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普仁医院,了不起

部分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作者见图片水印,感谢图片作者的辛苦付出。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普仁医院,了不起

普仁医院是东城区首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从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到现在,普仁医院的隔离病房已经开设了一月有余,没有喧嚣的口号、表态,有的只是扎扎实实、点点滴滴的付出与奉献。

普仁医院,了不起


普仁医院,了不起


疫中一月 感动不断


从崇文门外大街东侧邻街的正门进入普仁医院,需要穿过整个门诊大楼,进入医院东院,再穿过停车场,才是独立的两层隔离病区楼,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里陷入了紧张与忙碌的氛围中。


普仁医院,了不起


早在1月20日前后,普仁医院领导层就听说可能会把东城第一家定点医院设在本院,为此他们积极做起了准备,参考SARS和湖北疫情,紧急研究出了一个需要500万元投入的病房改造方案。


可就在几天后,方案便失去了意义,大年三十下午,北京市宣布取消庙会,春节前普仁医院为龙潭庙会做应急医疗准备、成立应急小分队,全无用武之地。


关闭庙会等所有集会活动的举措也让普仁医院的领导层们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


普仁医院,了不起


大年初二一早,医院管理层全部被召回医院——通知紧急要求医院马上开工改造病房,组织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最迟初六就要具备收治病人的条件。


1月30日,第一例新冠确诊病患从同仁转入普仁医院隔离病房,“战疫”正式打响!


普仁医院,了不起


这一天的上午,医生护士们和院里的工人师傅,才刚刚用透明胶带,把14间隔离病房的空调出风口一一封口完毕。


从大年初二到初六这短短几天里,普仁医院那栋独立的二层病房楼里,进行了乾坤大挪移般的变动:


原来的骨科全部撤离,将隔离病房与原骨科康复区的通道封死;


原来的病床全部重新调整,按照传染病病房要求,布置成单人间和双人间,疑似病人单间收治,确诊病人可双人间收治;


病房的门锁按隔离要求换成“外锁”,所有窗户也临时加装固定器,改成无法全开的,防止病人失控引发安全问题。


全院还集中人力和智慧,规划和布置出了一个具备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和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包含清洁物资出入口和医疗垃圾出口的传染病病房。2月的第二周,普仁医院隔离病房的14张病床一度全部满员。


疫情收治至今,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普仁医院做出了诸多努力。防护服存量不够,院长亲自开着救护车去外地某市“提货”。


普仁医院,了不起


有个别病人因将病毒传染了家人、朋友,心理愧疚、紧张,普仁医院的主治医师便主动添加其微信,安抚、鼓励病人,以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我单身,家里有姐姐照顾父母,没负担;我又是急诊专业,对紧急情况的认识和处理会比较及时;再说我还是党员。”


“挺锻炼人的,进去的(指进入隔离病房的),都成了‘小能手’——医护、清洁工、修理工、心理咨询师。”


普仁医院,了不起


这就是疫情期间,普仁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的日常表述,没有豪言壮语的表达,只有不忘初心的质朴。近日来北京的疫情防控持续好转,希望全面解禁的那一天早日到来,也让普仁医院这类疫情定点收治医院的医务人员能早点回家休息。


普仁医院,了不起


普仁医院,了不起

疫情快点过去吧……想念

磁器口平日里的热闹与不凡


普仁医院,了不起


磁器口

曹雪芹的十七间半


对于“红学”爱好者而言,曹雪芹先生在京城的几处故居一定是如数家珍吧?通州张家湾,香山黄叶村,后海大翔凤胡同......当然也少不了:两广路磁器口路口东北角“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子。

普仁医院,了不起


1982年,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代内务府档案中,相关专家发现了一件雍正七年(1729)的“刑部移会”,其中载明:江宁织造隋赫德曾将抄没曹家的“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予曹寅之妻孀妇度命。”


普仁医院,了不起


至此,“蒜市口十七间半”房,成为了曹雪芹在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根据推测,这里也应该是曹雪芹最初构思《红楼梦》、完成初稿的地方,毕竟原著中屡次出现的兴隆街便在不远处。


普仁医院,了不起


1999年,因两广路的修建,“蒜市口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被拆除,从那一刻起,社会各界对其要求复建的呼声就不绝如缕。


而故居的复建工程终于在2019年初破土动工,按照之前计划,曹雪芹故居“十七间半”将于今年3月底完工,院落前部还将配套建设一个约200平方米的绿地,成为中心城区一个新的文化地标。


普仁医院,了不起


复建后曹雪芹故居,并非是一处旅游景点,而将是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文化遗产。


普仁医院,了不起


普仁医院,了不起

曹雪芹故居要恢复是好事,可这地界儿又是叫蒜市口的,又是叫磁器口的,到底怎么论啊?


