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練好太極拳,再好的學習教材,也代替不了老師的口傳身授

現在的科技很發達,學習太極拳的方式很多,很多人可以通過光盤、錄像、甚至手機視頻來學習,但是,再好的學習教材,也代替不了老師的口傳身授。練好太極拳,是離不開老師的口傳身授的,比如對掤勁的練習,就要通過雙人推手來實踐體驗,僅僅靠套路練習是不能完全體會出掤勁的內涵的。

練好太極拳,再好的學習教材,也代替不了老師的口傳身授

比如,掤勁的動作是否到位,勁力是否圓活,腰胯是否做到了松沉圓轉……等等,這些都需要兩個人在一起練習才能體驗出來,都需要老師手把手地講述,才能有所體驗。這也是傳統武術中的“喂勁兒”,這是很重要的。練習太極拳推手,不是為了比勝負,爭輸贏。之所以我們在練習中會產生僵勁、拙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爭勝負,遇到來力怕被推出去,只好頂抗。我們在推手的實踐中,通過老師和拳友的講授,能認識掤勁,掌握掤勁,同時明白頂抗和丟扁的原因。假如我們只是明白很多理論,只是單獨練習套路,不練習推手,那麼就不會真正認識掤勁,更掌握不了掤勁。

有句話叫“上善若水”,我們形容太極拳的特點也是“行雲流水”。這說明,太極拳和水有共通之處。老子《道德經》中認為,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駕馭最堅硬的東西。水和太極拳都外示柔軟,內藏堅剛,都是能夠以柔克剛。在攻防上,太極拳講究如影隨形,化打結合,引進落空;講究粘黏連隨,蓄而後發,以柔克剛。這些都是太極拳和水相同的地方。以上這些是太極拳的“取水之法"。

練好太極拳,再好的學習教材,也代替不了老師的口傳身授

學水之韻,則是從精神層面上講的。水的包容,水的滲透,水的親和……等等特性,都是我們要學習的,練習太極拳也應該如此,要包容、親和、低調;要含而不露,潤物無聲;要內外相合,上下相隨,一動百動。這些都體現了一種團結的力量,協調的力量;體現了一種中和謙讓、自信的品格。太極拳在如行雲流水的鬆柔運行中產生掤勁,能夠做到掤中有化,掤中有蓄,掤中有發,掤中有柔,掤中有剛。這是從更高的一個境界認識太極拳的水性。

練好太極拳,再好的學習教材,也代替不了老師的口傳身授

如果練習太極拳過於剛硬,或者過於鬆懈,都是練不出掤勁的。我們要注意的是,在太極拳的練習中,男性往往失之過剛,容易頂抗;女性往往失之過柔,容易丟扁。這是我們要注意克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