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小到幼兒園,大到高中,家長群向來都是尷尬和槽點的高發區。新晉學生家長的我(雖然只是幼兒園家長,好歹算是加入了家長這個群聊),一直以為幼兒園家長群就是一個接收老師通知,積極響應活動號召,日常感謝老師辛苦,以及話裡話外明裡暗裡誇自己娃優秀的地方,自然是“群和萬事興”,我們小×班永遠是有愛的大家庭。但是上週,一位家長媽媽剛硬的發言,不只是驚到我了,簡直是讓我目瞪口呆。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事情是這樣的,群裡某位長期潛水的男寶媽媽突然在群裡發了一段話,大意是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幼兒園保育員老師虐待幼兒的視頻,並進行了簡單的描述。本來在官方家長群裡(家長有私家一個微信群,主要用來週末約遛娃)轉發或者自發這類信息就是不太合適的,一來這個話題本身比較敏感,何況班級的幾位老師都在群裡;二來就算家長討論這類話題,也是私底下比較熟悉的家長當面聊,不會在群裡公開討論。但是,這位寶媽接下來的操作就驚人了,她表示看了虐童視頻後,由此聯想起自己孩子也不喜歡午睡會不會因此也受到老師的虐待,然後表示孩子昨天在學校受傷了。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消息一發出,馬上就有其他家長回應他,問她有沒有詢問過孩子受傷的原因,畢竟孩子小,打鬧嬉戲間難免有碰撞,並認為不睡午覺老師也會安撫,只要沒有大吵大鬧打擾別的孩子休息,老師不會強制孩子一定要做什麼。

看到別的媽媽這麼說,這位寶媽口風一改,說:“應該是自己弄傷的,(孩子)總是喜歡跑來跑去的,不聽指揮,打架現在應該不會了。”也附和其他家長,表示老師們平時還是很負責任的。

我以為這事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這位寶媽再來一波神操作,把最開始發群裡的一段話(講看到虐童視頻並譴責)又發群裡一次,有家長好心提醒她是不是軟件中毒了,她回答沒有中毒,因為自己孩子從小就調皮,所以有點擔心。

看到這裡,我還忍不住跟們寶爸爸吐槽:“這位媽媽的腦回路真是奇葩啊,什麼叫實力坑娃,這就是!簡直是挖了個坑,還使勁推了一把。”且不說孩子受傷的原因,哪怕你真的認為孩子被虐待的嫌疑,正常的打開方式難道不是先搞清楚事情狀況,再找老師和園方溝通嗎?在沒有弄清楚事實,沒有確鑿的證據的情況下,用猜疑的形式提出問題,只會落人口實。

之所以我們班大部分家長都會認為老師不會虐待孩子,是因為這所幼兒園是區幼兒教育集團下屬的公立幼兒園,風評一直不錯,入園名額基本靠搶。學校整體師資質量較好,老師基本都是正規院校幼教或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而且學校對老師的專業素養要求很嚴格,會定期進行培訓學習。當然,學校對家長的參與度也挺高的,基本每個月都有主題系列活動。

後來,可能是有人提醒了老師群裡發生的事,還沒到中午休息時段,老師把事情的經過發在了群裡。一般老師只在孩子午休時段和離園後才會處理家長的留言信息。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原來,當天放學老師已經向接孩子的幼兒家長(奶奶)說明了當天受傷的情況,不知道是奶奶沒有轉述或轉述不清楚,抑或是這位寶媽覺得老師的解釋不可信,於是在家長群裡發生了上述這一幕,這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看了班主任老師的回應,我鼻子一酸,覺得小姑娘挺不容易的。這是她畢業後的第一次工作,看著也就20出頭,對工作充滿了熱情,每次接送孩子看到她臉上都是笑嘻嘻的。對有情緒的孩子,都是給一個大大的擁抱,抱在懷裡安慰,我們家們寶很喜歡她。班上的保育老師也盡職盡責,到目前為止,們寶還沒發生過穿著髒衣服或者溼褲子回來的,班上有孩子尿溼了褲子保育老師都會洗了晾好,離園前放回書包。

前段時間,有一天我去接們寶放學,班主任老師帶著歉意地跟我說,白天自由活動的時候,一個小朋友從後面抱著們寶,應該是覺得好玩吧,孩子嘛也不知道輕重,兩個人一起就摔倒地上了,們寶摔倒了後腦勺,當時就哭了。老師及時拿冰袋敷上,也一直觀察並詢問幼兒情況。離園前老師又特別交代我晚上一定要注意觀察,有不舒服或者嘔吐要去醫院,同時及時告知老師。我安慰她說孩子間玩的時候難免的,老師總有照顧不過來的時候。剛好那位小朋友的家長就在我後面來接孩子,我又聽到老師跟孩子家長說了這事,讓家長在家裡多引導孩子不要做危險動作。第二天早上送們寶去學校,老師又問了前天晚上的情況。反倒是小孩子自己都不記得這個事了,我主動問他是不是在學校摔跤了,他才記起來這件事。

