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歷史上有機會完成統一的四大雄主,其中一人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歷史上有幾個有名的亂世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秦末,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國等等,期間不乏英明神武的一代雄主,他們本來有很大機會可以結束亂世一統天下,開創一個強大的盛世,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是功虧一簣,令後人嘆息不已,其中最有名最有可能完成統一的有四個人,他們分別是三國時期的曹操,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苻堅,南北朝時的劉裕以及五代十國的柴榮,而導致四人功虧一簣的原因卻是各不相同:曹操和苻堅是因為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戰敗;劉裕是自己的失策造成的;柴榮最可惜,他是因為重病不治而亡,下面一一說來。

歷史上有機會完成統一的四大雄主,其中一人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

先說曹操。三國時期有三場戰役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了天下局勢,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其中和曹操有關的就有兩場。只是結局卻是大大不同: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擊敗當時天下最強的諸侯袁紹;赤壁之戰曹操挾勝而來,卻是被周瑜以少勝多擊敗。

歷史上有機會完成統一的四大雄主,其中一人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

官渡之戰後曹操用了幾年的時間基本統一北方,當時天下的形勢是西北有韓遂和馬騰,東北有公孫氏,西南有西川劉璋和漢中張魯,最南方有交州士燮,此外就是盤踞在荊州的劉表和劉備以及江東的孫權,除劉表劉備和孫權之外,餘者皆不足慮。只要掃平了荊州和江東,其餘幾個割據的勢力就很容易解決了,可以說是打完這一仗,天下就是曹操的了。

歷史上有機會完成統一的四大雄主,其中一人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

當時的曹操可以說是兵強馬壯,躊躇滿志,荊州在劉表死後其子劉琮率眾而降,只要再拿下劉備和孫權就萬事大吉了。雖說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責任還是在老曹自己身上,總之驕傲自滿的曹操被周瑜擊敗,從此喪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

歷史上有機會完成統一的四大雄主,其中一人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

次說苻堅。苻堅的情況和曹操有點類似,當時苻堅也是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和其他的胡人政權和胡人君主不同,苻堅算得上是明君,柏楊認為他可以和秦皇漢武相比,後世的史學家也對他讚譽有加。在名相王猛的輔佐之下,苻堅的前秦可以說是國力強盛。可惜王猛死得早了點,要不然對王猛言聽計從的苻堅絕不會過早的南侵東晉,在安定完後方之後統一是水到渠成之勢。

苻堅在內部不穩的情況下,沒有聽從王猛的臨終告誡發動了淝水之戰,一戰而敗,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境內的鮮卑慕容垂和羌胡勢力在苻堅死後紛紛而起,北方重新陷入分裂。

歷史上有機會完成統一的四大雄主,其中一人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

再說劉裕。中國歷史上很少有由南至北的統一,可是卻有一人有很大機會能做到這一點,他就是南北朝時建立南朝宋的南朝第一帝劉裕劉寄奴。當時劉裕已經連續攻滅了北方的南燕和後秦,長安和洛陽兩京之地也在劉裕之手。更關鍵的是後來統一北方的北魏當時立國未久,也沒有日後那麼強大(劉裕在滅後秦時曾和北魏打過一仗,結果當時是劉裕以卻月陣大勝北魏),再加上一個不是很強大的胡夏,如果劉裕能盡力經營關中和中原,穩打穩紮,他其實有很大機會和可能統一南北。

歷史上有機會完成統一的四大雄主,其中一人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

可惜劉裕志不在此,他的重心當時放在了代晉稱帝上,所以當他聽說留守的心腹之臣劉穆之病逝之後,沒安排好長安的留守人員就匆忙南歸了,結果留守長安的大將之間內訌不已,被虎視一旁的胡夏赫連勃勃所趁,長安被攻陷,王鎮惡,朱齡石等一批名將損失殆盡。等到劉裕稱帝后想再次北伐,北方早已時過境遷,而劉裕自己也病重而亡了,實在可惜。

歷史上有機會完成統一的四大雄主,其中一人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

最後說柴榮。這是最令人可惜的,在周世宗柴榮北伐之前,南方的後蜀和南唐其實已經被他打怕了,之所以他沒有先平定南方那只是因為他制定了先北後南的平定天下的計劃而已。柴榮和後來趙匡胤的策略明顯不同:柴榮是先啃硬骨頭,趙匡胤是先掃平南方再對付北方強敵。

歷史上有機會完成統一的四大雄主,其中一人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

柴榮北伐短時間內就拿下了燕雲十六州中的三州十七縣,可是就在他準備進軍幽州的關鍵時刻,柴榮卻染上了重病不得不班師回朝,沒多久就病逝了(時年38歲)。柴榮若不死,以他的英明果敢和當時氣勢如虹的攻勢,即使當時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以他制定的“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三個十年計劃可以預見,不說擊敗契丹統一天下,至少收回燕雲十六州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惜的是他卻英年早逝,白白便宜了趙匡胤,令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說實話,趙匡胤能力不如柴榮,至少柴榮是主張以戰爭奪回燕雲十六州,而趙匡胤卻是積累財富意圖以金錢從遼國手中贖回燕雲十六州,當然他沒等到這一天就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