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莱博泰科:实验分析仪器科创板第一股


2019年12月25日,深耕实验分析仪器近20年的北京莱博泰科披露招股书,扣关科创板,计划募集3.6亿元用于产能和研发中心建设。检测行业前景光明,莱博泰科的同行聚光科技收入过去4年增长超过200%,下游的华测检测过去2年股价上涨了近200%,莱博泰科有可能复制它们的辉煌吗?

产品有技术含量

莱博泰科主营业务为实验分析仪器和洁净实验室工程,2018年占收入比重分别为78%和16%。实验分析仪器属于仪器仪表行业的分支,与复杂精密等关键词紧密相关,包含大量前沿科技,如电子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分析化学等。实验分析仪器对使用者非常重要,其精密准确度直接决定了检验工作的质量,其自动化程度决定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洁净实验室是实验分析的环境保证,对实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

财务指标好看

因为产品技术壁垒高,而且客户对价格不敏感,所以莱博泰科的利润率、现金流都不错。莱博泰科毛利率常年维持在48-52%的高水平。净利率略低,过去3年也能维持15%净利率。莱博泰科的现金流与净利润匹配性也较好。2012-2014年和2016-2018年这六年间,净利润合计为2.41亿元,经营活动净流量合计为2.37亿元,两者差距不大。

行业不依赖固定资产投资,轻资产特征明显。净资产收益率过去3年维持在19-21%的水平。固定资产周转率2018年达到8.45,过去数年持续上涨。固定资产在0.4-0.5亿元之间维持多年,其中大部分是厂房,不是价值高折旧快的设备。

因为现金流不错、固定资产投入少,莱博泰科的资产负债率不高,过去数年逐年降低。2012年资产负债率为39.70%,2018年为30.56%。而且负债中主要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职工薪酬,没有有息负债。

大行业内的小公司

莱博泰科的实验分析仪器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医疗检验等领域,与药品质量检测、新药开发、新材料研究、核素分离、医疗诊断、疾病控制、生命科学等众多国家重点发展、关乎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是国家支持的高端制造业。

莱博泰科下游的检测服务行业蓬勃增长,众多民营公司进入,对设备需求稳定增长。2014-2018年,中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从28340家上涨到39472家,民营企业占比从31.59%上升到48.72%,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空间广阔,近几年平稳增长,周期性不强,2016-2018年分别为295.20亿元、313.19亿元和318.33亿元,增速保持在3%以上。

莱伯泰科规模很小,2018年收入达到3.50亿元,国内市占率刚刚超过1%。国内外市场被大型海外公司占据,主要企业有赛默飞世尔、安捷伦、默克、岛津等公司。如赛默飞世尔为世界五百强,2018年营业收入超过240亿美元。莱博泰科在国内也不算是龙头,收入规模远远小于竞争对手聚光科技、天瑞仪器。2018年,聚光科技营业收入超过38亿元,大约是莱博泰科的10倍;天瑞仪器营业收入10.24亿元,大约是莱博泰科的3倍。

成长缓慢

作为一家创业接近20年的企业,规模远小于同行,原因在于发展速度很慢。2012-2018年,莱博泰科收入从1.89亿元上涨到3.50亿元,6年时间只上涨了85%。同期聚光科技从8亿元上涨到38亿元,上涨了约375%,天瑞仪器从3亿元上涨到10亿元,上涨了超过200%。起点时规模相差不大,经过多年长跑,演变成目前的数量级差距。

莱博泰科:实验分析仪器科创板第一股

员工总数变动小

作为技术密集型、轻资产行业,前期的人员增长速度大概率代表了企业的发展潜力。2012-2018年,莱博泰科人员规模在350至385人之间波动,没有明显变化。对比同行,2012-2018年,聚光科技员工总数从1637上涨到5235人,增长迅猛;同期,天瑞仪器也从822上涨到1377人。

