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今貴州」屋後種菜,屋前乘涼!這裡的搬遷戶好自在

“在這裡住了一年多了,這邊的房子又大又亮,孩子都不願意回老家去了!”傍晚時分,搬出藤椅在自己屋前乘涼的婁剛文臉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今貴州」屋後種菜,屋前乘涼!這裡的搬遷戶好自在

橋樑壩子安置點

去年4月,婁剛文一家六口人,從原本的六枝特區新窯鎮馬路村河尾巴組,現在搬到了新窯鎮橋樑壩子安置點。

「今貴州」屋後種菜,屋前乘涼!這裡的搬遷戶好自在

拿著老屋的照片,站在新家前的婁剛文一臉滿足

“你看,我家原來的房子,就是這種石頭砌的,上面搭一層石棉瓦。哪個能想到,今天還能住上三層小洋房!”老婁摘下掛在牆上的老屋照片,半開玩笑的說。

「今貴州」屋後種菜,屋前乘涼!這裡的搬遷戶好自在

在自家“微田園”中摘菜的婁剛文

與婁剛文一樣,從破舊小屋搬到小洋房的,還有新窯鎮3個村5個組的118戶百姓。除了寬敞的新房子,新窯鎮還特意在安置點附近的山坡上為每家每戶開闢了三分地的“微田園”。

“起碼時令蔬菜都不用上街去買了,還能讓這些在黃土地上忙活了一輩子的老百姓保留一點自給自足的傳統,綠油油的蔬菜長出來的時候,也算是為安置點的綠化做貢獻了。”新窯鎮黨委書記劉義告訴記者。

“看這個就是我種的四季豆,長得不錯吧!在新家門口就有這樣一塊地,哪個還願意跑回老家種菜!”

一手提上籃子,一手麻利的摘下一大把四季豆,今天的晚飯,孫女又能吃上新鮮的蔬菜了。

「今貴州」屋後種菜,屋前乘涼!這裡的搬遷戶好自在

安置點的院壩會

返回婁家的路上,一群在草地上席地而坐的村民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婁剛文,快過來開院壩會了!”

“現在的政策越來越好了,日子也好過, 新房子也有住的了。”

“娃娃讀書也方便,我們還可以在周圍的煤礦上打工,咋可能不滿意嘛!”

見到記者採訪,大家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

「今貴州」屋後種菜,屋前乘涼!這裡的搬遷戶好自在

橋樑壩子安置點

大家的點贊,除了對新生活的心滿意足,也源於在選址安置點時,都讓每個村派出一名代表參與進來,投票選出他們認為最合適的位置。

“畢竟是老百姓自己在這裡生活,肯定要讓他們有自主選擇權。他們才會打心眼裡覺得搬出來的日子也能過得好” 。

幸福的搬遷生活,離不開民族風情的文化薰陶。

在安置點附近的場壩裡,每年的正月初五到初八,六枝特區的四印苗同胞都會穿上盛裝,舉行一系列文體活動,吸引大量四印苗及喜愛民俗文化的同胞自發前來參與盛會,點燃搬遷生活的幸福“火苗”。

“接下來,我們還準備將四印苗民俗與安置點周邊的萬年米洞、烽火臺、古驛道等文化古蹟整合,引進親子樂園項目,力爭將橋樑壩子安置點打造成為六枝特區‘農旅一體化’的‘易扶搬遷綜合型負你產業觀光園。”

貴報傳媒全媒體記者 黃瑤

通訊員 顧冰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