看到了老師的回應,這位男寶媽媽也出來解釋,希望老師別誤會。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家長們紛紛表示了對老師的信任和辛苦付出的感謝,也希望老師的心態不要因此事受到影響。好在,這場風波也就過去了。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日常,可是孩子表達不清楚,怎麼辦?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確實有些時候,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了不好的對待,回家卻不一定敢跟家長說或者不會表述,這時候該怎麼引導孩子說出在幼兒園的生活呢?

1、場景再現,角色扮演互動激發幼兒分享意願。

幼兒園的小朋友表達能力有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可以說是一問三不知,問什麼都是不知道。家長可以與幼兒開展場景再現互動,玩上課、吃飯、睡覺、如廁等場景的遊戲,你會發現,孩子會無意中模仿老師的言行舉止。

我們家們寶就很喜歡模仿老師上課的遊戲,他喜歡當老師,我自然就是學生,幾乎每天固定流程之一。他會模仿老師上課時的慣用語,從他的口中我也基本知道班上哪幾個小朋友是比較活潑好動、坐不住的,哪些小朋友是積極與老師互動的。雖然他面前只有我一個“學生”,但在他自動化身為他們的班主任老師,在他的“視角”中,他面對的是他們班上所有的同學。經常跟我說著說著,他就會突然冒出:“×××,你沒老師的同意又離開座位了,你今天不能獎勵優卡了!”或者是:“××,你回答得很棒,我要表揚你!”只要再稍稍再順著這個話題與他互動,你就能瞭解得更多。

比如,正上課呢,

我舉手:“老師,我要上廁所。”

他:“你等一下,老師還沒有彈×××(兒歌)。”

然後手做出彈琴的動作,嘴裡哼著曲調。

再一問,我就知道了,原來,他們老師會定時組織幼兒如廁,女孩集體去的時候老師會彈什麼曲子,男孩集體去的時候會彈什麼曲子。

2、詢問時機很重要,多陪伴才會有更多的“有效溝通”。

就我們家來說,放學、孩子玩玩具興致比較高時、吃飯幾個時間點,是會聊得比較嗨的時候。

放學剛接到他,手裡老師當天獎勵的優卡,孩子的熱乎勁還沒過,可以問問都是因為什麼老師獎勵了優卡。但是對當天表現不太活躍或者受到了批評的孩子,過完一天本身有點疲憊,可能不太願意分享。

另外,吃飯的時候或者玩得很嗨很高興的時候假裝隨意地問幾句,孩子說不準會高興地和你叨上半天。但是吃飯的時候聊天,們寶興致不高的時候,我經常被們寶一句“老師說了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給噎到,我也沒法反駁,只能默默閉嘴。

3、多關注學校、班級發佈的信息,才能與孩子有共同話題。

們寶的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會提前將下一週的教學、活動計劃提前貼在教室門口,這個計劃表是經過幼兒園審核並蓋有幼兒園紅章,老師會嚴格按照這個計劃執行。每週一早上送孩子的時候,我就順手將計劃表拍下來,這樣老師這一週每天都教了什麼都瞭然於心了。

孩子回家後,和孩子互動的時候,主動引出話題,如果當天的課程正好是孩子感興趣的,簡直就像打開了水龍頭閥門,不想讓孩子說都不行。

4、利用接送孩子的間隙,詢問老師孩子的情況。

在早上送孩子與接孩子的時候,家長都會跟班主任老師打照面,家長可以利用這時機向

老師詢問。但是,這個時機老師都比較忙,所以問問題一定要具體,儘量不要問“孩子今天表現得怎麼樣”這種太寬泛的。

像們寶,因為老人一直習慣給孩子餵飯,所以自主進食能力較弱,雖然入園前一直在進行練習,但見效甚微,大家都知道,只要有老人在,阻力可想而知。入園後,我就一直對這個問題比較關注,問了幾次後老師就自然會多加留心,如果們寶有比較明顯的進步,老師還會主動向我提起。入園到現在不到兩個月,據老師反映,自主進食已經沒有問題了,只是速度稍微慢些,老師表示也會在這方面多多鼓勵他。當這個問題解決後,我會再關注其他的問題,這樣在老師的幫助下,孩子的成長會更快。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3F傾聽法,這才是正確打開與老師有效溝通的方式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從3歲進入幼兒園到22歲大學畢業,孩子在學校待過的時間有18年,如果本科畢業繼續深造,時間會更長。因此,保持與學校、老師的有效溝通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孩子在幼兒園時期,由於年齡小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都不是很完善,與老師的有效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與他人溝通,並不是一定要有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語出驚人,溝通的真諦在於做好一名聽眾而已,傾聽自己以及他人內心深處的聲音。因為在很多時候,我們總憑著自己過往的知識、經歷、經驗,來對這個世界進行判斷。當我們與別人溝通時,腦子裡已經有了很多的雜念:固有的思維模式、價值觀、成見等等。而這些雜念,都在阻止我們去傾聽對話的話。

