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國企單位,籤管理崗好還是技術崗好?

風雨兼程一起走


這個問題過於籠統,很難一概而論。就權且以國企事業單位為例來說明吧。

首先,從職業的架構體系來看,國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位一般是這樣劃分的:

國企事業單位管理崗位:一般擔負領導職責或管理任務,分為10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是:辦事員、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副部、正部。管理崗實行的是行政職務序列。管理崗人員的職級是與單位的級別掛鉤的(比如有的單位是處級單位,有的單位是廳級單位),因此管理崗人員的職級受單位級別限制較多,如正廳級單位的一把手就是正廳級的,下面就依次會有副廳、正處、副處、正科等。

國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要求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按照專技職稱分,包括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專業技術等級,又進一步劃分為13個等級的崗位。其中初級劃分為3個等級,中級劃分為3個等級,高級的崗位分為7個等級。專業技術崗實行的是職稱序列,如工程系列: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工;高校教師系列則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專業技術人員的級別不受單位級別的限制。

其次,從工資待遇來看:

目前情況下,一般來說事業單位管理崗的工資待遇會略低於同等資歷的專技人員,而且目前有進一步拉大向技術人員傾斜的趨勢。管理崗因為工作不好量化、不容易考核,因此績效工資多數情況下會是一種吃大鍋飯的情況。而專技崗的績效工資更容易衡量、量化,發放起來也會比管理崗相對公平。專業技術人員的工資與職稱成正比,專業技只要自己多努力,多出成果,技術職稱提升了,相應的工資待遇就提高了。

再次,從個人晉升空間來看:

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的人員一般不大容易轉去從事專業技術崗位的工作,但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卻有較多的機會轉入管理崗位。管理崗位的人員升職除非個人能力很突出升職快,一般論資排輩的情況比較多,適合願意做領導的人。專業技術崗位更適合踏踏實實專注於鑽研專業的人,如果是學歷較高,又願意做事的人,從事專技工作晉升會比較快,也更有機會轉崗去從事管理。

最後,從工作內容來看:

管理崗由於從事的是行政方面的工作,與領導接觸的機會多,對溝通協調能力要求較高,還要有較強的執行力。而專業技術崗位的工作內容相對比較單純,單一些,要求專注力強。

綜上所述,最好能從個人的特點和實際需求出發來作出選擇。當然,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個人的能力、特點和需求也會隨環境發生變化,根據個人情況理性作出選擇就好。


OK,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靚靚咖啡堅持原創分享,更多關於職場知識,請關注“靚靚咖啡”吧,親


靚靚咖啡


在國企 管理崗位遠遠好於技術崗位 給你講兩個例子 一 我本人八十年代技校畢業 進入央企 當時信了家長的話 從事了電氣檢修工作 我們有幾個同學進廠半年後就幹起了生產班組長工作 現在我是電氣高級技師 50幾歲了還被胡來喊去的從事高空 高溫 高粉塵等工作 而當時從事管理工作的同學 現在都已經是科長或處長了 待遇上 我現在工資拿到手的還不到四千 而科長一萬多 處長三萬多 還一個就是 我們單位來了一批大學生 當時因是學機電的 都分到了我們單位 幾個肯專研的 現在都成了我們車間的技術員 而幾個不學技術 只走關係的 現在都走上了領導崗位 比留下來的工資不知道高了多少 並且下來檢查什麼的唄有面子 他們搞技術的同學都得畢恭畢敬的 這就是國企央企實際情況 如你有特殊愛好 也可去搞搞讓人覺得唄清高的技術 如若要生活和將來的發展 千萬不要搞技術 後悔死你!


找_樂子


在國企的幾年了,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吧,當年一起進入國企的小夥伴有管理崗有技術崗位,五年過去了,技術崗還是技術崗,管理崗已經成為領導了。

當然,剛進入的時候,技術崗比管理崗工資要高,工作環境單一,管理崗在國企開始需要輪崗,說白了就是培訓你,所以開始感覺自己是打雜的。但是到了後期發力比較快。

很多同學認為自己讀了這麼多書,知道這麼多專業知識,不去技術崗,是不是浪費,告訴你,為了前途,管理崗在國企絕對有優勢。讀書只是為了培養你的個人能力。



看看那些曾經的事


國企單位一般分為管理、技術、技能三條線成長,避免了過去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弊端,因為以前所有員工只有去當官這一條路,但是現在有三條成長線,技術高手可以當技術專家,可以享受同等職級的管理人員待遇。技能工人做好了,比如,當上技能大師,也可以享受很好的待遇。但具體到個人的選擇,還是要看個人的性格和追求:

