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七月與安生這兩個戲劇人物為什麼如此有魅力?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了另外一個自己,在青年時代,我們強烈地希望這個人能從腦海裡蹦出來,出現在現實生活裡。七月和安生的人生很幸運,她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了內心的自己。基於這一點,二人成為摯友,對對方的包容就是對內心自己的妥協”,安建如是說。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電視劇《七月與安生》監製安建

安建執導的電視劇曾多次獲得“飛天獎”,代表作品有《家常菜》、《北風那個吹》、《小姨多鶴》和《雙城生活》等。

這次,為什麼選擇做這樣一部青春題材的作品呢?他折服於這兩個戲劇人物的魅力。

青春的抒情詩

都市情感劇《七月與安生》由業內知名導演安建擔任監製,青年導演崔亮執導,編劇白一驄改編,完美世界影視電視劇事業部副總裁苗萌、空中銀河影業副總裁白宇擔任總製片人,製作了眾多優秀影視劇的資深製片人羅君輝擔任總製作人,沈月、陳都靈、熊梓淇、鄒廷威領銜主演,梁靖康特別出演。

該劇根據慶山(安妮寶貝)同名小說改編,由愛奇藝、寧波影視藝術責任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影視、空中銀河影業、浙江華朗億星影視出品,領譽傳媒、捷成華視網聚、北京睿博星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講述了兩個性格迥異的都市女孩——七月與安生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情感成長故事。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安建說:“我內心不服老嘛,我也不是老導演,我喜歡跟青年人在一起。而且我認為電視劇也應該始終跟青年人緊密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是說要以贏得或者霸佔市場為目的,而是青年人是永遠的創作主題。”

他笑著說:“據我對九零後的瞭解,他們的世界比我們的要燦爛,不像我們這麼‘假正經’。”

作為八零後,崔亮導演更瞭解青春的視角,因此安建選擇擔任監製,讓瞭解年輕人的崔亮來執導。

電視劇《七月與安生》講述的是七月和安生兩個特殊女孩的青春成長。安建認為,這種成長是陽光、開放式和正能量的,影像風格是清新明快舒心的,表演狀態是青春向上昂揚的,營造封閉空間的手段和講述故事的方式是簡練和明快的。

從劇作改編、影像風格到表演狀態,這部劇的核心就一個字兒:“純”。

安建表示:“我希望這種純是美好的,是所有過來人留戀的,是我們深藏在記憶裡的,就像我們脫離了霧霾,看到了明媚的天空,看到了清晨山裡掛著露珠的小草。”

渴望純粹,任何時代的人都感同身受,安建將這份感同身受,進行了抒情詩般的描繪。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七月與安生》這部作品飽含著對“純真年代”的嚮往,然而七月和安生,她們希望她們的“純真”永不改變,但她們又必須成長,這種矛盾是殘酷的。

生活要不斷把她們的“純真”放在各種火上烤,她們要經歷愛情、職場的掙扎,依然牢牢抓住心理的純真,一如年少模樣。

可以說,《七月與安生》中兩位女孩的親密關係是讓觀眾羨慕的樣本,二人從同學到朋友,從閨蜜到親人,到超越世俗定義的親密情誼,七月與安生的關係是超越了母親、丈夫和親姐妹,超越了我們對女性間最親密關係的想象的一種存在。

安建表示,電視劇會把《七月與安生》做得更開放、更理想化、更正能量,傳達這種理想的狀態。

畢竟七月與安生是年輕女孩,她們可能會有小家子氣、小肚雞腸,有少女的心思和想象中的偶像,但她們的可愛在於她們願意換位思考,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會和包容,甚至會為對方犧牲,這是很難得的。

這種犧牲和包容有一些悽美在內,是善良不是狗血。這也是為什麼她們能夠回到最初,能夠擁有如此親密純粹的情感。

營造親密關係的“桃花源”

安建說:“我們下了比較大的決心,對人物關係做了一些改動,也新增加了一些人物,對原小說做了巨大的調整,情感層面的互動更多。”

為了表現二人關係的“純”,電視劇《七月與安生》非常注重封閉敘事空間的營造。

兩個特殊女孩在特定時代,特定空間,經歷很多世俗的考驗,不管這個空間是寧波、上海還是西安、重慶,似乎是與世隔絕的,但它們又那麼真實可感。

封閉空間會產生“桃花源效應”,當“阡陌交通”擺在觀眾眼前,觀眾會相信,世界上就是有像“桃花源”一樣的角落,發生著這樣的故事,有兩個女孩,她們的關係如此親密。

據介紹,這部劇將會用大量篇幅展開大學生活和職場生活,表現真實生活的具體和豐富。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沈月飾安生

安建舉了一些例子,“比如安生離開學校的社會生活,七月與安生的職場生活,這種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對她們的關係具有侵略性和攻擊性,她們要經歷的,某種程度上講可能是血淋淋的。”

“我們的年輕人就會經歷這樣的考驗,你和朋友可能就正在經歷這樣的考驗。一起成長過來的兩個人,有對比就會有心理落差,人都會有自私的一面,問題是,我們能否做到像她們那樣高尚和忍辱負重?”

