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家庭一样,蔡天西的家庭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父母是行医世家,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孩子们下学回家之后帮着父母做家务,和捡一些废铜烂铁拿取换钱,也尽量多的为家里多做些事。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是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不管再穷,只要对孩子学习有帮助的东西从不吝啬。家里挂满了牛顿,爱因斯坦,哥白尼,袁隆平等人的画像。父母经常给孩子讲科学家们的故事,全家人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了知识和学习上,孩子们是听着科学家们的故事长大的。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哥哥们在回到家和父母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时,蔡天西也会参加,家人们不会因为她小,而阻止她对知识的探索,任由她提问,并且耐心的给她讲解任何不明白的地方。蔡天西也经常听完之后,就拿着哥哥们的题目作,有时候做的不对,便吵着让哥哥和父母给她讲解,家人们不管再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给天西讲解。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转眼蔡天西到四岁了,父母便将她送进了幼儿园。在上了第一天之后,天西就回来就抱怨说幼儿园太无聊,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主要关注的是同学们的生活问题,我能不能上小学。父母考虑了之后便将她送进了小学一年级。所以天西的幼儿园的学龄只有一天。之后天西也是表现出了惊人的智力一路跳级,在14岁时就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

蔡天西读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之后便选择国深造。并且在26岁时成为哈佛生物统计系史上最年轻的副教授;28岁,蔡天西成为了哈佛博士生导师;30岁,蔡天西被聘任为哈佛的终身教授。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大的动力,但让数学看起来比游戏更为有趣,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学数学的兴趣呢

在采访时,蔡天西被问为什么这么优秀时,回答道这一切要感激父亲的教导,感谢父母和哥哥们在我很小的时候营造出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并且不耐其烦的给我讲题。即便是天才,也离不开家庭的培育。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蔡天西的父母蔡笑晚和谢小湘只是平常不过的父母,只是蔡笑晚从小就喜欢看书,只是没有条件深造。蔡家是行医世家,兄妹6个,蔡笑晚本打算留一个在身边继承衣钵,但他们没有一个对继承父亲的医术感兴趣。蔡笑晚倒也不甚在意,表示顺其自然。他们夫妻俩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礼物是氛围和兴趣,因此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来源于父母。

而且为了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蔡天西的父母坚决不买电视,用有限的时间陪同孩子看书或者攻克难题,提前学习让孩子对学习更感兴趣。

对此我很推荐家长们给孩子看看刘薰宇校长编著的这套《数学三书》:

有这样一位数学家,他跨越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期,曾任多所大学和中学教学教师和校长,担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审定过我国中小学教学教材,出版过中小学教学教科书和科普读物,发表了大量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他的论著对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等都有深远的影响,他就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融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为一体。传递给读者的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在帮助读者全面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这套数学书将数学与文学做了结合,孩子们对书籍的兴趣肯定是故事性,文学性大于教科书式宣讲书籍的。这本书把数学知识和“一窍不通”“韩信点兵”“以物换物”“王老头子一生到底卖了多少汤圆?这些好玩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让很多孩子读了大呼过瘾。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图文并茂的设计让孩子看起来,直观清晰,便于思考和运算便捷。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讲述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数四则问题,收集了100多道题目加以解释,收录学习算学的态度,思索问题的途径,探究题目间的关系和变化,便于观察和思索,使算术更贴近实用。


贫民窟神童: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教授

纵观蔡天西的学习条件,她的家庭并不富裕额而且很贫苦,但是只要对孩子学习上有帮助的书都会买而且家里面也挂满了科学家的画像,就是这样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和父母哥哥们对她的关爱让她爱上了学习,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套由刘薰宇老师编写的这套《数学三书》才88元,平均一本才29元,相当于一顿早饭钱就能给孩子的学习上带来更多的帮助,让孩子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