,也學不好,可是為什麼書裡寫的不一樣?

其實,好的作品是經得起各方面推敲的,即使我們站在讀者的角度,從作品的各個情節來分析,也能夠將這個問題自圓其說。

郭靖的笨,書中有明確指出,其實並不是智力的低下,更多的是一種性格體現。他為人憨厚老實,想問題很簡單直接,接受新事物很慢,做事情一板一眼,不懂得變通,執著但是不夠靈活。這樣的人在常人看來似乎是有點笨笨的,但這種人只是不太機靈,並不至於愚蠢。

馬鈺教他內功的呼吸吐納那段情節時,些許對郭靖的笨有一些描述,書中說,郭靖雖然不聰明,但是這種執著的勁頭,認真的態度,以及投入進去的時候那種專注度,對於武功的學習方面卻是很難得的。

學武功是個辛苦活,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郭靖雖然接受新知識比較慢,但是他有毅力,肯吃苦,反反覆覆的練習,終究也是能成功的。

其實,郭靖學功夫笨,主要體現在一開始和江南七怪學習的時候,那時候年紀小,又沒有基礎,從零開始,本來就難,再加上江南七怪確實也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各教各的,七個人七種武功,聰明的人都未必能全然領會,何況是郭靖。到後來,遇到馬鈺,打下了內功基礎,也漸漸開了竅,再學其他的,明顯沒有早年時候艱難了。

因此,這樣分析看來,郭靖雖笨,但也並非一無是處,有時候性格上的某些缺點在特定的領域其實反而能體現出優勢來。

那麼,聰明的楊康為什麼武功平平呢?首先,楊康的心思未必全然花在練功方面,他心裡思慮的太多了,武功的修為需要全神貫注,楊康在這方面很難做到。另外,郭靖遇到的老師一位勝過一位,並且都是誠心誠意的傾力相授,這可能和郭靖正直坦蕩的為人有關,老師欣賞他喜歡他,自然看重他。楊康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而且憑他的為人,也不會有人全心全意教他武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英雄自然匯聚英雄。

綜上所述,不論是從作者的角度,還是從讀者的角度,這個問題都能有合理的解釋。其實,無論什麼人,品行端正才是最關鍵的,為人正直,處處受人尊重,為人惡毒,終會臭名昭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