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古道大字典CQ001-黃桷古道:江聲帶雨遠來急,山氣映入夏日寒

古道大字典CQ001-黃桷古道:江聲帶雨遠來急,山氣映入夏日寒

編號

CQ001

黃桷古道

黃桷古道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北面,從上新街到黃桷埡。是一條被稱為"老君坡"的古籍板古道,為當地一景。古道的下端起於兩處,一是位於上新街前驅路的左側,是一條順坡蜿蜒的青石板鋪墊的中大路,是重慶城連接龍門浩渡口的通道,也是通往川黔的主幹道;一處起於海棠溪,緊鄰老君洞的一條石磴盤曲的天梯雲棧。兩條路在黃桷埡口前匯合。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CQ001-黃桷古道:江聲帶雨遠來急,山氣映入夏日寒

人文歷史

古道大字典CQ001-黃桷古道:江聲帶雨遠來急,山氣映入夏日寒

據考證,該路始於唐宋,自此人群熙攘,熱鬧非凡。黃桷古道的精彩段落,也是歷代名人常經之地,曾留下豐富的題刻和詩詞。抗戰期間,入緬作戰的部分軍隊也經此古道而過,足見其當年重要的交通作用。 在黃龍公路通車之前,也是重慶市區與黃桷埡的重要聯繫道路。漫步在青石板路上,青石板山徑兩側一路數百年古老的黃桷樹,虯枝粗幹。樹蔭下青石徑被往來人磨得水亮。春來綠意盎然,嫩芽拂黃遍身輕,夏來風清四散,行人如織好乘涼。秋日樹果遍地,一徑秋色隨山轉,冬日殘葉枝蒼,衰草枯意煙籠紗,意韻天成。其中,又有舊名為楊家山的山峰孤峰簇起,如巨大的刀刃斜倚南山腳下,登臨此峰,回望南山數峰壁立如畫,遠眺江天一色,腳下是遊絲般的川黔高速路。置身此處,心中頓感壯闊。黃桷古道復興工程,是南岸區挖掘旅遊資源潛力,實施重點開發的項目。修復中的黃桷古道,像一根蜿蜒的繩線,把散落在南山這一側的黃桷濃蔭、古樸民居、楊家山天生的觀景臺、白莎墓、老君洞、德國大使館、文峰塔等美麗的珠子串連在一起,讓它們相映成趣,相映生輝,共同構成了重慶近郊這一片新的富有吸引力的風景區。

南山石刻

古道大字典CQ001-黃桷古道:江聲帶雨遠來急,山氣映入夏日寒

南山石刻系道教人物造像。計有碑碣3道,雕像4窟,題記11則。宋淳十年,大足縣令何光震所作之碑記,敘述了南宋末年川東一帶由於合川釣魚城被圍,戰亂兵災,殃及庶民之情景。在諸多雕像中,要數"三清洞"、"龍洞"兩洞雕像為著。所謂"三清",係指居於三清天、三清境的三位尊神:即居於清微玉清境的元始天尊(亦稱天寶君)、居於禹余天上清境的靈寶天尊(亦稱太上道君)和居於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亦稱太上老君)。此三神主三清天三仙境,為三洞教主。

龍洞窟

古道大字典CQ001-黃桷古道:江聲帶雨遠來急,山氣映入夏日寒

"龍洞"窟為正方,長寬皆3米許,刻有石龍一軀,龍無角,身軀矯健,昂視長天,前二爪向上急攀巖頂,後爪攫地,勢欲凌空,刀法粗獷、線條蒼勁。佈局構圖精巧,雕刻手法或淺浮雕,或深浮雕,或鏤空,立體感強。

特色

重慶小面

古道大字典CQ001-黃桷古道:江聲帶雨遠來急,山氣映入夏日寒

重慶小面是一款發源於重慶的漢族特色小吃,屬於渝菜。品種豐富,一般按有沒有臊子來分,沒有臊子的小面調味料也很豐富。一碗麵條全憑調料來提味兒,先調好調料,再放入麵條。麻辣當先,麵條勁道,湯鮮而厚味。

重慶火鍋

古道大字典CQ001-黃桷古道:江聲帶雨遠來急,山氣映入夏日寒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 由於重慶火鍋的影響,四川各地的火鍋逐漸興盛起來,使得四川火鍋的源流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充實。四川火鍋以重慶火鍋為主流,各地火鍋為支流一起匯合成一條美食之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