莱博泰科:实验分析仪器科创板第一股

重销售轻研发

作为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先进性的行业,重视研发投入或者研发销售并重应该是企业的正常策略。但是,2016-2018年,莱博泰科研发费用率逐年下滑,分别为5.18%、4.30%和3.82%。对比莱博泰科同期的销售费用率,则为20.50%、19.17%和17.10%。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四五倍。

更加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莱博泰科销售人员的人均薪酬水平高于研发人员。招股书披露,2019年6月份,莱博泰科有研发人员65人,占员工总数17.81%;销售人员109人,占员工总数29.87%。2019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中员工薪酬为659.63万元,销售费用中员工薪酬为1722.76万元。据此推算,2019年上半年,研发人员平均半年薪酬为10.15万元,销售人员平均半年薪酬为15.81万元。

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

2018年,莱博泰科研发费用率为3.82%。同期聚光科技研发费用率为7.56%,天瑞仪器为6.73%。莱博泰科招股书认为,企业产品较为成熟,研发部门只需要做改进工作即可,所以投入较少。成熟产品和吝啬的新产品研发投入,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莱伯泰科收入增速远远低于同行。

保守战略源自哪里?

人员扩展和研发投入策略,反映了背后的管理层思路。从莱博泰科的董事长身上也许能找到保守战略的原因。

莱博泰科的董事长、总经理两个职位由胡克博士一人兼任。胡博士1956年生人,经历丰富,在国内地矿局、大学和国外科研机构、大公司都有从业经历。胡博士2002年创立莱博泰科时46岁,正是做企业的黄金年龄,但2020年已经64岁,年纪偏大。对比同行,两家都完成了新一代人接班,比如聚光科技,董事长55岁,总经理53岁;天瑞仪器,董事长58岁,总经理48岁。

不能说年纪大的企业家一定会趋于保守,A股也有振华港机前董事长管彤贤先生的正面案例。管总59岁创业,十几年时间做到港机业务独霸全球,76岁开拓海工新业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惜受制于治理结构。

不过,恐怕莱伯泰科可能是个负面案例。观因知果,看到莱博泰科的人员扩张和研发投入历史数据,很难相信它的产品和收入未来几年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股权结构没体现出接班人安排

企业管理思路变化通常需要企业家换代接班后才能实现。从职务上,胡博士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没看到有培养接班人的迹象。从股权分配上,是否董事长胡博士已经做了安排?

莱博泰科上市前股东中,宏景浩润持股11%,为员工持股平台。宏景浩润前三大股东为: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于浩,持股34.43%,黄图江和邓宛梅均为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分别持股10.58%。换算到上市后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持股最多的丁浩持有2.83%,黄图江和邓宛梅持有0.87%。对比胡克董事长,则持有莱博泰科上市前81.59%的股权。

从这个股权安排上,胡博士没有充分认可高管在企业内的贡献,也没有培养接班的苗头。而且,老板给的股票代表了他对下属贡献的评价。董秘拿到的股票是管技术的副总的3倍以上,胡博士认为财务工作和上市的重要性,高于公司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

募投项目是否必要

莱博泰科计划上市科创板,预计募集资金3.6亿元,两年建成后,预计增加固定资产超过3亿元。前文讲过,莱博泰科的固定资产多年维持在0.4-0.5亿元之间的水平。作为轻资产行业,募投项目如果顺利实施,增加如此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恐怕需要很多年才能消化闲置产能,是否可以逐步投入?为何不能在上市前用自有资金先期投入固定资产?

回顾2012-2018年,莱博泰科分红达到1.13亿元,占同期净利润合计值的47%。企业不缺钱,上市前对股东分红很慷慨,却对固定资产、人员和研发投入都很保守。现在筹划上市募集资金,公布一个大规模投入的计划。有理由怀疑这些募投项目的必要性。或者,花大股东自己的钱投入很谨慎,用社会公众股东的钱很激进?

结论

实验分析仪器是个好行业,需求稳定、利润率高、现金流好、轻资产、进口替代空间大。但是莱博泰科的企业管理仍存在很多疑问,募投项目真实性存疑。需要时间洗刷迷雾,让真相逐步显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道科创平台。文章观点仅供交流、分享,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