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拥有7家子公司不敢自称企业家,这个85后温商绝对够低调!

拥有7家子公司不敢自称企业家,这个85后温商绝对够低调!

张鹏飞:拥有7家子公司不敢自称企业家

14年前,因父亲猝然离世,年仅18岁的高中毕业生张鹏飞不得不接管资产总值4亿元、拥有800名员工的家族企业。他在一片茫然中,临危受命接任泰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这位与同龄人相比有着异常成熟心智的年轻人,不仅很快稳定公司局面,而且把父亲遗留的产业逐步带入发展新阶段。如今,他已拥有7家子公司,却不敢自称是企业家,而是将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别无选择,茫然无助中“赶鸭子上架”

拥有7家子公司不敢自称企业家,这个85后温商绝对够低调!

18岁是一个做梦的年纪,但张鹏飞的人生规划却被突然打乱。父亲张贤瑞在一次车祸中突然离世,父亲的兄弟各有各的事业,张鹏飞的弟弟尚小,他成为企业接班人的唯一人选。“我别无选择,只能不得已而为之。”提起这场人生变故,张鹏飞没有刻意回避。

当时,张鹏飞正在准备赴加拿大留学,攻读管理方面的专业,计划毕业后先去一家大企业工作,获得一定经验后,再像父亲一样缔造自己的企业。然而,一切都提前到来了,当天亲戚打电话要他赶紧回家,下飞机后途中才得知父亲出事,当时整个人懵掉了。为了企业的平稳过渡,张鹏飞在毫无思想准备中被“赶鸭子上架”。

对于父亲的企业,张鹏飞还没来得及熟悉,或听听父亲的指导。他对自己企业的直接印象,来自初中毕业那年在父亲企业当打字员的经历。当再一次回到这家企业“上班”时,他已经成为掌舵人。

对于未知,与其说是压力,倒不如说是害怕和茫然。“刚接班时,我连北都找不到,直接被架在上面,心中充满悲痛和无助感。”张鹏飞说,幸好公司领导班子团结,父亲的好朋友以及亲戚及时施以援手,才使权力的逐步交接和平稳过渡得以实现。

拥有7家子公司不敢自称企业家,这个85后温商绝对够低调!

为求正名,成败得失皆是成长过程

在众人的帮助下,泰昌集团成立了一个战略领导小组,其成员包括亲属和职业经理人,起到战略决策作用。2003年9月,泰昌集团在新的接班人手中进行重组,重组后泰昌集团作为集团母公司,下辖6个子公司:温州泰昌铁塔制造、温州泰昌水泥、温州泰昌电力建筑安装、温州泰昌科技、温州泰昌电力建筑安装检测、浙江泰昌实业。

拥有7家子公司不敢自称企业家,这个85后温商绝对够低调!

后来,随着企业接班人的成熟,职业经理人逐渐退出战略领导小组,张鹏飞兼任总经理。

2005年,与当时很多“富二代”相似,张鹏飞也想急于正名。他坦言,当时企业不差钱,电力产业比较封闭垄断,企业受制于此也受益于此,于是开始思考产业转移问题,把眼光投向农业项目。

那一年,他与朋友在四川投资100万元,开展大面积种植蓖麻防沙项目,试图把咸碱地变废为宝,结果颗粒无收。那个项目是以个人名义投资的,事后觉得挫败感很强,但他从中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失败其实是一个成长过程,在失败中成长比成功中成长更重要。”张鹏飞说,一个投资人如果没做过赔本生意,不是成功的投资人,但是可控性很重要,成功取决于不断的经验积累。

2010年10月,温州泰昌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与浙江中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合并,成立第7家子公司——浙江中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泰昌集团的销售额也从2003年的4亿元不断增长。面对令人欣慰的成就,张鹏飞承认自己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但把更重要的因素归纳为企业发展的外部经济形势、内部的管理架构和员工的合作,以及外部其他企业家、协会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

广结善缘,践行“做企业先做人”

拥有7家子公司不敢自称企业家,这个85后温商绝对够低调!

在泰昌集团官方网站的醒目位置,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优秀的核心人才,泰昌实行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在泰昌集团办公大楼,随处可见“用心制造,用心服务”的对外宣传口号,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这些细节均体现出张鹏飞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做企业,先做人”是张鹏飞反复提到的一句话。他认为,泰昌集团之所以有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因为父亲做人的成功,建立了“真诚、诚信”的企业文化,才能把员工团结起来,才能在核心领导人突然过世的危急时刻,有一些正直、能力不错的经理人来帮助他。

从接班至今,张鹏飞注重听取公司老一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广结善缘,交友学习,先后进浙江大学、香港财经学院学习相关专业,如今还担任龙湾区新生代企业家协会会长,创造机会与同辈相互学习。

一路走来,他从多想、多看、多听,到自信构筑未来的蓝图,在电力行业中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实现年产值八倍增长,完成产品与服务的国际输送,无需耳提面命,父辈的精神早已一脉相承。

如今,泰昌集团共下辖7个控股子公司,拥有温州、杭州两个生产基地,现有员工1300多人,电力领域和建筑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然而,张鹏飞却自称还不是一个企业家。

“企业家具备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目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成熟的心态。”张鹏飞解释,所有的“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打造的,企业主做的工作是把企业由小做大、由粗做精;而企业家要考虑格局问题,“我不能把这三个字的内涵降低,但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努力朝着‘家’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