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冰粉和臺灣地區的愛玉是同一種食物嗎,有何區別,哪裡的人喜歡吃?

食物新聞


冰粉和臺灣地區的愛玉是同一種食物嗎?有何區別?哪裡的人喜歡吃?


冰粉,是個夏天跑出來誘惑人的美好東西。做冰粉的原料叫冰粉籽,來自於一種開著美麗花朵的茄科植物的種子。這種茄科的植物最早的時候也不產中國,原產自秘魯,它還有個正式點的名字叫假酸漿,明末才傳入中國。因為適用能力很強,所以就在中國南方瘋長,最後成為了野生植物。傳統的冰粉是手工製做,用紗布包起冰粉子,在清水裡搓揉,將籽裡的膠質物搓到水中,最後加入一點石灰水攪拌後靜置,很快就會凝成果凍狀,吃的時候加入紅糖水,升級版的加入各種不同的果仁、果哺、水果、糖漿等等。

愛玉,又是一個什麼東西呢?在臺灣通史的農業志的記載中,記了這樣一個傳奇故事:某有女曰愛玉,年15,楚楚可人,長日無事,出凍以賣,飲者甘之,遂呼為愛玉凍等等。由互看來,愛玉來自一個民間傳說中的人名。而通史農業志最後交待:愛玉子,即薜荔,性清涼,可解暑。所以,這“愛玉”其實就是桑科榕屬植物薛荔的果實。薛荔也叫涼粉果,這種榕果面會流出的像乳汁一樣的汁液,粘在手上粘乎乎的,會凝結成膠質狀。在華南一帶,用薛荔製售的"涼粉“在民間流行長久,並非臺灣特產,只是愛玉為臺灣稱薛荔涼粉的說法罷了。

要從植物來說,這兩者間區別就非常大了,如果再加上還有一種消夏涼品唇形科的燒仙草的話,這三種能做果凍狀甜品的分別來自完全不同的科,植物形態更是完全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它們能做成果凍一樣的甜品,因為它們都含有果膠,通常溶解在水中的果膠分子要依靠鈣離子才能形成較穩定的固態結構,這也是它們需要加入一點點石灰的原因。不過,由於燒仙草使用的是植物的莖幹組織,果膠含量較低,所以常常還會加入一些澱粉來幫助凝膠的形成。


至於哪裡的人喜歡吃,哪都有饞嘴的人,凝膠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口感也沒有優劣,味道來自於加入的各種調料。同時,這些現在已經不再是某一地的小吃,也早已通行全國,所以,沒必要去比較上短,見仁見智,夏天來了,喜歡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