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个说法,认为玉是有灵性的,可以去灾避祸。

几千年来,中国人佩戴饰物辟邪已十分普遍,种类也极其多,但是大多还是喜好佩戴玉饰辟邪,尤喜玉翁仲。汉代人们更是把玉刚卯(严卯)、玉翁仲、玉司南,合称为辟邪三宝,用来辟邪厌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玉翁仲始于汉代,汉广陵王刘荆墓曾出土的玉翁仲便可佐证。关于翁仲的记载,自汉开始,历经各代,少有记载,真正把翁仲讲清楚的是明代时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由李贤、彭时等纂修的《大明一统志》载:"秦,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少为县吏,为督邮所答,叹日,人当如是邪,遂人学究书史,始皇并天下,使翁仲将兵守临洮,声振匈奴,秦以为瑞,翁仲死,铸铜为其像,置成阳宫司马门外,匈奴至,有见之者犹以为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这段记载是在前人关于翁仲的典故基础上,拼凑而成。大概是讲翁仲实为人名,据说其乃秦始皇时一名大力士,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接近左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从某种意义来说,翁仲可以算得上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种气节也与和田玉的品德不谋而合,后人便以玉雕翁仲像,把玉翁仲当作一个保护神,保护着我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当然,因为翁仲典故的神秘色彩,十分受统治者的喜爱,皇帝于陵墓前铸翁仲像,翁仲守于墓前,震慑他人。柳宗元曾于《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写:"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这里翁仲指的就是墓前石人,可见至少在唐代已将墓前石人称为"翁仲"了。

若仅仅作为墓前石人,翁仲还不会如此声名大噪,汉代的玉翁仲,把翁仲与玉结合在了一起,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具爱配玉翁仲,驱除邪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古人认为玉乃石之美者,聚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经过匠人精心雕琢为饰,佩戴在身,可以为主人挡灾,加上翁仲的形象,这种威力更是倍增。

出于对玉翁仲的喜欢,汉翁仲更是采用汉代风格"汉八刀"的雕琢方法,白玉无瑕,玉质细腻油润,雕工简洁有力,线条流畅,工艺精湛,打磨光滑。 圆雕翁仲人形,上身三角,足部呈圆锥形,宽衣大袖,"人"字型穿孔,刀法简朴,不刻五官,直立全身像,佩戴于身,驱鬼避邪。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随着历史的演变,科技的进步,作为墓前石人形象的翁仲早已不再,现代人通过对玉翁仲传统文化的继承,加入自己的创新,让翁仲继续走入大众视野,不让时间湮没这段历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玉翁仲

如今,玉翁仲虽然发展出不同样式,但简单与古朴仍是不变的风格,玉雕师也不断地在玉翁仲中寄托文化,寄托美好祈愿,期翼灾难与病祸远离我们。

翁仲在如今的文化中,它有驱灾辟邪之意,同时翁仲的精神也值得我们传扬,在如今疫情霍乱之时,很多人都抱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奔赴前线!

有人说他们是从天而降的英雄,可这世上哪有什么英雄从天而降?有的不过是无数闪亮的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愿他们平安归来,愿疫情能早日结束。

了解更多和田玉知识,结交更多玉友,请下载藏玉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