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生活中,年轻人已经习惯了使用互联网,网上购物、打车、订票、团购、看新闻、社交,利用互联网就可以满足各种需求。

可我们忽略了一个群体,中老年群体。

不会用QQ、微信,不会网上购物,只能用老年机与家人、亲友联系,曾经他们甚至被认为是数字时代的“弃儿”……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现在,情况在变化。

他们在网络上玩的比青年人还要6!上网购物、微信聊天、社交、买票,样样都会!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这是一位82岁的老人,他一边拿着手机,用地瓜腔普通话开心地说:“我叫邱华尚,我现在入住石狮市鸿山镇东埔三村敬老院里……”短短不到一分钟的视频中,邱华尚老人介绍了敬老院的周边环境以及老人们居住场所……

而这条视频,竟然传到了央视!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前些日,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抖音”用户原创的“爱的手势舞”在各大社交平台热传。用户Nymph注意到这个好玩的舞蹈挑战,并自己学起来。没想到爷爷奶奶看到之后纷纷表示想一起玩,于是Nymph就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爷爷奶奶,并为他们录制视频。视频目前已经获得超过100万次点赞。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虽然老妈不懂这个表情是什么意思,但是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一看就是亲生的……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记得年前微博上比较火的一条,留学生回国过年,发现了中国经济落后的铁证……可能他不知道网购在国内是有多么方便吧!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7年6月,我国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呈扩大趋势。2017年,50岁以上网民群体在网民中所占比例达到10.6%,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融入了互联网之中,他们与年轻人在接入方面(包括设备、基础设施、技能等)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弱势。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中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讯,他们对手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绝大多数中老年人(90.6%)对自己的手机满意,而不满意者中,屏幕小、运行速度慢、存储空间不够是最主要的三个原因,表明中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具有丰富性。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但一些看似年轻人专属的便捷功能也开始融入中老年人生活当中,如看视频、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打车服务等。

在网上信息获取方面,75.8%的中老年人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超过半数的中老年人(56.6%)可以自己搜索,还有近半数中老年人(45.9%)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根据焦点组访谈的分析,中老年人上网浏览的新闻以国家和社会时事新闻为主,较少关注娱乐新闻。主要的搜索内容包括菜谱、出行、旅游相关信息。浏览的公众号文章主要围绕传播正能量、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小窍门等话题。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在微信交流方面,绝大多数中老年人(98.5%)都会微信聊天,超过八成会在微信发表情或图片、朋友圈点赞、接收或发红包,近七成会拍摄和转发小视频。根据访谈的结果,中老年人自己拍摄和分享的小视频主要以旅游、健身和孙辈动态为主;转发的网络视频主要以趣味性较强的幽默视频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老年人对于微信的使用已不局限于将其作为即时通信工具,还作为表达情感和维系社交的互动平台。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在生活应用方面,中老年人应用网络的比例相对较低,

四成中老年人会在网上缴纳手机费,三成左右的中老年人会网上购物、手机导航,四分之一左右的中老年人会用打车软件或缴纳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而会网上挂号、订火车票机票、订宾馆等便利服务的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低。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在娱乐休闲方面,多数(59.3%)中老年人会用手机看视频;部分中老年人会用手机制作相册(25.0%)和微信表情包(20.0%)等趣味性的功能。

时事|网络曾经的“弃儿”,现在的老人群体玩的比青年人还溜!

原来,他们玩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熟练。接下来,最为关键的是,让他们学会防止上当受骗,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要是长辈的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虚假广告、保健产品、传销的内容,作子女的可一定要注意了。

文章资料综合自新华网、光明日报、搜狐网、凤凰网等,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