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山東古州府駐地名稱出現、歷代建制--惠民

夏屬兗州域,商為蒲姑國地,周為齊國境,春秋戰國為齊地。

秦: 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厭讀壓)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縣城15公里的桑落墅北。

漢:西漢改厭次縣為富平縣,屬青州刺史部平原郡。王莽篡漢後改富平為樂安亭。 62 年(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復改為厭次縣,仍屬平原郡。

三國: 為魏地,名厭次,屬樂安郡。

晉: 名厭次,屬冀州刺史部所轄樂陵國,刺史部駐厭次。

北魏: 名厭次,縣治遷馬嶺城(今何坊鎮二郎堂村北二里處),屬滄州樂陵郡。

北齊: 556 年(天保七年) 廢厭次,將原厭次縣併入陽信縣,縣治馬嶺城,屬樂陵郡。

隋: 初為陽信縣,屬渤海郡。

586 年(開皇六年)廢渤海置棣州,縣屬棣州。

596 年(開皇十六年)復置厭次縣,屬棣州,縣治遷至北舊州城(今辛店鎮先棣州村一帶)。

606 年 (大業二年) 廢棣州, 厭次縣屬滄州。不久,廢滄州,復置渤海郡,厭次屬渤海郡。

唐:621年(武德四年)由滄州析置棣州,厭次屬棣州。

625 年(武德八年) ,廢棣州,厭次屬滄州。

627年(貞觀元年),厭次縣改屬德州。

643 年(貞觀十七年) 復置棣州,州治駐厭次。

垂拱四年(688),析蒲臺、厭次兩縣置渤海縣,屬棣州。

天寶初,改棣州為樂安郡,厭次屬樂安郡。

758 年 (乾元元年)改樂安郡為棣州,厭次屬棣州。

五代: 厭次屬棣州。

907 年(後梁開平元年)棣州刺史華溫琪為避水患,將州治與縣治均遷於厭次東南(今清河鎮鄉古城馬村一帶)。

宋: 厭次縣屬河北東路棣州樂安郡。

1015 年(大中祥符八年)遷州治、 厭次縣治至陽信縣界喬子鎮之八方寺(今惠民縣城址)。州轄厭次、商河、陽信3縣,屬河北東路。

金: 厭次屬山東東路棣州防禦郡。

元: 中統三年(1262年)以濱州與棣州合併,置濱棣路,厭次縣隨棣州屬之。

至元二年(1265年),撤銷濱棣路,厭次縣隨棣州屬濟南路。

明: 1368(洪武元年) ,廢厭次縣,域地入棣州。

1373年棣州改為樂安州,不轄縣。

1426

年 (宣德元年)以討平漢王朱高煦據樂安謀反,改樂安州為武定州(意為武力平定州境),屬濟南府。

清: 初仍為武定州地。

1724 年(雍正二年),武定州為山東布政使司直隸州。

1734 年(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為武定府,始置惠民縣(因城東南 20 裡有惠民溝而定名,此溝明景泰中鑿。嘉靖十四年大水,僉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賴之,故名),為武定府的附郭縣

中華民國:1913年改屬岱北道。

1914 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惠民縣改屬濟南道。

1925 年,置武定道,為道治所。

1928 年廢道制,惠民縣直屬山東省。

1936 年國民黨於惠民縣城置山東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惠民為專署駐地,專署轄惠民、陽信、濱、商河、青城、高苑、桓臺、長山、鄒平等9縣。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設魯北、魯西、膠東三個行署,下設17個行政督察區,1938~1942年間,各區先後成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惠民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駐濱縣?不確定)。

1945年,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撤銷三個行署,設立魯北(第一,領五、十、十四3區)、魯西北(第二,領四、六2區)、魯西(第三,領二、十一、十六3區)、魯南(第四,領一、三、十五3區)、魯中(第五,領八、十二、十七3區)、魯東(第六,領七、九、十三3區)6個政府辦事處,惠民屬魯北辦事處第十行政督察區。

1947年,山東省政府撤銷6個政府辦事處,設魯東(轄七、十三、十七3區)、魯西南(轄一、二、三、十一、十六5區)兩個行署,撤銷九、十二2區,並調整區劃,惠民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8年6月,撤銷魯東、魯西南兩個行署,六、七、十三、十七4區因專員公署潰散而消亡,其餘殘留。