第一,許多企業都招管培生,目的是輪崗鍛鍊、熟悉生產經營之後,要早一點安排到管理崗位,為未來培養中高層領導人員的。所以,管理崗對年輕畢業生吸引力很大。因為,大多數人都想當官,想管別人,而不是被別人管。當官,成就感最高。

第二,這個時代,管理人員難道比技術人員高一等嗎?不。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深入,技術大牛成為香餑餑。比如,張小龍發明了微信,年薪幾個億,比董事長總裁年薪都高。在一些企業裡,核心技術骨幹的收入並不低。在一些技術型公司裡,技術人員的收入普遍比管理人員高,他們在倡導技術強企的導向。

第三,要看你的性格。走技術路線,需要的是紮實的知識功底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要投入許多精力,還是忍受長期不出成果的焦慮。走管理路線,要熟悉生產經營情況,更關鍵是你要具有組織協調、綜合文字、溝通、駕馭等能力。對能力的要求,比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更高。簡單地說,搞技術,與技術打交道,少與人打交道,情商要求不高。搞管理,主要是與人交道,需要較高的情商。你的弱項是情商低,就可以走技術路線。

第四,還有一條是,走技術路線,將來可以轉管理。但是做管理久了,就難以轉技術。比如,你做了十年技術,技術很精通,如果你還具有情商,容易轉到管理崗位,提拔為部門經理或者副總經理。但是你做了十年管理,才發現你還是不適合與人打交道,但技術早已荒廢,想轉技術路線行不通了。


職場火鍋


剛畢業的大學生,走入社會後首先要選擇就業方向,好些傾向於國企,認為比較穩定。


在國企工作過去稱為"鐵飯碗",可以說這個所謂的“鐵飯碗”是相對而言的,相比很多私企來說,國企的飯碗確實比較鐵,只要在公司不犯什麼錯誤,按時上下班,不得罪領導,哪怕是在混日子,都不至於炒掉你,不像私企,只要老闆佈置什麼任務你沒完成,很可能分分鐘讓你回家。

不過,現在國企也是籤合同的,如果在幾年的工作中你的表現無法令公司滿意的話很可能合同到期公司不會和你續簽,也算是變相炒你。

所以在國企混,不管什麼崗位,也要有一定的能力。管理崗相對輕鬆,坐辦公室,工作輕鬆,寫寫算算,出些報表、統計、制度等文字性東西,和上層接觸也多,表現機會也多,晉升比較容易,但相比一線工資低點;技術崗就要嫻熟的技術和專業的知識,做的好了就成了香餑餑,缺你不行,工作辛苦點,工資相對高一些,但發展空間小,晉級範圍窄。
所以選什麼崗,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來確定,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好。


Tiger聯盟




一般普通大學畢業生,進去一個國企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當然有倖進去了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畢竟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事情。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進入兩種崗位的情況,管理崗,也很多種,領導管理和計劃管理,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很多畢業生,尤其對於文科類,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即便是進去管理崗位,也是計劃管理,當個學徒,當然,隨著工作年限以及工作經驗的提升,轉成領導管理崗位也是很有機會的,但是,國企畢竟是一個大系統,所有的人員認命和安排也是非常繁雜的。

其次,對於理工科的學生,技術崗是一個證明自己實力的不二選擇,技術崗位是一個出效率出實物的崗位,也是任何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崗位,從一個技術員,發展成為項目帶頭人,也是很多人的夢想,由此崗位轉型成為管理崗位,更讓人信服和穩定。



當然,很多時候,選擇大於努力,是一句恆古不變的道理,無論什麼崗位的選擇,還要看每個人的發展方向和狀態,我堅信,立足本職工作,無論何種崗位,都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


