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將來過渡到行書草書,練哪家楷書好?

oh霾god


《趙孟頫楷書四大特點,趙楷終將再次迴歸主流書法學習品種》

趙楷是四大楷書中唯一一個墨本存世的書法品種。自從現代簡體規範字頒佈以來,規範書法審美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時值現代高新制造工業文化的發展,人們的書法將面臨再一次的變化。

一、“趙楷”名為“四大楷書”之一,但是趙楷是實用性行楷筆法與藝術性歐楷結構的共同體;

對於書法初學者而言,歐楷無疑是最容易入門的學書品種。其筆畫書寫方法基本以橫平豎直為基本特點,這無疑保證了習慣於規範印刷體風格的社會大眾入門難度。

圖:趙楷筆法上自然書法在形式上給了書法入門學習者一種為難感覺

田英章歐楷作為最流行的藝術書法,練習者在學習中期很容易遇到“學用脫節”的問題,也就是短期裡可以寫田式工筆楷書,但是日常書法卻難以同步提高。因此一部分書法人“氣憤”地貶責田英章楷書是“畫”字。

因為田英章先生的田式歐楷的出版,筆畫的書法習慣更接近規範漢字筆畫書寫方法,這帶動更多書法初學者以田式歐楷入門學習書法。但是對於社會大眾而言,田英楷書容易在筆畫上入門,但並不適合於作為實用書法加以練習。

二、趙楷筆畫主張順鋒起筆,筆法中圓筆多於方筆,曲筆多於方筆,練習趙楷的技巧技法可以直接提高日常實用書法水平,比如硬筆小楷、行楷書寫;

在歷史上因為趙楷的產生,從而引發了所謂大眾實用書法“館閣體”的產生。館閣體被譽為元明清三個朝代公文領域與大眾領域的通用書寫形式。館閣體以小楷為主,是三大朝代科舉學子們標準書寫書體。

館閣體的書寫技巧代表了所有現代以硬筆書法為主的實用書法的書寫規範。

趙楷在所有的書體中是兼顧了以“規範性、速寫性”為內容的實用性,同時流暢的形態飽含了中國書法藝術性傳統。

三、趙楷是四大楷書中唯一墨本存世的古人書法,現代規範漢字更是繼承了趙楷書寫技法自然化的特點,是唯一大眾書寫藝術;

現代書法教育市場完全傾向藝術書法的教育,人為的加大了以學生為主的實用書法學習人群的學習成本。

現代社會是一個人人識字的知識文化時代,據網絡統計,現在中國學習書法的人數已達到數億人。未來書法還要進入學校教育,那勢必造未來每一個學生都會接受書法知識教育。書法將成為中國一種重要的文化消費領域。

但是中國這個文化市場燕不需要大批的書法家。書法家是不產生物質生活財富的行業,過分大份額的書法家群體將成為社會巨大消費負擔。正因如此,實用性書法教育必然迴歸到大眾書法的主流地位,只不過可能有一個過程而矣!

四、趙楷書寫規範近似現代漢字規範字的書寫要求,學好趙楷也就學好了現代規範字的書寫;


在技術上,越楷無非不再追示筆畫起筆、收筆的回鋒等過分修飾性筆法。而在行筆與折筆書寫時更注重實用性與流暢性。

總結:

如果講究效率,那就練練趙楷吧!有行書筆意的楷書!


創新炎黃


問題是:學習哪一種楷書,將來能更好的過渡到行草書?

可以肯定的說,唐楷、魏碑都可以。至於哪家比較能夠更好的過渡到行草書,請接著往下看。

1、

楷書入門這是一個很好的路子,也是被歷代書法家證明的有效的路子。

學習楷書的目的,一是,練習對於毛筆打掌控能力。楷書的結體、章法非常的規範,學習任何東西首先都要建立規範。書法也一樣,建立了規範才能學習更加高深的東西。

第二,楷書在書法的五種書體裡,是最晚形成的一種書體,他的技法非常的完備,能夠更好的訓練初學者的筆法。

2、

行書的學習,是另一種套路,楷書學習的東西並不能直接運用到行書上,所以楷書和行書之間不存在什麼過渡,楷是楷,行是行。

所以你學習楷書時間越長,行書越不容易學好因為長時間的學習楷書,容易使用筆固化,不利於行書的學習。


行書的學習是一種重新的開始,也要從基本的筆畫,一步一步開始練起。

3、

很多朋友看到這可能很疑惑,那二者不是矛盾了啊。

其實這中間是關鍵的是個度的問題,應該說在什麼時候楷書轉行書合適,而不是學習什麼字帖合適。

楷書的學習對於行書沒有直接用處,但是它對於控筆能力和用筆的訓練能極大程度的提高對於行書的理解能力。

4、

楷書轉行書,這個時間節點在哪?我認為基本掌握了楷書的寫法,能夠自由的進行創作就可以了。最好不要抱著一本楷書寫三五年。

5、

沒有哪一種楷書更容易過渡到行書,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時間點才是最重要的。

你覺得呢?

