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寧夏海原縣有個經歷千年歷史的西安古城

在海原,西安這個地名常會引起初來這裡的外地人的誤會。海原人所說的西安,也是一座古城,但不是陝西的省會西安,而是海原縣境內一座經歷了近千年歷史風雨的——西安州古城。

寧夏海原縣有個經歷千年歷史的西安古城

當地人多年來習慣了叫它老城,卻少有人知道,這座古城在西夏曆史上曾扮演過“南都”的角色。


也很少有人知道,這裡出過西夏崇宗的皇妃和海原歷史上第一個宰相。


如今,它寂然地躺在寧夏南部山區海原縣城西北,是西夏時期所築建的古城中保護得最好的一座古城。1920年,海原的“寰球大震”,使方圓上百公里的土木建築幾乎全部夷為平地,唯有這座古城依然屹立在歷史的視野中。

寧夏海原縣有個經歷千年歷史的西安古城

從離這裡有20多公里的南華山也能看見氣勢恢弘的城南與城西的10多個緊貼在城牆上的馬面。高4~8米、夯築層厚度達8釐米的殘牆仍然能透出當年的氣勢。明成化四年(1468年),巡撫馬文升於城中間東西築牆,隔為南、北二城,後人稱該城為“日”字城。


早在西夏開國元年(1038年)之前,西夏就在今海原縣西安鎮政府西1華里處夯土築牆,建南牟會城。後元昊又大興土木,在城內建內殿7座,館舍齊備,極其豪華。行宮建成後,元昊日日與新皇后沒□氏宴樂其中。60年之後的宋元符二年(1099年),宋朝軍隊佔領這裡後,對南牟會城進行了擴建,使古城邊長達千米,每邊有19個等距離馬面,並建置了西安州。很快被西夏收復,改稱“安州”,並對這裡實行了有效的管轄,開始了新的維修和擴建。據史料記載,古城“周長九里六分(4.8公里),東、西兩面開門,南、北無門”。古城裡居住的村民張海彪,在城牆邊挖土時發現了一枚五銖錢。他說,曾經有不少村民在挖城牆取土時,發現過五銖錢,這說明西安州古城的始建年代極有可能是漢代而不是史書上所說的宋朝。


當年,一代文傑范仲淹奏請對夏採取堡壘防禦的戰略,遭到了一些激進派聯盟的攻擊,徹底地改變了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的命運,他因對西夏作戰不利而被貶官調職。面對塞外的清寒,憂慮的詩人留下了“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詞句,這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強烈人文主義者,只能用他的詩詞表達此後落寞的命運。

寧夏海原縣有個經歷千年歷史的西安古城

1041年2月,北宋激進派將領韓琦,令環慶副總管任福指揮大宋朝的精銳部隊在距離西安州百多公里的原州和大夏軍隊展開了長時間的拉鋸戰,西夏軍隊在這裡進行了幾次大的積聚和整修後,實施了好水川戰役。


早寒的春天,當駐守在原州的北宋軍人在遠離故鄉的惆悵和春節所帶來的節日快樂這兩種複雜情感交織中,度過一個寒冷的冬末時光時,10萬西夏大軍,從這裡出發,發揮他們遠距離發動襲擊戰的長處,向宋軍猛然發起進攻,使宋將任福和7萬將士葬身好水川。這一戰徹底改變了11世紀後期宋夏雙方在前線軍事力量上的對比。


西安州是這次戰役的總指揮部,從范仲淹死後留下的《范文正公年譜》看,當時的西夏軍隊共有15萬人,這一帶就部署了5萬軍隊,佔整個王朝軍隊總數的1/3,可見這裡在西夏軍事版圖中的作用。

寧夏海原縣有個經歷千年歷史的西安古城

西安州的出名不僅因為這裡在當時的西夏行政版圖和軍事版圖上所處的重要位置,還和這裡出了一個西夏的皇妃有關。當西安州還在宋朝統治時,這裡的最高行政長官是任得敬,這個由普通小吏升為宋朝西安州通判的漢族男人,有著對時勢的“準確把握”。在宋夏戰爭中,他準確地判斷了雙方的軍事力量,便以這個古城作為後半生的一個賭注,攜帶著古城投降了西夏,被西夏政權封為“知州事”。崇宗時,他又把自己的女兒獻給了崇宗為妃,那位據說美若天仙的女子,長袖善舞、嚶語嬌顏地走進了離這裡有300多公里的西夏皇宮,成了海原歷史上(見載於史料)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冊封為皇后的漢族女子。任得敬和歷代實施美人計者一樣,只不過是所投放的砝碼不同,他以自己的女兒作誘餌罷了。於是,他便從防禦使升都統軍。到仁宗時,又被封為“西平公”,後賄賂晉王察哥,入朝為尚書令,晉中書令,更晉國相,爵楚王。西夏曆史上,漢人能躋身如此高的地位實屬罕見,這也是海原歷史上第一位身列宰相級的人物。野心總是充斥那些權謀者的心裡,也總能擾亂他們的心智,已經進爵楚王的任得敬還想進一步覬覦帝王之位,裂國篡權的陰謀敗露後,最終落得滿門抄斬的可悲下場。


蒙夏戰爭後,這裡和其他西夏城池一樣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以殘損的面孔走進了歷史深處,逐漸被歷史所遺忘。元朝時,豫王曾經在這裡建都,但城池的規模和西夏時期一樣。明朝時,鹽茶廳同知朱美燮的《過西安州》可依稀看見那段歷史的遺留盛景與頹廢:“萬頃田荒稼穡功,塵揚紫陌起悽風。漁樵不到山溪寂,雞犬不聞里巷空。誰惜柳非前度碧,可憐花是舊時紅。何當再睹蕃昌會,撲地閭閻樂利同。”


如今這裡居住的全是從甘肅、陝西、寧夏南部其他地區遷移來的漢族移民,當年的西夏古風蕩然無存。全村現有900多戶人,筆者在村裡走訪,多數人不知道古城的歷史,那1000多年的歷史像一股青煙,虛虛幻幻地飄蕩在黃土之上。


據《海原縣誌》記載,“城內地表有大量的殘磚碎瓦和器物殘片,除少數為宋夏時期的遺物外,多系明清之物,曾出土過西夏官印及明代大銅鏡等文物。”村民張朝東說,前些年幾乎每家去城牆邊取土或挖地基蓋房,都能挖出古磚殘瓦,常常被用來砌豬圈羊圈的牆。村民趙振清的家就在古城西邊的城牆下,20年前他們挖牆取土時,就曾發現過西夏陶窯,和周圍其他鄰居家發現的西夏陶窯共計有好幾座,有2米多高。在張海彪家,還曾發現了不少這裡出土的西夏時期的石杵、方磚和西夏掌印磚。


古城內有一座馬王廟,廟裡保存有一塊刻於明萬曆年間,據說在全國僅有5塊的“竹葉詩碑”。這塊碑猛地看上去,刻畫的是一幅竹葉圖,仔細看才發現每個竹葉就是一個字,合起來是一首詩:“天生忠孝竹,節義傲風霜;橋梓垂青史,乾坤許並芬。”落款處能看清“南安州山”的字樣,證明明代時這裡仍叫安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