星星爸爸愛旅遊


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國企,不管是管理崗還是技術崗 都是要從最基層做起的。選擇如何選擇建議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自己的專業知識,如何專業知識更具實踐操作性,那選擇技術崗更能發揮專業特長,融入企業更快,相對的發展也會比較快;如果自己的專業知識偏向理論知識和管理學方面,建議選擇管理崗,那樣也是為了發揮專業特長,少走彎路。二是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任何職業首先是一個自己喜歡做的行業,那樣做起來才會興趣和動力專研下去,才能為發展的長期性打下好的基礎。所以,專業特長是一方面,個人興趣愛好也是一方面,最好的情況就是兩個統一在一起,那對與職業發展無疑是堅實的基礎;但現實中兩者不統一的情況也經常存在,這時如何辦,最好是綜合考慮,在國企的技術崗以技術為主,在工作一線的時間會很長,發展前景也是要考慮工作技術水平的,職業目標就是專家性人才,通過專業知識的優勢成長為高級管理人才。國企的管理崗以執行國企領導的指示為主,專業技術為輔,這樣的崗位在一線的時間不多,主要在國企的管理機構進行上傳下達的工作,前期發展比較快,後期發展如果不具備專業知識特長,會影響往高級管理人才方面發展。因此,畢業生進入國企,算是有了好的發展平臺,在專業技術崗和管理崗的選擇上,以上建議可以參考,最終還得自己結合實際情況而定,不過也不用太為此費心,職業選擇不是一選定終身,職業規劃在工作過程中也是可以邊工作邊發現邊考慮邊做調整的,所以,不管從事任何崗位,都需要用心去做,只有用心工作,才會發現自己的真正需要什麼!


窮人富講究


首先,非常羨慕你有機會進入國企單位工作。

下面開始正式回答加吐槽!!!


1,你是不是傻啊~~~ 你不知道日夜操勞在生產第一的工程師,收入還不如一個財務崗位的小年輕?


2,你是不是傻啊~~~~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國企的第一把手不是從上面政治空降,就是從管理崗位挑人?


3,你是不是傻啊~~~~ 你不知道,一個成功的工程師,陪伴他的是光禿禿的頭髮和深恨的皺紋?


4,你是不是傻啊~~~ 一個高級技術人員,就算你有更好的職業選擇。永遠不可能離開崗位。搞不好把你押回來上班!!!(具體參考西安航天動力研究中心 “張小平”。新聞)


5,你是不是傻啊~~~ 你不知道技術崗位,單身狗幾率起碼是管理崗位的5倍。


收入低,工作時間長,難有升遷機會,身體差,還要日夜寂寞相伴。連最起碼的辭職自由都沒有。


好吧,你去選擇技術崗位。做一個偉大的勞動人民。


五山稻田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題主定義是剛畢業大學生,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般具有以下優點:

1.擁有一定理論知識;

2.學習、接受新知識能力較快。

3.背景相對單純,沒有沾惹不良習氣,更沒有站隊。

缺點:1.缺乏工作實踐。

2.抗壓能力不強,容易眼高手低。

3.容易被人利用,當槍炮使。

國企單位職場水也是很深的,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學的專業是專技方面,建議儘可能選擇技術崗。原因有一下幾點:

1.學以致用,不負流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和實踐還是有差距的,在技術崗工作,大學所學的知識很快能得到實踐,能轉化為自己能力。

2.技術在手,世界我有。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企業最重要的是效益,要創造效益,最直接的就是有過硬技術。退一萬步不說,如果哪天國企不景氣了,自己技術也可以轉化為生活的生產力。

3.較高收益,進退自如。所謂短期拼收益,長期看發展。專業技術崗申請職稱後,工作待遇要高於同級別管理崗。技術崗做出了成績,更容易得到提拔。因為了解相關技術,日後想走管理層也相對容易些。反過來說,常年不碰專業技術,從管理崗轉為技術崗就頗為困難。

4.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可以避免捲入不必要的紛爭。在國企搞管理,容易在認清形勢情況下,過早站隊,甚至成為別人鬥爭的犧牲品。搞技術則相對單純,可以冷眼旁觀,謹慎處理人際關係,而且用技術說話,容易作出成績,為以後轉管理崗打下基礎。

如果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學的專業是管理專業,建議可先選擇去專技崗鍛鍊,但是前提要有吃苦耐勞的心思,邊學邊幹,甚至要邊捱罵,邊學習實踐。因為國企中懂管理的知識不一定懂技術,懂技術不一定懂管理。你學到一定技術以後,再回來做管理。無論是做事的高度、溝通的深度、思考的角度、為人的風度都會得到不一樣的拓展,抗壓能力和耐性也會得到鍛鍊。

總而言之,大學生在國企不能想著混日子,還是要學點真本領,鍛鍊自己,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文起未央