同意的朋友賞個辛苦贊啦。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更多精彩就在@不二齋。


不二齋


你是一個有規劃的人。學習行書一般都是有一點書法的基礎,或者已練習過正書,具有一定的臨摹和創作的能力。

但我認為學哪家楷書,與你將來學行草並無太大關聯。

行書的用筆和楷書相比,有它獨特的地方,比如筆畫中弧多於直,多圓潤,點畫可隨意伸縮,用鋒隨意自如,點畫多變,體態流動。

關於書體的學習,潘伯鷹先生主張,可以在學習楷書的同時,學習行書或草書,這樣能更好地理解筆法。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所以,你可根據自己的性格和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法帖。同時可適當瞭解王羲之行書。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寬泛講,各種法帖打基礎都可。下面是我心窩話,僅代表個人拙見。

學很書無非兩個方向。

王羲之一路。這也一直是主流。歷代學書法沒有不學王的。魏碑,王羲之小楷入手都可。我只以大眾常選的唐楷為例。從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陰符經》入手,後可直接學王羲之行書《聖教序》。由歐陽詢入手也好,只是楷法過嚴謹,入門難。虞世南,趙孟頫也可,顏真卿的只有《多寶塔》入手王字容易。整體來說,褚字趙字入行書快,上手難度正常。其中褚比趙在展覽中吃香。

第二路為顏真卿影響下的一路。寫顏楷任一種即可。後可習顏行草書,之後一直可沿這條路,傅山,何紹基等都是學顏大家,是後期要研究的。

學王再學顏易,學顏再轉王難一點。


王羲那個之


就練趙孟頫的《膽巴碑》,《三門記》這兩本帖都是行楷書,練著練著楷書有了,行書的筆法也學會了,一舉兩得。


水電工老路書法


個人推薦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行楷與小草可以一路練習。智永的行楷就是大王行草筆法反哺楷書之作,筆法是一脈的。

初唐的禇遂良和虞世南也可以考慮,相比歐顏柳的正楷,兩家的字更靈活些,虞世南韻高,禇遂良行筆帶行書筆意,轉入行草也方便。

另鐘王的傳世小楷也不錯,晉楷與唐楷體系不同,方便轉入行草。

選帖是學習書法的路徑規劃中重要的一環,選定一家自己喜歡的,然後踏踏實實抱它幾年,不宜多換帖。所以選帖之前廣泛瞭解,多看多問再決定,這樣的態度應為你點贊。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我是無憂,歡迎多多交流,共同進步。


無憂硬筆書法


田蘊章先生的話是對的,學誰的楷書,臨誰的行草書。這與書法運筆特點緊密相關。楷書為基礎,行書是楷書的快寫。而行書練習到一定程度後,進入草書則比較合適。草書又可以視為行書的簡化和快寫。而草書當以孫過庭為入門書體,幷統一於近代書法家于右任的標準楷書之之中。


文物樑子


建議先學歐陽詢或顏真卿。學的差不多了,以後可以再轉學趙孟俯或褚遂良。



第一,先學歐和顏,打下比較紮實的唐楷功底,和豐富的唐楷筆法和技法。歐和顏基本具備了唐楷所有的技法,嚴謹,大氣。柳體由於其過於特點分明,初學者筆法,結構比較難於駕馭。


第二,褚遂良和趙孟俯的筆法和結構,與行書接近,書寫靈動。經過練習能較快與行書接軌。


風華書法


您的問題很直接,目標是衝著行草去,想先用楷書打底。

這裡我們需要討論三個問題:

1、練行草,是不是一定要用楷書打底?您心目中的楷書是不是唐楷,尤其是顏柳歐?大家都這麼說,不代表這一定是對的。清朝數百年的書法走入歧途,類似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也流傳了不少。我們舉個例子,古今行書最好當然王羲之,這個沒人會有異議吧?王羲之沒練過唐楷對吧?沒法穿越啊。古今草書最好非張旭則懷素,這兩位也沒練過唐楷對吧?也不能穿越到後世。既然行草最好的書家都沒練過唐楷,為什麼練行草就一定要用唐楷打底?

