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全國處在持續“抗疫”狀態,前線醫護人員在不竭鏖戰,各地防疫人員也盡忠職守,海內外的志願者們,仍不斷奉獻愛心……大家協力共進,此番情景確是堅韌勇烈、氣勢撼人。而在防疫物資中,口罩,無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抵禦細菌和病毒的它,也折射出人情百態,白衣天使們在口罩之下,露出誠摯堅毅的雙目。社會上,出現了無數捐贈口罩的善舉,大量宣傳科學佩戴口罩的節目。當然,也有歹人借其斂財,或坐地起價,或造假售假。也有人堅決不合作,強拒佩戴。此外,它還激發了很多“新鮮出爐”的“藝術事件”,有些微信表情包,被“安裝”上了口罩,比如“蛋黃貓”,使之顯得更為憨態可掬。也有網友,宅在家中,創制出了“口罩煎餅”……給身處逆境的我們,傳遞著樂觀信息。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口罩的緊缺,也刺激了一連串經濟效應。正如一場疫情,激發了人性的善惡,一個口罩,短期內捲起軒然大波,儼然化為折射心態和素質的“鏡子”。

我之前常有戴口罩的習慣,擋霧霾沙土,避北方寒風,都是戴它的理由,而在嚴峻形勢下,口罩更是必備物。但因現在多是駐守家中,也就減少了口罩用量,這樣可方便更多急需之人。畢竟,這面輕軟的盾牌,關係到的是生命安危。如此重要的口罩,背後的歷史,也同樣曲折跌宕。在人類的歷史變遷中,曾譜寫過不尋常的往事,而且,雲集了東西方元素。先從我國說起,元代宮廷中,便有傳菜宮人用絹巾來掩口鼻,確保食品不染的習慣,這便是一種“類口罩物”。而若研究一番,此種絹巾的“姻親”,卻是先秦時代就已出現的“面衣”《禮記》有載,女子出外時須遮面,既符合禮儀,也有擋風土之用,而女性遮擋之物,就名為“面衣”。它不僅遮面,全身也可包裹,頗實用。 《西京雜記》

記載過一種“金華紫羅面衣”,是趙飛燕被立後時,她的妹妹恭送的賀禮之中的一件寶物。從這字詞中,便可想象其品質,是多麼精妙細密。另在魏晉之後,還誕生了男款,著名的“蘇公帕”,內中便有“面衣”的影子。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古裝戲中的“口罩”

後世的羃離、帷帽,均為面衣的延伸,它們不僅滿足於遮面,更是深化了防護全身的效用。想必,常出現在古裝片裡的夜行俠士,用以遮避的面巾,估計與面衣也頗有淵源,不過,此物定然是融入了不少小說家的臆想。 “口罩”在海外的出現,可以追溯至波斯古國。熟悉金庸先生《倚天屠龍記》的朋友,對波斯明教定不陌生,而與明教淵源甚深的拜火教,其教徒就曾在儀式中,佩戴布罩遮面,這同他們的清潔觀念相關。 波斯女性的服飾中,本就有面罩,塵灰被屏蔽的同時,也給自己增添了些許神秘氣質,拜火教可能汲取了此類服飾特點,內中隱含有恆久的敬畏心。 公元1世紀至16世紀的海外多國,都曾湧現過類似口罩的發明,有防粉塵的、防有害氣體的,但並沒有面向醫護領域的設計。雖然圖像不可考,卻可從諸多碎片記載裡,感受到過去朦朧的衛生意識。到了中世紀,黑死病蔓延的歐洲大陸上,一款填著植物香料的鳥嘴形面具橫空出世。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鳥嘴面具

醫生用其抵禦瘴毒,儘管它姿容詭誕,背後卻擁有多重含義——對病毒的威懾,對患者的仁心。它演繹著古昔面具文化的象徵意義,可視為是醫護領域口罩、抑或防毒面具的先祖。同時,它還有一系列延展效應,驅使著後人持續對芳香植物進行研究。近代社會,口罩雛形初具,科學性愈加鮮明。其大致經過了這番演變:為阻擋工業粉塵,人們製造了金屬質地的口罩,感覺類似防毒面具。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倫敦大霧中戴口罩的警察

後來,德國醫學家米庫里茲·萊德奇,經過實驗研發,終於“創作”出了輕軟的醫用防飛沫口罩。1897年,德國的胡伯納醫生,改良了口罩結構,使之更加貼膚,且由於雙層紗布間安裝了小鐵絲架的原因,使得形態更為立體規整。1899年,法國醫生

保羅·伯蒂,又製作出擁有6層布的口罩,其繫結方式更為方便。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1899年,法國醫生用六層紗布製作成的口罩

不僅海外醫學家研究出各種口罩,我國近代也有創造口罩的白衣先驅。1910年,青年才俊伍連德醫生,為防控東北地區的鼠疫,設計了雙層紗布構成的

“伍氏口罩”。因其價廉質高,便利安全,因而名垂醫史。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伍氏口罩”

此次疫情,雖然帶來可怖的艱險苦痛,但也從另一方面,培養了人們的公共衛生禮儀。其實,鄰國日本的“口罩習慣”,頗值得參照。 疫情中,該國積極為我國捐贈口罩,而其本身的口罩文化,可謂深入人心,尤其在流感季,街頭常現。這一習慣,含有諸多公德禮數,及對於病災的憂患意識。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日本宣傳戴口罩的海報

