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阳新三溪镇这两个村凭什么迅速富起来的?

阳新三溪镇这两个村凭什么迅速富起来的?

连日来,记者走访阳新县三溪镇,发现该镇基层干部把加强党组织堡垒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先练强“打铁功夫”,后发力干事,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加深了党群之间的感情,打造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

在阳新县三溪口乡博园里,有一处石牛雕塑,这是石牛村的“地标”。

这个村在几年前还是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三类村。眼瞅着周边村一个个紧抓政策机遇,搞得红红火火,村民心里急呀!谁能把石牛村带上幸福路?

村民们想到了邹生海,一个在镇上做了23年买卖的生意人。在村民眼里,他做生意讲诚信,德高望重,一定能把石牛村带活。

2013年,邹生海上任石牛村村支书后,带着村“两委”开始干事创业。

石牛村紧靠仙岛湖风景区,交通方便,每年车流人流量巨大。在邹生海看来,每年几十万游客从家门口过路,这些可都是钱啊!

目前,村里成立了3个公司专门经营村产业,大作乡村旅游文章。以停车位为例,该村规划了一个200个车位的停车场,专门对接仙岛湖自驾游游客。

同时,村干部还带领群众不遗余力种果树,目标是“土地没有浪费,长满四季果树”。

3月30日,7组群众种下蜜柚苗。这些来自福建省平和县的果苗价格不菲,一棵120元。村里投资400万元种了300亩蜜柚,6年后亩利润能达8000元。

蜜柚、无籽石榴、枣树、水蜜桃……如今,村里已经种下上万棵果树,到2020年达到1.5万棵,遍布堂前屋后。

在石牛村党支部带领下,该村走出了一个多元发展、村民入股、大头分红的路子。

“不让群众荷包鼓起来,漂亮话说一箩筐都没用!”村“两委”相信,三五年后,石牛村将成为阳新响当当的“牛村”。

与石牛村一样,三溪镇龙泉村的发展路子,也离不开党建引领。

村支书杨文斌是大学生村官,他可不仅是有理想的大学生,还在泥巴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包田包地种蔬菜水稻,对市场行情吃得透,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

杨文斌上任后,立即着手班子建设,发动53名党员干事创业。

党员杨前雷发动起来了,回乡投资50万元养竹鼠,马上就能见效益;

退伍党员刘会成通过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当上了湾子的劳动队长;

新党员赵恢树承包了300多亩水田搞稻虾养殖。

赵恢荣是退休的校长,身为老党员,他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气:不怕揭短得罪人,只要开会,谁做得不对就当面说,村里迫切要怎么发展也直言不讳。

“党员身上,就必须要有一种精气神,通过干事创业,紧密联系群众。”80岁高龄的党员杨光习无论刮风下雨,每会必到,开会也总是第一个发言。遇到村里办大事,如修路、流转土地,他总是积极响应,起到了很好的党员带头作用。

如今,龙泉村已初步形成8个村产业,计划为将来的乡村旅游奠定基石。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三溪镇通过换届,打造了39个战斗力很强的基层党组织,使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三溪镇党委书记李志勇认为,要把站位高、懂群众、能发展的一批党员干部推到前线。

党建引领下,三溪镇轻装上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各级党组织堡垒带动下,该镇用足扶贫政策、用活扶贫资金,建成水果基地1183.5亩、苎麻基地1591.5亩、油茶基地1400亩、稻虾混养基地1085亩、白茶基地2000亩、苗圃基地3000亩、光伏发电1108.5千瓦,形成“七个一千”产业规模,所有空壳村突破“零收入”。

“做群众知心人、贴心人,既要有爱民之心,更要有亲民之举,发展之策。”该镇干部王斯炜说,这才是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的“领头羊”。(黄石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