2、從文字學和書法史上說,行書草書的成熟期都遠在楷書之前,由楷入行草最好是不是有點不合邏輯?在漢末已經有了章草,隨後從章草中開放大草之花。由隸書和章草誕生較初創的楷書,鍾繇是代表。王羲之獻之父子帶領魏晉書壇進行“新體”的開創,其實就是讓行草和楷書徹底擺脫隸書的羈絆,筆法上的波磔和結體上的橫式與平直,從而使行草由皇象的章草、張芝的略拘束的大草、鍾繇的魏楷徹底過渡到完美無瑕的王派行書和更簡約秀麗的小楷,獻之的一筆書更是為張旭懷素的狂草指明瞭方向做好了筆法上的準備。顏真卿問張旭筆法中提到,學書應當真草同修。這裡的真書可不是楷書,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十:“ 周越 《書苑》雲:‘ 郭忠恕 以為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隸書出,隸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以此知隸書乃今真書。 趙明誠 謂誤以八分為隸,自 歐陽公 始。’”
清 阮葵生 《客話》卷十六:“ 庾肩吾 雲:‘隸書,今之正書。’ 張懷瓘 亦云:‘隸書, 程邈 所作,字皆真正,亦曰真書。’”

我並不是強調練行草應該以隸書打底,我想說明的觀點是:楷書並非是通往行草的唯一最佳途徑。

3、為什麼張旭說真草同修最好?張旭的書法傳承是很清晰的,筆法由索靖、張芝,經鍾繇、衛夫人傳二王,再傳給褚遂良,傳張旭,又由張旭傳給顏真卿和懷素。真草同修的觀點也隨之流傳,並無異議。“長史良久不言,乃左右盼視,怫然而起。僕乃從行歸於東竹林院小堂,張公乃當堂踞坐床,而命僕居乎小榻,乃曰:“書法玄微,難妄傳授。非志士高人,詎可言其要妙?書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予,可須思妙。'”'以真書強骨力,以助行草之氣格。楷書、隸書包括章草,其實都有骨力強悍的作品,可資臨習。啟功先生說,當以楷法做行,以行法寫楷。這裡其實說明的是各不同書體之間互為補充的作用。

給您三個建議:

1、真草同修或者真行同修。喜歡什麼直接就上,現代人不同於古人,時間精力比較有限,也未必以做書法家為目的,行草是目標就不要憋著,練起來就對了,何況符合正法,何樂不為?

2、與行草同修的可以楷書可以隸書,大成強烈不建議唐楷。相對而言唐楷刻板呆滯,以後轉向行草必受其累,這是切身感受,勿謂妄言。楷書建議由魏晉小楷入手,佐以羲獻的行草均可,行可聖教序,草必十七帖。這條路子很正。如果喜歡隸書,曹全、華山廟或者乙瑛均可,還是那句話,選帖如選老婆,愛誰就是誰,不會錯,效果也好。

3、草書重法度,不要以張旭懷素上手。頂尖高手的瘋癲之舞不是一般人玩得轉的,小心腰折了。有了真草同修至少5年之後再上張懷,必然很快上手,不要擔心太慢。話說回來,練書法是以十年為週期的,您有心理準備嗎?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敬請撥冗點贊,冬夜碼字,深覺欣慰!謝謝!


大成國學堂


我是景堂書法,看到學習書法從楷書入手過渡到行草書,也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準備學習行草書,不一定要從楷書入手,書法發展的過程是由篆書到隸書,再從隸書發展到行草楷書,如果喜歡行草書,完全可以從篆隸書入手,對筆性熟悉了,技法提高了,線條訓練到位,自然可以在行草書上得心應手。

當然,學習書法從楷書入門是很多人的選擇,自然有他的道理,那麼我覺得褚遂良的楷書注意了點畫間的映帶,書寫性較強,不失為理想的選擇。尤其是大字陰符經一帖,是較早的墨跡本,容易看明白點畫的來龍去脈,很是不錯。我老師洪厚甜先生就是用這個帖來讓我們入手楷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