普仁医院,了不起


磁器口or蒜市口

傻傻分不清楚


老崇文人应该都还记得,当年23路公交水道子站的下一站就叫蒜市口,可同样的站点,而106路和其它公交线路的车站就叫磁器口,这是咋回事呢?


普仁医院,了不起


在历史上,崇文区有条文明河,从前门外的鲜鱼口起,往东,经草厂(一至十条)、南北芦草园、三里河、金鱼池、水道子、河泊厂(东、西、南、北、中巷)、磁器口、蒜市口、榄杆市、三转桥、大石桥、广渠门流入通惠河。


普仁医院,了不起


由此可知,在历史上,磁器口在西,蒜市口在东。而在1965年蒜市口大街和榄杆市大街、大石桥大街合并为广渠门内大街。


普仁医院,了不起


而曹雪芹故居恰巧就在蒜市口的区域内,也真是应该感谢这位大文豪,让今天的年轻人还知道早年间的京城,还有蒜市口这么个地名,虽然其如今已消失于历史的车轮之下。


普仁医院,了不起


前文说过,文明河几乎贯穿整个老崇文区,外加崇文门(元代的文明门)是元大都东南部进城的唯一通道,河道的运输,城门的开启,便铸就了这一带的经济繁荣。


普仁医院,了不起


当时许多人在城外摆摊叫卖,其中以经营大蒜的居多,于是被称为蒜市。


明朝嘉靖年间修建北京外城后,这一带就成了城里,从万历至崇祯年间及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为蒜市口,形成了南北走向的街道后称蒜市口街。


普仁医院,了不起


后来在街北口有“景德轩”和“精品阁”两家瓷器店先后开张。且买卖兴隆,到了清朝宣统年间改称瓷器口。


再往后陆续又开了几十家瓷器铺,街道两旁还有许多瓷器摊儿,成为名副其实的“瓷器一条街”。因“瓷”和“磁”相通,解放以后被命名为磁器口大街。


普仁医院,了不起


普仁医院,了不起


普仁医院,了不起

当然,磁器口的诸多买卖中,大家印象最深,回味最悠长的,还应该是那碗豆汁儿吧!


普仁医院,了不起


磁器口锦馨

抹不掉的重口味


如今天坛北门附近,有两家豆汁店很有名,一家叫老磁器口豆汁店,一家叫做锦馨,其实它们都和当年位于磁器口的锦馨豆汁店渊源颇深。


普仁医院,了不起


锦馨豆汁店是京城唯一一家豆汁专卖店,前身是1958年开业的蒜市口小吃店,当年在花市地区火神庙卖豆汁的“豆汁丁”即在此店内经营。


“豆汁丁”去世后,该店仍一丝不苟地制作豆汁,遂渐以豆汁闻名,70年代后期更名为“锦馨豆汁店”,店址就位于两广路磁器口附近。


普仁医院,了不起


豆汁浓郁的酸馊气味很难让外地朋友接受,头次品尝,常常掩鼻干呕,面露难色,并冠之以“黑暗料理”的称号。


普仁医院,了不起


所谓“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就是这样味道怪异的吃食,北京人喝起来却是相当享受,转着碗口边喝边吸溜,就着咸菜丝和焦圈,根本停不下来,而锦馨,无疑就是老北京喝豆汁的圣地。


普仁医院,了不起


一碗豆汁,一张糖油饼,里面裹上俩焦圈,是不少崇文孩子上学那会儿骑车路过磁器口时,在锦馨的早餐标配,拎着小奶锅来买豆汁的大爷大妈更是不计其数。


普仁医院,了不起


当然,后来也是因为两广路的拆迁,锦馨豆汁店关门了。这才有了天坛北门外锦馨豆汁的重张,以及不远处磁器口豆汁店的诞生,据坊间传闻两家店主均是老锦馨的员工。


普仁医院,了不起


虽然离开了磁器口,但这碗回味悠长的豆汁文化,好歹算是传承下去了!


磁器口锦芳

正月十五的元宵狂欢


虽然锦馨离开了磁器口,但锦芳却来了,都是“锦”字头的老字号,也都经营豆汁,可锦芳的经营种类,显然比锦馨丰富许多,各种清真小吃齐备。


普仁医院,了不起


这里的元宵尤为出名,每年正月十五前夕,两广路上排起的长队便是对其元宵口味、质量的认可。


普仁医院,了不起


锦芳原址本在崇文门,原内蒙古驻京办旁,后来两家一起搬走了。锦芳才在磁器口路口东南角扎根儿。


普仁医院,了不起


普仁医院,了不起


普仁医院,了不起

今年的正月十五,京城人都被疫情扫了兴,锦芳的生意也是受到了影响,小北当时犹豫再三还是没敢去排队;没关系,待到明年的正月十五,一定是满城喜庆月正圆,小北就和您约好,磁器口锦芳见吧!


普仁医院,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