1948年9月24日,濟南解放,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垮臺。

【1939年12月中共抗日民主政權於惠民縣第二區一帶設立惠民縣行政工作委員會,隸屬於魯北行政委員會; 1940年5月撤銷。

1942年9月,中共於惠民、商河2縣毗連地區置商惠縣抗日民主政府, 屬冀魯邊行政區第三專區。

1944年1月,中共成立渤海行政區,轄清河(專署駐桓臺縣)、懇利(專署駐陽信縣)、濼北(專署駐臨邑縣)、滄南(專署駐南皮縣)四專區,行政公署駐惠民縣。

1944年3月商惠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二專區。同年11月於惠民、濟陽、商河3縣毗連地區設立惠濟商3邊縣,亦屬渤海第二專區。

1945年10月,撤銷商惠縣、惠濟商三邊縣,建立惠民縣民主政府,同時析縣城及其郊區(一區、二區)和陽信縣一部置惠民市,市政府駐惠民城,其餘地區屬惠民縣管轄,縣政府駐何李村(屬第三堡鄉) 。縣、市均直隸於渤海行政區,該市為中共渤海區黨委和渤海區行政主任公署駐地。

1946年10月市、縣均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區。1946年12月析惠民、濟陽各一部置楊忠(惠濟)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二專區。

1948年4月惠民市撤銷,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惠民縣及陽信縣。】

1949 年 4 月,中共惠民縣黨政機關由何李村一帶遷入惠民城。

1949 年 5 月,楊忠縣改稱惠濟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 年 5 月,渤海區撤銷,轄區調整設立河北省滄州專區和山東省惠民

、德州、昌濰、淄博四個專區,惠民專區黨政機關駐惠民縣城,轄惠民、陽信、無棣、沾化、濱縣、蒲臺、博興、齊東、高青、廣饒、利津、墾利共12縣。惠濟縣撤銷,其轄區分歸惠民、濟陽、商河三縣。

1952年10月,惠民專區領導機關由惠民縣城關鎮遷駐濱縣北鎮。

1958年11月,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併為淄博專區,專區領導機關遷駐張店,惠民縣改屬淄博專區。同時,濱縣併入惠民縣,並將濱縣閻家人民公社劃歸沾化縣;

1961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淄博專區,恢復惠民專區,專區領導機關遷回北鎮。惠民縣復屬惠民專區。

1961 年 4 月 10 日,惠民縣、濱縣分治,惠民縣原轄 13 處人民公社改為 13 個區,縣政府遷回惠城。惠民縣屬惠民專署所轄。

1978 年,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署,惠民縣屬之。1992年3月,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惠民縣屬之。

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0]59號),撤銷濱州地區和縣級濱州市,設立地級濱州市,惠民縣屬於濱州市。

1989年10月30日,將第三堡鄉的鐵角李、西村兩個自然村劃歸淄角鎮管轄。

1994年12月29日,撤銷姜樓鄉、清河鎮鄉、魏集鄉、申橋鄉,設立姜樓鎮、清河鎮、魏集鎮、申橋鎮。

1995年12月18日,撤銷麻店鄉,設立麻店鎮。

1996年12月25日,撤銷省屯鄉,設立省屯鎮。

2001年,撤銷省屯鎮,併入惠民鎮;撤銷聯伍鄉,併入姜樓鎮;撤銷梁家鄉,併入石廟鎮;撤銷香翟鄉,併入何坊鄉;撤銷三堡鄉,併入辛店鄉;撤銷申橋鎮,併入李莊鎮;撤銷陳集鄉,併入胡集鎮。

至2002年12月31日,惠民縣轄10個鎮、4個鄉:惠民鎮、石廟鎮、桑落墅鎮、淄角鎮、李莊鎮、胡集鎮、麻店鎮、姜樓鎮、清河鎮、魏集鎮、何坊鄉、皂戶李鄉、辛店鄉、大年陳鄉。

2006年,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惠民縣惠民鎮更名為孫武鎮。

2010年,撤銷孫武鎮,以其原行政區域和原何坊鄉的部分行政區域設立孫武街道和武定府街道;何坊鄉、辛店鄉、大年陳鄉3個鄉調整為鎮。

2011年,撤銷何坊鎮設立何坊街道,撤銷皂戶李鄉設立皂戶李鎮。至此,全縣轄3個街道、12個鎮:孫武街道、武定府街道、何坊街道、石廟鎮、桑落墅鎮、淄角鎮、胡集鎮、李莊鎮、麻店鎮、魏集鎮、清河鎮、姜樓鎮、辛店鎮、大年陳鎮、皂戶李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