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西游记中谁对唐僧用情最深?女儿国国王只能排第二

西游记中谁对唐僧用情最深?女儿国国王只能排第二

(蜗牛看西游第1746期)

说起西游记中谁对唐僧用情最深?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会是女儿国国王。

女儿国国王倾城倾国、柔情似水,对唐僧一见钟情、以身相许。在86版西游记中,她更把自己比做“一国重宝”,骗他深夜里来宫中细细把玩品鉴。这位女王虽然外表含蓄内敛,但内中实在是热烈澎湃,可说是别有兴致,极富情趣。

除了女儿国国王,她的邻居蝎子精也是一个情种。蝎子精不图唐朝和尚的肉,只求御弟哥哥的心。为了云雨之事,她对唐僧百般魅惑,甚至借白软柔弹的馒头作为暗喻,来引诱挑逗和尚,书中的语言及其露骨、大胆。唐僧坚决不从,斥之为粉骷髅,蝎子精却不气不恼,而是温柔的上前与他宽衣解带。唐僧也有股子拧劲儿,你要解,我偏不解,将个僧衣捂得严严实实。整个晚上,两人一直在床上拉拉扯扯,一个是粉娇娃玉面含春,饥渴难耐;一个是苦行僧紧裹衣袍,东躲西藏。这一夜,两人都累得够呛。眼看天明,蝎子精最终放弃,心中虽是不甘,却也没有兽性大发,来个霸王硬上弓什么的,可见她对唐僧的珍惜。

西游记中谁对唐僧用情最深?女儿国国王只能排第二

女儿国王和蝎子精都算是对唐僧很用情、用心的了,但要是与另一位相比,还差去不少。他就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当然,李世民并非对唐僧有所情欲,不是想做什么断臂之事,而是另有深意。这,还要从唐僧还未从长安时出发说起。

当年,观音菩萨奉佛旨到长安寻觅取经人。她在水陆大会上搅局,点出西天如来佛祖处有三藏佛法正等待着有缘人。

唐太宗李世民闻听大喜,当即拍板决定取经,而身为大唐第一高僧、水陆大会主持的陈玄奘便是最佳人选。

唐僧果真愿意去吗?并不尽然。领旨回到洪福寺后,他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有徒弟说西天路险,只怕有去无回,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坠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自告奋勇取经,主要是为了报答皇恩,实在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玄奘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前路如何,他既无必胜信心,又非热情高涨,而是带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情调。

西游记中谁对唐僧用情最深?女儿国国王只能排第二

李世民深知取经不易,但考虑到三藏佛法“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则千难万险也要往矣。

功成事毕关键要看取经之人。从出身、声望以及观音菩萨的点化来看,除陈玄奘外再无合适人选。

西天取经路途漫漫,困难重重,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半途而废或者一去不返。所以,强化陈玄奘的取经信心,做到牢记使命、誓要归来,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李世民的主要做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情。他一共用了三种情,一层高过一层,一重深过一重。

首先是兄弟情。当玄奘禀告愿领旨西去时,唐王大喜,上前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自此称玄奘为“御弟圣僧”。义结金兰既是手足兄弟,休戚与共、肝胆相照,情深义重、绝不相负。

其次是家国情。次日为玄奘送行,太宗问曰:“御弟雅号甚称?”玄奘回答没有雅号,太宗便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曰‘三藏’何如?”又赐以国姓“唐”,自此陈玄奘方称为“唐三藏”、“唐僧”。以“三藏”为名,是要牢记使命所在;以“唐”为姓,是要不忘国家嘱托。相比于兄弟情,境界格局又上一层。

最后是故乡情。临行前,李世民举爵敬酒,玄奘不得不饮。就在他要喝下时,李世民低头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这里既有兄弟,又有家国,更是本源本宗,最终的归宿。中国人讲求“落叶归根,不忘故土”,因为故乡,既是起点更是终点,是超越了家与国的终极的情感寄托。李世民最后讲故乡情,不意在生前,而意在亡后,叮嘱唐僧一定要回来,可千万别做他乡之鬼呀。小时候看电视剧,每每听到那首《走啊走》的背景音乐,一股乡愁便顿时升起,令人不禁潸然泪下,进而又壮怀激烈。《西游记》不是佛经。它是小说,是一本神魔小说,更是一本世俗小说,倾注和诱发了关于命运探究、价值取舍、是非评判以及道德情感的思考与共鸣。

唐王李世民将三种情感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在唐僧身上,这里面既有兄弟情深,又有家国大义,完胜女儿国国王的私情爱意,当之无愧成为了西游记用情第一人。

很多人以为孙悟空是唐僧大徒弟,其实不是。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文章《唐僧其实还有两徒弟,取经路被人挖心嚼尸无人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