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會說話,是一種能力;會傾聽,是一種教養

在人際交往中,會說話是一種能力。會說話不等於愛說話,會說話的人也不見得有多愛說話,但與之交談會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與之相處會讓人感到非常舒服和自在。有的人認為愛說話就是會說話,殊不知當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話時,在別人聽來可能就是聒噪的廢話,甚至有的時候話說多了還會招致禍端。

會說話,是一種能力;會傾聽,是一種教養


《資治通鑑》上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期,魏文侯派樂羊攻打中山國,戰爭勝利後,魏文侯把中山國封給了自己的兒子魏擊。不久之後,魏文侯在朝堂上問群臣:“我是什麼樣的君王呢?”朝中的文臣武將都以趨炎附勢為榮,於是大部分人都說:“大王當然是明君了”,一位叫任座的官員說:“大王您取得了中山國,不把它封賞給您的弟弟,反而封賞給您的兒子,這怎麼會是仁君呢?”魏文侯大怒,直接把任座趕了出去。魏文侯接著問大臣翟璜,翟璜回答說:“大王您是仁君。”魏文侯問:“你怎麼知道的呢?”翟璜回答說:“微臣聽說國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先前任座的話很耿直,於是我知道您是仁君。”魏文侯聽了很高興,於是派翟璜去宣召任座回來,還親自下朝堂去迎接任座,把他奉為上賓。

會說話,是一種能力;會傾聽,是一種教養


還有個事情是這樣的:在臺灣一項文藝大獎的頒獎典禮中,獲獎者幾乎都是黑頭髮的年輕人,只有學者余光中年逾花甲,他的一頭白髮格外顯眼,場面略顯尷尬。在獲獎致辭中,余光中風趣地說:“一個人年輕時得獎,應該跟老頭子一同得,表示他已經成名;但年老時得獎,就應該同小夥子一同得,表示他尚未落伍。”他話音剛落,引來臺下一片掌聲。余光中略帶自嘲的話不僅幽默,而且說得也恰到好處,言語中抬高了他人,也抬高了自己,不僅緩解了尷尬,還使自己非常得體。

會說話,是一種能力;會傾聽,是一種教養


所以會說話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會說話不僅可以在官場或職場中如魚得水,還可以在某些場合緩解尷尬,讓人增加對自己的好感。尤其在當今社會中,我們離不開與人打交道,人際關係如果處理得好,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幾乎就可以成功一半了。

會說話的人,他們更會傾聽,因為想要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讓人如沐春風,一定是對對方的性格和喜好了如指掌,所以善於傾聽是會說話的前提。傾聽不只需要耳朵,更要用心去傾聽。善於傾聽的人,他們一般有兩顆心,一顆是愛心,一顆是耐心。

會說話,是一種能力;會傾聽,是一種教養


傾聽是對他人的一種關懷,也是一種默默支持的力量。傾聽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需要一些耐心和愛心就夠了。比如在對方嘮叨的時候,我們不會厭煩;在對方哭泣的時候,我們不會反感。傾聽是一種品德,真誠地傾聽勝過道德說教。做一個好的聽眾,會讓你成為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交際高手。

善於傾聽不僅可以讓別人悅意,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傾聽除了可以讓我們贏得一些朋友外,還可以讓我們汲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會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還可以讓我們擴大視野和知識面,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