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會同:易地扶貧搬遷戶興辦扶貧車間

“你今天就負責加工這個衣服的條帶,正面要一路這樣縫過去……”這位正在指導員工在縫紉機上作業的人叫張國利,在搬遷到安置區前是會同漠濱侗族苗族鄉沙堆村的貧困戶。2018年4月,張國利一家如願搬進了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成為會同縣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戶中的一員。

不久後,張國利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在安置點辦起了扶貧車間,不僅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好,還帶動安置點的10多戶搬遷戶在扶貧車間找到了工作。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張國利申請到了5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加上自己多年打工的積蓄,共投入12萬元,利用夫妻倆長期在服裝廠打工的經驗和安置區人員集中、有閒置勞動力的優勢,在安置區開起了一家制衣代工車間,丈夫負責訂單、銷售,她負責生產、管理和員工的技術培訓。車間開工一年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經凸現。

“我這個服裝廠一年收入也有十多萬,然後車工大部分是安置區的貧困戶,她們每個月的工資高的大概有三千多,低的也有兩千多。”張國利告訴筆者。

在張國利的示範帶動下,會同縣已有9個易地扶貧搬安置區辦起了扶貧車間,解決安置區400多剩餘勞動力就業。

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戶的脫貧成果,今年來,會同縣按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要求,多措並舉,對易地搬遷脫貧群眾 “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加大後續幫扶力度,採取產業幫扶、土地流轉、自主創業、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項目獎補、扶貧車間、勞務輸出、公益性崗位等方式,讓山溝溝裡搬出的3234戶13326名群眾人均實現增收1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