這個題目我不請自來,因為我對這個行業或者對於這個領域還有一定的發言權,畢竟以前從事過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也曾經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面臨工作選擇的情況,後來從事工作中也接觸過相當級別的專業技術人員,從事過技術人員方面的管理,比如說一些專家呀,一些高級人才引進呀,院士推薦啊評選啊之類的工作,所以說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發言權,我來試著回答一下,供大家參考。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第一是你自身的情況,第二是你的興趣愛好,第三個是單位所處的行業的情況,第四,一個是單位的主責主業的定位是一個什麼願景的公司,我覺得要綜合考慮以上幾個方面的因素,分析一下給大家。

第一個方面就是自身情況的分析,你所學的技術專業是不是本單位的主業。是主業的話,還好,如果不是主業屬於本單位配套行業,所以說你無論在技術上怎麼做也很難做到技術大拿,所以說你轉管理崗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益處。所以說這樣的情況下你就可以瞭解一點技術,然後選擇管理崗位。

第二個方面是興趣愛好是否喜歡做技術,是否能夠沉得下心來去鑽研技術,其實做技術方面也是很苦的,加班加點也比較多,大部分單位是這樣的,做技術需要一點興趣和愛好,或者說從做技術的角度來講,需要一點專業的情懷,沒有情懷的人很容易抱怨,煩躁,急躁。或者覺得不公平,然後帶來整個心理上比較壓抑,感覺自己的付出沒有收穫。因為技術是需要積累的,所以說假如說你喜歡做技術,長期在一個行業內鑽研一個技術還是很有前途的。未來轉管理啊,還是做其他的都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你是外向型的,對枯燥的專業技術不是特別感興趣,沉不下心來,做不下去,那樣的話,你還是跟比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和自己的稟賦選擇做管理崗位比較好,因為你也懂一點點技術,所以說在管理上也不存在問題。

第三個方面就是本單位所處的行業和領域的情況。如果說本單位所處的是技術密集型的企業,或者說是服務密集型的企業,或者是生產經營型的企業,或者是純粹營銷型的企業,這個選擇就不一樣了。如果說技術密集型的企業,那企業非常重視技術,做技術的人在企業裡受到非常的重視。如果說,只是一個營銷型的企業或者生產經營型的企業,可能對於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如對市場重視程度那麼高,所以說疼你選擇的行業來看,應該看他是不是技術密集型或者科研型的,這樣的單位一般比較重視技術,做技術也比較有前途。如果說是一個一般生產經營型的或者營銷型的,這樣對於技術只是知道皮毛或者懂得其中的原理就行了,沒有必要深挖技術,這樣的話你選擇管理。

第四個方面還是我以前上面講到的,就是本單位的主責主業情況,如果說本單位在行業內營那地位很高,規模很大,做技術相對來說比較有前途,單位也會比較重視技術,未來你在基本上做的好之職業的發展通道會很寬,特別是現在國家也非常缺技術方面的人員,企業更是這樣,所以說從這個方面,來說你如果能做到技術大拿的話,在企業的地位也不成問題,未來轉崗啊,即使未來評個什麼專家之類的,或者說成為技術大拿,或者說成為院士之類的,我覺得都是有可能的,只要在這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沒有什麼不可能,關鍵是要沉得下心去。

如果說你在這個本單位做的比較好,基本上是大拿單位也很重視未來在選拔領導幹部崗位的時候,肯定會優先考慮到本單位的主責主業情況,如果說是一次本單位領域的技術領域的權威,那麼他會來成為本單位領導的可能性,或者說經理的可能性,那就比較大。所以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做技術轉管理未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那樣起點還會比較高。這樣是相對而言的,做管理可能前面比較快,但是後面比較慢,未來的路也沒有專業從事技術的路走得那麼長。

一個單位選擇專業技術崗位還是管理崗位非常關鍵,要結合自己的稟賦能力,興趣愛好和單位所在的專業情況進行設計,選擇。長遠來說,一般的情況下做管理轉技術相對比較難做,技術轉管理相對比較容易做管理前期可能成長的要快一點,做技術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自己能夠成立。夏新靜得下氣,這樣做技術才比較有前途。

已經參加工作很長時間的大拿們對此有什麼意見和建議,特別是一直從事技術崗位的,或者說一直從事管理崗位的,都可以討論討論提供一些建議,供人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