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4000個店家抱團來滄州,再造一個“北京大紅門”!

熟悉的經營模式

擁擠的客流

14號,北京大紅門早市正式關門

16號,熟悉的“大紅門”又開業了

這次是在——滄州!

4000個店家抱團來滄州,再造一個“北京大紅門”!

4000店家抱團來滄州,再造一個“大紅門”

上午10時許,滄州明珠商貿城早市西區內,每條通道都滿是連續不斷的人流,拉著小車,拎著裝滿服裝的黑色塑料袋,不停的掃探著貨物。撕膠帶打包的聲音此起彼伏。

7月31日李美芳才結束了北京大紅門早市的生意,如今的她已經開始適應在滄州的生活。6點上班,忙一上午,下午去找廠子拿料子,一天天週而復始。李美芳從2003年開始就在大紅門早市打拼,離開北京有捨不得,也更有希望。

白豔秋是6月底離開北京大紅門的,早市關停公告一貼出來,她就著手關停了大紅門那一攤兒。在滄州早市,她秋裝備的貨比往年在北京還多。“市場吸引客流的工作做得好,準備開業的時候就看著人一天天地多。”白豔秋說,真正過來了就實心實意的幹,希望在這裡蛻變一次,做得比在大紅門還好。

4000個店家抱團來滄州,再造一個“北京大紅門”!

隨著北京疏解步伐的加速,各個承接地也在各顯身手吸引北京商戶。今年3月開業的滄州明珠商貿城C座早市就迎來了2000家大紅門早市商戶,商戶臧女士就是那批來的滄州的。

“雖然之前的走貨量還沒有趕上在大紅門,但是賺的比大紅門多!”臧女士坦承,市場的培養需要時間,但是滄州明珠給予他們的優惠以及地區低廉的經營成本和生活成本,讓他們的生活舒適度遠遠高於在北京。“我們經營的是中青年女裝,一直是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在北京的廠子,因為各種減排措施等,生產難以保證,去年年底本來是我們最火的時候,但是生產難以上正軌,產量下降了15%左右!”

臧女士說,市場的大環境讓他們迫切的希望外遷,最終選擇了滄州,廠子已經開始生產,銷售也比較順暢。

“從原材料到生產再到市場,還是一條龍,現在又來了2000多商戶,我們這4000多人抱團來了滄州,再造一個‘大紅門’。”

已有8000餘家北京商戶在滄州經營

許多大紅門商戶像最初聚集到大紅門一樣,親朋好友一起湧入滄州,過渡性廠房保證生產,開通免費拉客班車,培育期提供免費物流,還有教育、住房等相關配套政策及時落實,有效避免了商戶迴流現象。

今天上午的開業式也吸引了眾多還在觀望的北京服裝批發商戶,不少沒有搶上這4000個攤位的北京早市商戶,已經把視線瞄向了明年元旦開業的二期早市。

4000個店家抱團來滄州,再造一個“北京大紅門”!

除此之外,目前已經有400多來自北京的服裝生產廠家在滄州明珠服飾產業特色小鎮提供的週轉廠房內開工生產,百家拿到土地證的廠家也在今天上午集體動土開始建設自己的廠房。

全產業鏈承接北京服裝產業,從面輔料到加工製造,批發零售,再到包裝物流,北京服裝產業所集聚的要素都出現在了滄州,“把布料直接做成衣服”成為現實。截至目前已有8000餘家北京商戶選擇在滄州經營。

來源 | 北京城事

文字 / 圖片 | 北京晚報記者 孫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