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穿村過巷,走進紅河縣樂育鎮大新寨村,遠遠看見一戶人家門口掛著“紅河縣彝族文化傳習館”牌子。一陣笑聲把我們帶到二樓,房簷下,幾名身著民族服飾的繡娘穿針引線、談笑風生,房間裡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彝族衣服、鞋帽、挎包、鞋子,地上是一摞摞已經完工打包待發的成品。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人群中一位老人顯得與眾不同,看她手中一根細細的繡花針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隻活潑潑的金魚就出現的絲絨布上。“她就是省級彝族刺繡傳承人白小柏,也是這家的主人。”同行的鎮人大主席李楊周介紹。

大新寨村始建於元代,距今有700多年曆史,全村有586戶2301人,是紅河縣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屬於彝族尼蘇支系。與其他地區精緻、典雅的風格大相徑庭,這裡的彝族刺繡以樸拙生動、率性隨意讓人驚歎。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不長樹的山不算山,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村委會婦聯主席李曉芬介紹,村裡的女孩五六歲便要開始學習剪紙、挑花,8歲就要自己縫製衣服、鞋子,刺繡幾乎是婦女們天天都要做的功課。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幾百年來,大新寨村的彝族刺繡,既是事關村民衣食住行的實用品,也是一雙巧手繡出的藝術品。這些大山裡長大的繡娘們,沒有固定的傳承,全憑各自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熱愛、對未知的想象,一針一線表達著自己的理解與情感,成為獨一無二的繡品。世間的萬事萬物只要稍稍變換,就會發生無窮變化、獲得新的寓意,從剪紙到繡樣都獲得了新的生命。白小柏拿出一塊做工精湛的藍色背巾,蝴蝶、金魚、孔雀、南瓜花,一個個圖案五光十色、綺麗多姿,“在彝家看來,只有被這樣繡滿吉祥祝福的背巾背過的孩子才會一生平安、長命百歲。”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2014年11月1日,在縣、鄉鎮幫助下,白小柏牽頭成立了手工刺繡專業合作社,帶領婦女們一起共同致富。“過去自己繡一些拿到集市上賣,現在忙完家務就過來跟姐妹們聚攏,大家互相學習,東西都放到合作社出售,一年下來收入增加了不少。感謝政府給我提供的好機會。”因為丈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李沙能家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加入合作社,她實現了居家就業,家庭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這讓她對今後的生活越來越有信心。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在縣、鄉鎮的精心呵護下,合作社漸漸發展壯大,目前已有社員42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名,足不出村、靈活自主的生產方式,讓許多婦女在家裡,利用空餘時間即可進行刺繡,增添了一條增收渠道。

對於下一步的發展,樂育鎮有著清晰的思路和舉措,鎮人大主席李楊周說,“未來,我們打算依託全縣發展旅遊業的機遇,打造大新寨刺繡品牌,促進旅遊文化融合發展。”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圖文整理|雲報客戶端

關注我們|讓你瞭解雲南的每一天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人文】紅河:彝族繡娘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