在這裡,推薦教練技術的3F傾聽,“3F傾聽法”指的是在全方位直覺式傾聽時,要聽到對方三個方面的信息:Fact,Feel,Focus,事實、情緒和意圖: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1. Fact: 傾聽事實

傾聽事實是指不用自己的想法和固有觀念對對方的話進行判斷,客觀地接受對方談話中的信息,努力把握對方話語中的客觀事實,不帶偏見看問題。

今天老師批評我了。(事實)

今天老師無緣無故批評我了。(判斷)

2. Feel:覺察感情

覺察感情是指在傾聽事實的同時,通過語音、語調乃至肢體語言感知對方的感情。

在這個階段,同理心很重要,也就是感同身受,站在對方立場看待問題。

3. Focus:聚焦意圖

聚焦意圖是指把握對方真的想要什麼,真正的意圖是什麼。有些人不擅於表達自己的意圖時,說出來的話跟真正的意圖會有很大差異。

在一個對話中,只有抓住上述3個F的關鍵,對話才能是精準的。那如何給到對方反饋並達到溝通的目的呢?

比如孩子幼兒園回來帶著傷,你很心疼也有些情緒,又擔心不知道是孩子自己摔傷的,還是被別的孩子弄傷的,或者更嚴重的可能是因為老師造成了?

首先你要做的是及時向老師詢問事情經過,瞭解事實。

其次,說出對方的3F,針對事實的反饋,即客觀總結髮生的事實,說出對方的感受。例如:當孩子摔倒受傷的時候,您肯定也很著急。其次說出對方的意圖:您肯定是希望每個孩子離園的時候都是好好的。

然後,說出自己的3F。例如:一回家我一看到他臉上的傷,也挺心疼的。最後意圖部分說出以後的解決辦法或者期望(防止孩子再次受傷):畢竟一個班那麼多孩子,難免有照顧不到的地方,老師以後加強孩子們在紀律方面的學習,老師多多關注就好了。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經驗談: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狀況時,心疼也好,氣憤也好,家長首先要平復好自己的情緒,保持理性的狀態與老師進行溝通。

1、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牴觸、不拖延。

當老師向你反映孩子的存在的問題時,不要抱有牴觸情緒,認真聽完老師的描述,也可以向老師徵求建設性意見,以幫助孩子及時糾正,並向老師詢問後續的效果。

前段時間,老師跟我反映了們寶的兩個問題:一是老師叫他的時候他沒有回應,就是不回答“哎”;二是喜歡跪在椅子上,很容易摔傷。第一個問題我是知道的,只是沒放在心上。老師提出後,我在家裡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觀察,並及時進行了糾正。過了段時間,再問老師,老師表示已經改善了很多,偶爾還會有,但是老師一提醒能馬上改過來。

2、多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老人寵,父母愛,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家人的心。而老師每天都要面對那麼多孩子,不可能一一顧及到,而且很多老師都比較年輕,還沒有自己的孩子,理論知識豐富實際經驗不足也是痛點。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實現孩子更好地成長。

還記得新生入園的家長會上,園長對於家校溝通做了著重強調,孩子想要獲得老師更多地關注,一定要保持與老師積極地溝通。尤其剛入園時還不熟悉,你沒事老在老師跟前晃,老師想不記住你孩子都難。但是不能用聊家常的形式,畢竟老師下班後要回復很多家長的詢問,不可能長時間抱著手機跟你聊天。

3、把老師當夥伴,孩子的快樂成長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在心態上,家長要把老師當夥伴,既不故意討好,也不居高臨下。家長和老師是一個戰壕的夥伴,大家一起為共同的事業而奮鬥——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P.S.在上一篇幼兒園的文中,有朋友反映自家孩子在幼兒園疑似受到老師不好的對待,不一定是身體上的虐待,很多情緒上也存在暴力問題。我認為對這種狀況可以觀察一段時間,如果孩子真的是有強烈的牴觸情緒而不是耍賴不去學校,可以考慮給孩子換一個環境,畢竟孩子每天都要和老師那麼長時間的相處,長期的言語暴力會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產生深遠的影響。


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待?寶媽的話讓家長群炸了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