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山盟猶在,錦書難託”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的詩我們聽的太多,但你有沒有發現,狂風大雨的夜裡,古代窗子沒有玻璃,如何抵禦狂風暴雨呢?

沒有玻璃?NO!

中國古代沒有玻璃,所以窗戶才不用玻璃嗎?

錯!至遲在戰國時期,我國境內就有玻璃器物出現了。西亞的玻璃珠飾經過中亞遊牧民族的中介,作為貿易品進口到中國的中原地區,最早傳入的可能是一種名叫“蜻蜓眼”的玻璃珠。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早期發現的蜻蜓眼多為西亞傳入的鈉鈣玻璃,到戰國後期我國已能自己製造蜻蜓眼玻璃珠,但成為主要是鉛鋇玻璃。

此外,還有一些玻璃也許就在你身邊而你沒有發現。例如...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是不是覺得在哪裡見過?

沒錯,就是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的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劍

原來這裡也有玻璃啊!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那這件呢~,就是遼寧北票北燕馮素弗墓的代表器物了,正式名稱為

“鴨形玻璃注”。

看了上面三件器物,你不再懷疑中國古代有玻璃了吧?估計你也猜得出來了,為什麼窗戶不用玻璃了。

因為貴!不是貴族,用不起。

中國古代的玻璃器定位可是很高,加上工藝的不成熟等等問題,總之,在清朝中後期以前,玻璃窗在國內還是很少見很少見的。

- 先秦時期 -

首先,最早的房屋應該是沒有窗戶的。你要是不信可以去問問半坡老祖宗。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窗戶就普遍存在了。其實人們在牆上開窗的原因本來也就是為了透透風透透光,能夠在屋子裡待的舒適一些。可是到了下雨的時候就麻煩了,外面大風大雨,屋裡大風小雨,那還了得。

最早的時候,人們大體上是用動物毛皮來補窗。

後來,可能窗戶太多了,也可能動物越來越少了。而且,這個東西冬天還好,夏天太熱了。總之,不用毛皮了。人們就用麻或者布編織“窗扇”來保持透光和防風。

話說回來,麻和布在古代社會也不是人人買得起的,實在沒有怎麼辦,就只能用草蓆了。咳咳,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如果心態好,可能草蓆也很好了。

西漢到魏晉

眾所周知,東漢著名的蔡倫改進了西漢就出現了的紙張,從此開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至少為後世糊窗子提供了極好的材料。不過在整個漢代,紙張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糊窗子的地步。

漢代的皇宮貴族,大體還是用綢布來遮擋風雨的,實在冷的時候就加一層木板,直到東漢後期,才使用了紙張糊窗子。而普通的百姓則只能用麻布和木板啦。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所以,西漢電視劇中的窗子,應該使用的是白色綢布而不是紙張。

這樣做的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

影響採光。當時無論是貴族還是普通百姓,他們的住宅都存在採光不足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紙出現以後,終於得到了一定的解決。

魏晉到明朝

這一千多年裡,紙一直是窗戶的好伴侶。

紙張的普遍使用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還是比較貴的。也不是每個人家都能拿來糊窗戶的。萬一碰見大文人左思籤售會,可能連寫字的紙的買不起了。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到唐宋時期文人多用韌皮紙書寫,這種紙較厚密,雙面寫字,擬稿之後的廢紙,其主要用途就是糊窗或者糊牆了。

不要以為用普通的紙糊在窗戶上就可以了,這樣的紙一場雨下來就什麼也沒有了。當時大部分的人的窗戶上都糊著砂紙,砂紙要經過桐油長期的浸泡,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防水,還可以起到一點透明的作用。從外邊看,略微可以看到人影。於是就有了古裝劇裡刺客捅開窗戶的鏡頭......

明朝到清朝

窗紙在這一時期繼續被廣泛使用。但這一時期另一種材料廣泛引用,一時成為玻璃的替代品,受到富貴人家的歡迎。這就是——明瓦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明瓦如其名,是一種半透明裝飾材料。北方或內地,一般是用天然雲母來製作。而吳地的明瓦,卻是一種傳統的手工藝產品——用蚌殼或“哈蠣殼”等貝類製作而成。

用明瓦鑲嵌於木格窗戶,或覆蓋於屋頂的天窗,能起到保溫遮風的作用,又能透些亮光。各方面效果都不錯。

南京曾是“明瓦”製造業的中心,現在仍有“明瓦廊”的地名。據考古發現,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上也使用了鑲嵌明瓦的窗戶。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蘇州拙政園見山樓 圖中玻璃四周白色部分即為明瓦

晚清以後,外國玻璃開始進口,慢慢取代了明瓦。至民國後期,明瓦逐步淡出人們視線。如今蘇州留有明瓦的建築,已不多見,只在一些園林古建,或某些古村落裡,還能找到它的蹤影。

清朝中後期

直到明末清初,標準的玻璃製品還是非常昂貴的,平民甚至小地主階層都是無法企及的。

在清朝初期,一塊不足兩平方尺的平面玻璃,值300多兩銀子,相當於一處三間房子的宅院的價格。可見,進口玻璃的身價何其昂貴。也就只有賈家這種豪門才用得起了。

古代的“紙”窗戶,如何遮風避雨?

玻璃製品大規模進入中國,是在鴉片戰爭以後,具體來說是在清朝末期光緒年間。

當然最開始用的還是紫禁城的各個宮殿,油紙逐漸從宮廷中消失。直到玻璃價格大幅下降之後,普通百姓才真正開始使用玻璃。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融合建築、文化、文創三大行業,彙集“資訊、商務、文化、交流”四大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