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氾濫”世界的AK步槍,其實不是大名鼎鼎的AK-47,而是這款

在電影《戰爭之王》中,AK步槍幾乎成了硬通貨,成為各路軍閥的最愛。AK步槍精度平平,為什麼會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呢?現存的AK步槍中,為什麼幾乎都是AKM而不是AK47?

“氾濫”世界的AK步槍,其實不是大名鼎鼎的AK-47,而是這款

​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還得從AK47開始。我們都知道,技術的發展,戰場形態的變化會催生新的武器,同樣新的武器也會帶來新的戰法,催生新的戰場變革。AK47就是這樣的產物。早在二戰時期,德國人就發現98K的射程有點多餘,因為大多數戰鬥都發生300米之內,超過400米,那隻能是機槍手或狙擊手的對決了。機槍本來就是壓制武器,所以遠射程無可厚非。狙擊步槍就更不用說了,其目的就是打擊遠距離的高價值目標,屬於精確支援武器。

“氾濫”世界的AK步槍,其實不是大名鼎鼎的AK-47,而是這款

所以,普通步槍400米的有效射程就足夠了,這樣可以降低子彈的裝藥量,減輕後座力,提供步槍精度。同樣步槍手的攜彈量也提高了。後坐力的大幅度降低,讓步槍自動射擊成為可能,這樣在大多數戰鬥中,擁有自動步槍的一方就會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STG44橫空出世。雖然其沒有挽回德軍的敗局,但是其對蘇軍產生很大的震撼,這其中就包括了卡拉什尼科夫老爺子。1947年,一代名槍的AK47問世了。(新的彈藥一直是新型武器的催化劑)

“氾濫”世界的AK步槍,其實不是大名鼎鼎的AK-47,而是這款

​AK47採用了切削機匣,不僅費時費材,還導致了結構重量增加,所以採用衝壓機匣的AKM在1959年正式裝備蘇軍。AKM採用衝壓機匣後,內部零部件的連接也採用了焊接而非鉚接,這就即保證了結構強度還減少了重量、生產成本。此外,AKM的槍托做了調整,其貼腮面幾乎和槍管成一條直線,這樣槍機後坐的力量就直接傳遞到肩膀,減輕了槍身的跳動。這樣的槍托設計其實在二戰德軍的MG34/42就開始了,在FG42傘兵步槍和STG44突擊步槍上也可以看到。

“氾濫”世界的AK步槍,其實不是大名鼎鼎的AK-47,而是這款

​在AKM—3型上,AKM的槍口帽(不是消焰器)被改為了斜口型,斜口朝上,槍口處少量火藥燃氣就會向上噴出,抑制槍口上跳。這個上跳是槍機後坐導致槍口迴轉運動。因為AKM的復進簧後座行程較短,且直接“頂住”機匣尾部的卡座上,這個卡座又是機匣蓋的固定座,所以AKM的槍機後座後會撞擊機匣蓋,AKM的機匣蓋就不能安裝各種瞄具。AKM採用了7.62*39mmM43中間威力彈,其射擊產生的後坐力本來就大,加之復進簧的緩衝效果一般,所以其精度就比較感人。

“氾濫”世界的AK步槍,其實不是大名鼎鼎的AK-47,而是這款

​此外,AKM還把槍托和槍管護蓋改為了樹脂合成件,重量和成本都下降了,並且更加牢固,還能抗腐蝕,的確一舉多得。現代槍械的工程塑料外殼,幾乎就從這裡開始了。AKM的彈匣也改為了輕合金,所以其重量就減到了3KG。AKM內部結構不變,還是AK47的槍機迴轉閉鎖,活塞長行程自動原理。槍機迴轉閉鎖是非常優秀的閉鎖機構,在G36步槍也採用了;但是活塞長行程的後座後,其必然會偏離中心軸線,在自動射擊模式下,也會影響射擊精度。

“氾濫”世界的AK步槍,其實不是大名鼎鼎的AK-47,而是這款

​上文說到了AKM的精度是很一般的,如果是連發射擊,那就連合格都達不到了。但AKM為什麼還能夠被各個國家仿製,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呢?因為其廉價、可靠(易操作)、遇到了好時機。衝壓機匣和簡潔的設計降低了AKM的成本,也更好操作;簡單的構造且較大結構間隙讓泥沙不會影響槍機的運動,實現了全環境適應性。在那個連美國人都還崇尚全威力步槍的時代,AKM無疑是領先世界的,藉著蘇聯的影響力,AKM想不火都難。但是,如果現在某個國家還抱著AKM“不放”,無疑是落後時代的。

“氾濫”世界的AK步槍,其實不是大名鼎鼎的AK-47,而是這款

​最後說一說國產“AK47”,也就是56式衝鋒槍,因為56式是1956年從蘇聯引進的AK47,加之當時我軍戰術思想保守,認為步槍還停留在半自動射擊時代(56半),所以就把56式命名為了衝鋒槍。56式和AKM最大的區別就是包絡式準星座,而蘇聯的AK47/AKM都是半包絡結構。另外,56式的衝壓機匣的鉚接結構也不一樣,和RPK(重槍管的AKM)的機匣很相似,在快慢機的後方有兩個“呈斜線”的焊點。此外,56還裝有軍迷眼中大名鼎鼎的三稜軍刺(已經證明其無毒)。56裝有三角形摺疊槍托的叫56—2,縮短槍管叫56—C。蘇聯的摺疊槍托版本叫AKMS,短槍管叫AKMS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