別人添麻煩,也不令自身受感染,一舉兩得,構建起整體的社會公共衛生秩序。 事實上,早在明治時代,口罩應用在日本便十分普遍。原因主要有——不僅可以隔斷細菌病毒,還有裝飾作用,不擅長社交之人,也可藉以獲取心理保護。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中央美院關於口罩表情包的設計

疫情中得之不易的口罩,在衛護我們的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敬惜造物。構成生活的任一物品,都集結著人力心血,沒有它們,就無法維繫現代生活節奏。它們的價值,不能僅通過價籤論斷。若能從這樣的實用物中,挖掘出其功用外的深意,那我們也算做到了物盡其用。成由儉敗由奢,對身邊事物的珍視,即是對自身心性的塑造,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的。對於口罩的這類心思,如延伸到生活中,就會有這些可能:對於食物愈發珍惜,環保節約意識逐步增強,崇尚奢侈的風氣也能減弱……因為,這個世界的資源,並不是可以無限挖掘的。戴口罩的誘因,或許夾帶著恐慌心理。其實,歲月靜好時,也要常懷適當憂患之心。還有,除卻正確佩戴口罩保健康外,給予自我積極暗示,戴上陽光的隱形“心理口罩”,目前也甚有必要。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口罩的演化與大觀


從來沒見過,口罩一時成了特別通行證:進商店,不戴口罩保安不讓進;進小區不戴口罩、不登記,休想進門;住旅店,不戴口罩咋說也沒用,還要問你來自何方。即使去鄉下也有村民把守路口。武漢封城至今已月餘。為防新冠病毒人傳人,全國城鄉以口罩為防護“武器”。一片薄薄的口罩竟能遮擋病毒?人們不禁重新認識平時不起眼的口罩。封閉在家,閒暇有之,也該寫寫口罩的歷史與妙用了。小時候生活在農村,不知口罩為何物。上世紀50年代初倡導學習蘇聯老大哥,曾在鄉鎮區公所工作的父親跟我說,今後男士可以穿花衣服了。不過當時基層幹部們學習外國習俗,有點形式主義。有一回村裡人在大廟前蹲守聊天,還真看到一位區幹部穿花衣服騎自行車招搖進村,又怕被村民認出不好意思,就戴個大口罩遮面。村民們果然好奇地站起來圍觀,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見識口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合作化後,常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也倡導過防感冒戴口罩。但農民就是不戴,說什麼農村空氣新鮮,連灰塵都沒汽油味,誰戴那個玩意。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1965年,上海市嘉定縣真聖大隊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託兒所和幼兒園的孩子們也開始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新華社記者王子瑾攝

在外面的工作人員回村戴個口罩傲得也不與鄉親打招呼,就都說他是屎殼郎撞硬牆臭美疙瘩。上大學後,師生集中,為防流行感冒,我也戴上了口罩。但假日回鄉絕對不戴,怕鄉親說自己是屎殼郎,顯大眼。我在大學學歷史期間,曾到圖書館偶爾查看過口罩的發展與歷史。古波斯人在宗教儀式上遮一面紗,相當於口罩,為的是阻擋俗人不潔氣息。而我國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國家,古代宮廷為防止粉塵和口氣,用絲巾遮蓋口鼻。直到19世紀口罩才開始應用於醫療領域,後來開始逐步有所發展。我就用這些知識向鄉親們講解口罩的作用與好處。 口罩真正普及是因為環境氣候變遷與病毒的流行。城市大發展,霧霾來了,注意保健的人出門在外都戴上了口罩;“非典”來了,為防病毒傳染,人人響應上級號召,在病毒傳播厲害的城市,出門在外均戴口罩。但當年遠沒現在“普及”,這次新冠病毒肆虐,從中央到地方號召全國人民待在家裡,出門須戴口罩,並把戴口罩作為向疫情開戰的嚴格措施。連不習慣戴口罩的農民都要戴。前些日子,我給河北農村的弟弟打電話問,是否都戴上了口罩?弟弟回答說都戴上了,誰都怕厲害的病毒傳染。病毒讓從不戴口罩的農民一改風氣。

全世界都用口罩抵禦病毒,但你瞭解它的歷史嗎?

一名孝感市民從書院社區志願者梁尚手中接過代購的口罩(2月23日攝)

前些日子,人們見面都喊:哪裡賣口罩?賣口罩的醫藥商店門前均貼出告示:本店口罩已售完,今日無貨。我家沒來得及備上口罩,曾滿街跑買口罩。萬幸的是終於發現有一商店賣口罩,很長的隊,那也得排。到跟前發現一人限購兩隻,加上酒精,一份要35元之多。多貴也得買呀!不一會兒口罩告罄。那段時間,有朋友和親屬寄送口罩,就像得到寶貝一樣高興。聽說有騎自行車跑十幾條街也沒找到賣口罩的。口罩奇缺,在口罩歷史上也是空前的。一個大國,人口眾多,就是一人一隻全國算下來也是天文數字,更何況戴口罩哪能僅限一隻。友好的國家紛紛伸出援手,送來口罩,他們知難而助的情誼著實令人感動。口罩奇缺的情況,考驗著每一位中國人。病毒肆虐,成千上萬部隊和地方醫務人員自告奮勇,告別親人和孩子不畏生死搶救同胞。這些故事讓人聞之淚下,但當他們在一線急需醫用物資的時候,有的地方幹部失職失察,貽誤戰機,更有甚者擅自截留指定支援重點城市的口罩,引發群眾不滿。有些人趁機到處坑蒙拐騙,買空賣空,應該受到嚴厲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