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30年了,我们还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出些什么?


30年过后,我们还能从《红高粱》中看出些什么?


28岁从工人身份考取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是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被导演吴天明相中相貌,拿来主演其作品《老井》,张艺谋就此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的影帝(东京国际电影节)。


短暂的演员经历出道即巅峰,而仅一年后张艺谋就亲自执导筒开拍了《红高粱》。


30年了,我们还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出些什么?


张艺谋的电影生涯是难以复制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的获得金熊奖可谓是开天辟地,这是国人首次在电影界最高奖项的亮相,仿佛自那一刻间国人在影坛的底气开始涌现出来。此后张艺谋的作品口碑愈加走高,甚至在之后一段时间拍摄的作品无一不成为观众所追捧的对象。


不管目前对张艺谋的评价如何,在当时的影坛——老谋子便是毫无疑问的头版人物。


30年了,我们还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出些什么?


《红高粱》的成功不单是凭借着老谋子的一己之力,在吴天明导演的支持下,张艺谋组建了《红高粱》到目前都难以逾越的强大主创阵容,主演巩俐与姜文、摄影师顾长卫、配乐赵季平、编剧莫言,甚至连影片中饰演山贼的计春华也不是等闲之辈。


30年了,我们还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出些什么?


影片中大胆的描写九儿与“我爷爷”的感情描写可以说是大胆的创新,影片中原欲的冲动致使两人“野合”的场景,能够拍摄这样的内容这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以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展开影片的故事,这在当时的华语电影中也极具超前性。


30年了,我们还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出些什么?


除此之外,张艺谋具有独创性的将色彩融入的电影元素中去。在整部影片中,“红色”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在影片的不同阶段,红色所具有意向也有所不同。


30年了,我们还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出些什么?


影片中运用到大量充满仪式性的场景,比如“颠轿”“野合”“祭酒”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豪迈的民族风貌表现的十分透彻,且极易使观众切实的感受到这种气魄,这算得上是张艺谋导演天赋的一次体现。


30年了,我们还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出些什么?


影片的故事有着半神话的性质。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在影片“我”的口吻下简洁明了的讲述“我奶奶”与“我爷爷”的经历一定程度上是由狭义折射出宏观,在不同的事件中不单是表现角色的特点,还表现了民族的特点,最为突出的一点就在于日本侵略者来到时,影片中角色展现出奋不顾身、勇于斗争的精神,这正是一种民族极具生命力的表征。


30年了,我们还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出些什么?


然而当张艺谋从第38届柏林电影节中带回金熊奖时,等待他的并不都是掌声,还迎来了不少批评家的质疑,甚至谩骂。有人质疑《红高粱》在某种程度是在讽刺国人的愚昧、贫困、封建,对外展现的是中国人的丑态。


不管舆论的风波如何质疑这部作品,但老一辈们为了艺术所做出的开创性试验在这部《红高粱》中都得到了体现,他们甚至不为抨击,坚持己论的阐述自己的作品,这是在文革十年所积淀已久的民族情感迸发出来的荣光。


30年了,我们还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出些什么?


正如陈凯歌导演所说的:


“十年忧愤,四载攻读,而后一泻而出,能不令‘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目前而言迫切需要电影艺术发展的华语电影市场,这部30年前的作品开创了的是一个时代,而后30年我们需要另一个开创式里程碑,而这个里程碑正是应该建立在这个30年前的里程碑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