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街头巷尾复工的小商小贩,带给我们“小确幸”

交汇点讯 你有多久没见过热闹的科巷了?你有多久没享受在马路边吃烧烤的快乐了?除了大型的购物中心、百货大楼,城市的烟火气更来自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确幸就是每天的一杯奶茶、咖啡或是去捣腾个新发型……“我是奶茶控,心情好要喝一杯,心情不好也要喝。一个月没喝到外面的奶茶,宅在家的时候尝试自己用红茶、牛奶做,凑合喝。两天前常喝的那家奶茶店终于有外卖了,立马点了一杯,喝一口,感觉全身的毛孔都舒畅了。”市民薛莉说。

去年双11时,李女士在南京浦口金地格林格林小区门口租了个门面,开了家菜鸟驿站,多家快递公司派送的快递会存放于此。她的这个小店除了收快递,一半面积还用来卖水果。“一个星期前复工的,第一天复工几乎就爆仓,5个三层的货架全放满了。”她说,虽然小店每天早上八点就要开门,晚上11点才关门,但驿站的收入加上卖水果的收入,也能承担家里一半的经济负担了。小区居民陆想说,菜鸟驿站开了,收快递更方便了,感觉又可以买买买了。记者遇到来驿站送快递的中通浦口二部的快递员周师傅,他说,刚复工时光派送积压的快递就花了好几天,“那几天整个片区只有两个人在派送,不断接到催送快递的电话,现在好了,员工多数复工了,基本恢复正常的派送节奏。”

南京中胜路街边的一排小店,记者看到,理发店、蛋糕店、面条店、中介等均已复工营业。一家卖炸年糕的小吃店,香气扑鼻,老板娘说,“生意和以往还不能比,昨天卖了7包年糕,一包48根,一根4元,你算算,我这一个月没开门,是不是一个LV包没有了?”

街头巷尾复工的小商小贩,带给我们“小确幸”

记者来到集贤路的一家美容美发店,这家理发店面积大约有70多平方米。在门把手处张贴了:请戴好口罩入店。一进门,店里的员工就给记者量体温并告知隔一个位置入座理发,随后Tony老师便戴着口罩过来了, “店里有五位员工,都是过年期间没有外出过的,每天上班前都要测量体温,理完一个头发都必须洗手和对剪刀消毒处理。目前店里只提供理发服务,烫染等服务暂时全部取消。”

“我们营业是因为是社区理发店,顾客的要求和居委会的理解。”店长告诉记者,只有部分员工进行复工,那些敏感地区的员工都在宁进行居家隔离,美容美发这块都没有开工。他说,营业时间由原来的上午9点至晚上10点变成了上午11点至晚上6点。为了安全起见,大部分来的客人都在群里提前预约,做到店里只保持四名顾客的人流量。

街头巷尾复工的小商小贩,带给我们“小确幸”

“上次理发还是在1月22号,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头发已经可以能盖住眼睛,感觉自己每天的造型就是杀马特。”一位顾客李先生开玩笑地告诉记者,自己住在附近的小区里,时刻关注着这家理发店是否营业,“我让我老婆学着抖音上帮我剪头发,真的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啊。”

店长介绍,每天的顾客减少很多,是疫情前营业额的20%。“来的都是有充值卡的,所以每天的收入额少之又少,一天就几百块钱,当然亏损的状态也是暂时的。”店长的心态比较乐观,他认为,理发是刚需,随着疫情的好转,理发行业会逐渐变好,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理发需求会上涨,毕竟头发每天都在生长。

随后,记者来到一家顶好板栗,店里没有人,喊了好几声“有人吗?”,老板才出现。“我们昨天才营业的,之前一个星期就来了,但是不能营业,要在店内隔离一个星期才行。”老板告诉记者,来买板栗的人不多,昨天营业额只有1000多点,也不知道今天会是什么情形,“我老婆在火锅店,她们就没法营业,只能做做外卖。

街头巷尾复工的小商小贩,带给我们“小确幸”

在与老板交谈中,一个外卖小哥来取板栗,老板先是给对方测量体温,并拿笔写在外卖单上,“少做一单没有关系,但是检查措施一步都不能松懈!”老板双手摊开眯着眼睛说。

交汇点记者 宋晓华 田墨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