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老農鋤地挖到破鐵,文化館30塊買了下來,沒想到是無價的國寶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創造出許多令人至今都感到震撼的國寶,這些有的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還有的是考古中發現的,其實因為大多數不人不理解文物的價值,許多人在得到國寶後還不知道,這也為我國的文物保護帶來的困難,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一件不起眼的文物成國寶的事,幸運的是我們把它保留了下來。

老農鋤地挖到破鐵,文化館30塊買了下來,沒想到是無價的國寶

在內蒙古的一個農村,有一個叫張鳳祥的農民,在上世紀70年代的一天,在自己的地裡耕田,在耕到一半時,他發現地下有個大石塊阻擋了他,於是他就搬了起來,正要扔時,發現下面有個鐵疙瘩,他把石塊放下,拿起鐵塊看了起來,可他越看越覺的這個東西不像鐵,反而像一個玉石。看不明白的他就把這個東西帶了回去,第二天就找到當地的文化館,讓專家鑑定,專家所它只是一塊普通的玉石。

老農鋤地挖到破鐵,文化館30塊買了下來,沒想到是無價的國寶

於是他就把玉石30塊錢賣給了文化館,得到這筆錢他還高興了好幾天。在80年代初,內蒙發現了紅山文化遺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在這遺址中出土了玉豬、玉鉤等非常珍貴的文物,它們也都像鐵塊。當年收到張鳳祥玉石的工作人員覺得那件東西肯定也不簡單,於是拿來找文物專家蘇秉琦先生鑑定,他一看就對其他人說,這可是國寶啊。而這件東西就是中國最早的龍的原型,被稱為“中華第一玉雕龍”的國寶。

老農鋤地挖到破鐵,文化館30塊買了下來,沒想到是無價的國寶

這件國寶非常的珍貴,現在是無價的,它也是中華文明的又一次見證,只不過我們看不到它了,它已經禁止它對外展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