也許是升職,也許是男朋友,這種真實生活中無法避免的對比,具體而無處躲藏,這是一種現實投射。

安建繼續說:“七月與安生經歷了這些浮躁、洗禮和衝突,她們的外表也越來越成熟,我們回頭看,她們的關係是否還能如初呢?”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陳都靈飾七月

不僅是觀眾,七月和安生也喜歡懷舊,她們也向往純真年代,嚮往時光倒流十年,嚮往二人當高中同學時,放學一起推著自行車聊天到路口說再見。

你為你的玫瑰花浪費了時間,它才顯得如此寶貴。 在以後的人生中,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時間成本,再也不會有這樣的自己,再也不會遇到這樣的對方。

“一個人沒有和我一起愚蠢過,有什麼意思呢,而就算從現在開始愚蠢,也已經太晚了。”

她們珍惜一起愚蠢的青春,這份珍惜是宿命,是羈絆,是超脫自私之外的天真。

二人相識於高中時期,從進入同一個班級開始,成為好朋友,幫對方解決麻煩,互相守護。她們瞭解對方的情緒,懂得關心、陪伴和寬容,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時候就能珍惜對方的寶貴天賦,竭盡所能地支持對方,如此契合,何其有幸。

兩個男性角色,螺旋上升的情感

她們是完全不同性格的女孩,但她們迷戀同一種偶像。

七月和安生前後兩次跟同一個男人糾纏在一起,兩種情感是螺旋上升的,而不是重複的,前者是家明,學生時代女生都會喜歡的男生,是理想的“大眾情人”。

家明引起了二人關係的第一次地震,按理說,兩個互補性格的女生,審美和口味應該不一樣。安建解釋:“她們內心都強烈渴望像對方一樣,她們內心都住了另外的自己,她們反對的、喜歡的、糾結的東西,可能是同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像黑洞一樣緊緊把二人吸進來。

看起來是家明遇到感情不懂得明確取捨,但他的人生抉擇其實不只是在兩個女孩之間,也是在真正的自己之間,是在“安穩”和“自由”的永恆生存命題之間。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熊梓淇飾蘇家明

作為此次劇版新增的一個角色,成熟睿智的韓東是安生步入社會的導師,也是七月感情的寄託者。劇情從校園延伸到職場,韓東在七月與安生進入職場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安建透露,韓東代表著成熟、事故、有魅力,是更大的現實漩渦。她們的情感也會更糾結,還可能會遭到“利用”,這是一種考驗,也是戲劇好看的東西。

安建補充道:“家明和韓東這兩個人物,是為了傳達和講述兩個女孩的成長故事和情感歷程服務的,這是她們成長過程中必須遇到的坎兒,必須遇到的困惑和必須存在的人。缺了年輕的男孩子,她們的成長該多乏味啊。”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注重演員的青春狀態,也重視人物的“成長性”

安建表示,因為人物是成長的,所以有的階段會偏重安生,有的階段會偏重七月,誰在成長就會偏重誰多一點,主要線索是七月,七月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傳統女孩,她的幸福和夢想一次一次被撕裂,安生一直是浪漫自由的女孩而渴望安穩,二者是交叉前進,是互補的。

七月與安生就像一個人的兩面人格,兩個女孩依靠著彼此打破沉悶的命運,她們之間的互相依靠,如同一個人活了一次,獲得了兩種人生,她們的掙扎和考驗也都是自我的妥協和對抗,最終達到自我實現。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談到為什麼選擇沈月和陳都靈,安建說:“我們的故事從高中講起,為了讓觀眾入戲,選擇了青春靈動的陳都靈和沈月。但我們也糾結,因為人物是成長的。”

安建表示:“因為她們已經富有青春氣質,所以我對她們最大的表演要求是‘成長性’。眼神和細節上,我們會拿很大的功夫來做。”

沈月能演出安生的活潑率性、古靈精怪,同時還要演出孤獨、渴望被愛和想要擁有安定生活這些深層次的東西。

《七月與安生》:青春的抒情詩,成長的桃花源

觀眾印象中的陳都靈,一副淡然悠遠的樣子,七月身上除了安靜沉穩,還有渴望不安的、充滿爆發力的一面。

安建說:“這對青年演員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我非常看好,電視劇必須走出一條新路,一定會是一個讓大家感到新鮮的故事。”

現在似乎“電影質感”已經成為宣傳口號,被問及有關“電影質感”的問題時,安建認為這是電影專屬的,它救不了電視劇。

他表示:“電視劇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特徵,比如它的篇幅比較長,容量比較大,有足夠的空間和情節去塑造人物,這是它的核心。其次,注重臺詞、演員表演狀態和細節的豐富性。”

《七月與安生》會潛心打磨,在核心功用上做文章,在臺詞、細節和生動性上做文章,以此來發揮電視劇的魅力。

當然,視聽語言的講究,是電視劇的基本品質要求。“我對崔亮的團隊很有信心,我們會講究影像品質,將這首青春的抒情詩營造得明快亮麗。”

據悉,本劇5月6日開機,預計9月10日左右殺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