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中風,卒中,並非“意外”的意外!成為我國極為嚴重的致死大病

“真糟糕,老王‘中風’了。”老張對老李說。“中風”一詞在民眾中的“知名度”頗高。

“中風”是指突發的半邊身體不能動彈、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甚至神志喪失的一組疾病。

中醫因看到這種病人有的手腳或是口角會抽動,認為有風才會動,所以將這類疾病的病因歸之於風,認為這些病人中了“風邪”,所以稱為“中風”。

中風,卒中,並非“意外”的意外!成為我國極為嚴重的致死大病


同時也觀察到這些病常常是突然發生的,“猝不及防”,猝與卒通,“卒然中風”,故亦稱為“卒中”。

現代醫學則將這組疾病總稱之為“腦血管意外”,其英文原是cerebrovascular accident,即腦血管的accident。

Accident是“突然發生的事故”之意,突然發生、沒有思想準備,所以譯成中文就叫它“意外”了。

“腦血管意外”包括腦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及腦血管痙攣等一系列腦部血管“突然”發生問題引起的疾病。

我國衛生部2008年發佈的“第三次中國居民死因調查”顯示:腦血管意外佔我國居民死因的22.3%,已經成為我國極為嚴重的致死大病。我國每年腦血管意外發病者約270萬人,死亡過半。此病不但死亡率高,致殘率亦高,幾乎非死即殘,我國現存因腦血管意外後遺症而致“半身不遂”者約有700萬,佔全部人口的0.5%,實在是我國一項重大的社會衛生問題。

中風,卒中,並非“意外”的意外!成為我國極為嚴重的致死大病

腦血管意外大致可以區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兩類。

腦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屬於出血性的一類;

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及腦血管痙攣屬於缺血性的一類。

腦部的血管破裂了,血出在腦實質內者稱為腦溢血,多與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或腦動脈瘤有關。

血出於顱腦之內,顱骨不能伸縮,出血不論多少必定壓迫腦組織,若壓迫了重要部位或是出血過多,必定性命難保。

若出血進入蛛網膜下腔,這兒本是貯存腦脊液的一個腔隙,雖稍有餘地,但若是大量出血同樣也有危險。

缺血性的腦血栓形成、腦栓塞是腦部的血管被堵塞了,血管一旦被堵塞則必定導致部分腦組織缺血、壞死,故稱腦梗死,若範圍較大則病人性命難保。

而血管之所以被堵塞,

其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狹窄,又加血脂過高、血黏度高,血流緩慢,以致血液在血管內凝結起來形成堵塞,稱為腦血栓形成;而外來的栓子,順著血液循環進入腦部血管,造成阻塞者則名為腦栓塞。

中風,卒中,並非“意外”的意外!成為我國極為嚴重的致死大病


血管中何來栓子?一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粥樣斑塊(一些脂肪類物質形成的團塊)破裂,這一破裂還會激發血液凝結,於是血塊夾著脂肪形成栓子,這在頸動脈、椎動脈粥樣硬化嚴重者尤多可能;

二是各種心臟病所致的心房顫動,血液在心房中渦旋,形成些小血塊附在心房壁上,若是脫落下來,便有可能被血流衝到腦血管中形成腦血栓。

至於腦血管痙攣則多見於血壓突然升高等原因引起的血管一時性的收縮,使相應的腦組織暫時缺血,引起一個短時間的手麻、偏癱、失語、失明等症狀,因多可恢復,故俗稱為“小中風”。

“猝不及防”的“卒中”也好,腦血管的“意外”也好,反正,無論中西醫學,都將此病看成是突然發生的疾病。

此病進展迅速,多數病例根治乏術,後果嚴重。

因此,預防至為重要。

幸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此病也並非如其名曰“意外”,而是有因可究、有源可查的。

如果能針對其病因、病源採取措施,那麼,應該說多數的腦血管意外還是可以避免的。

預防腦血管意外第一重要之事為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本是一種保障腦及一些重要器官有充分的血液供應的生理機制。但是長年過高的血壓必定導致腦血管“吃不消”而破裂。所以有人甚至說:“沒有高血壓就沒有腦溢血。”

中風,卒中,並非“意外”的意外!成為我國極為嚴重的致死大病

此說是可信的,因為據研究血壓大於160/90毫米汞柱是腦溢血的重要危險因素,在此基礎上,收縮壓每升高10毫米汞柱,腦血管意外發作的危險性增加49%;舒張壓每增加5毫米汞柱,危險性增加46%。

我國恰恰是高血壓“大國”,據估計,我國有高血壓病人3億。發生腦血管意外的血管,絕大多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脂肪代謝的紊亂有關。

我國有脂代謝紊亂者愈2億,甚至有人估計我國40歲以上的人可能“都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

此外,“糖尿病即血管病”,糖尿病是損傷血管的重要病因。

我國有糖尿病人9240萬,糖代謝受損的糖尿病後備隊約1.5億。

吸菸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病因,而我國有菸民3.5億、外加5.4億被動吸菸者……從這些數字不難看出在我國腦血管意外成為重要的人口死因,實在並不“意外”。因為這個病的發生在我國有廣泛的基礎。要預防腦血管意外,必須消除這些基礎性疾病,防治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控煙。

防控這些疾病靠藥物治療,也靠調整生活行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脂肪和鹽的攝入、控制飲食總量、戒菸限酒、增加運動、放鬆心情、平衡心理。腦血管意外並不“意外”,它是可以預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