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杭州长庆街道:让务工人员不再“忧薪”

 年关将近,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劳动监察队队员吴舜昌难得轻松。按往年的节奏,年底来访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波接一波,记得5年前,数百名务工人员把他的办公室挤得水泄不通,连上厕所都难,“不给解决就别想走!”而今年,年底欠薪投诉案件明显减少。据街道统计,截至目前仅有23起,创历史最低。

  长庆街道位于杭州市中心,辖区有近2000家企业和个体户,有5.2万常住和流动人口,治理欠薪有何妙招呢?

  吴舜昌也是辖区劳动监察网格员。记者采访他的这天,他和往常一样,早上7点就出门,到“责任田”青春坊、吴牙社区周边转转。这里是杭州老城区,许多个体商户开门早,流动人口多,是劳资纠纷易爆发的区域。十多年来,吴舜昌对这一带大街小巷的情况非常熟悉,有哪些商铺、老板来自哪里、新建工地上有多少务工人员、工程进展、员工工资发放情况等信息,他摸得门儿清。

  今年9月底,在长庆街道务工的木工师傅老赵和工友们没有想到,装修工程即将结束时,用工方上海某公司突然提出工时计算有误,拖欠了他们两个多月的工资,至今没有解决。前些天,老赵和工友们在一家烟酒小卖店赊账买烟,因烟钱与店主发生争吵。长庆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发现后,立即将欠薪情况上报至110社会应急联动平台。吴舜昌和长庆司法所调解员严洲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随后派出所、劳动监察中队和司法所组织了三方联调。

  吴舜昌和严洲曾对这家公司摸过底,财务一切正常,完全有经济实力支付拖欠工资,打电话要求上海单位负责人来杭结清账款。通过不断做工作,老赵和10余名木工师傅们终于拿到了被拖欠的28万元工资,老赵一边签字,一边不停地对工作人员道谢。从发现纠纷到所有拖欠工资到账,只用了10天。

  将劳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已成为吴舜昌的工作常态。近年来,长庆街道作为牵头部门,积极打通各部门壁垒,联合处置恶意欠薪行为,并组织部分职能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形成由工商、劳动监察、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督、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的联动小组,快速有效处置群体性欠薪案件。今年5月,长庆街道进一步创新机制,成立杭州首家街道级别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和“信访超市”,整合多个部门和各类专业人员入驻,共同调处矛盾、化解纠纷。

  为预防群体性欠薪事件发生,长庆司法所也主动作为,从源头抓起,为辖区范围内的工地负责人开展法治宣讲会,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并重点宣传欠薪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同时针对辖区商务办公楼多、劳动者密集等特点,该所每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楼宇普法节,专门组织司法工作人员在楼宇企业和员工中开展普法调查问卷,为进一步打造“无欠薪”街道提供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