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十年後哪家公司會成為中國芯片製造業的龍頭?

ws299


如果是芯片製造行業的話,我認為會是中芯國際。



“卻芯少油”是制約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兩大重要因素。集成電路和原油是我國進口金額最高的兩大產品。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很可能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

之所以進口大量的集成電路產品(芯片),根本原因是我國的芯片製造業實力太弱,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電子產品的需求。

集成電路或者芯片行業,其實從程序上來說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設計,華為海思就屬於芯片設計企業。第二階段是製造,中芯國際、上海華虹就屬於芯片代工企業。第三階段是封測,江蘇新潮科技就屬於該類企業。


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銷售規模超過了5400億元左右,其中設計2000億,製造1500億,封測1900億。但其中有一半的規模控制在外資企業手中,比如三星半導體、英特爾、臺積電、恩智浦。

在我國大陸芯片製造行業中,規模最大的是三星(中國)半導體,2017年營業收入超過270億元。排名第二的才是我國自有品牌——中芯國際2017年營業收入剛突破200億。就目前狀況來說,中芯國際是我國芯片製造業實力最先進的企業了。

但是放在國際上和三星、臺積電、聯華、英特爾、格羅方德等企業相比,無論是營業規模還是技術水平,差距還大得很。就拿製程工藝來說,中芯國際目前還沒有量產14納米,臺積電已經大批量產7納米,三星、英特爾、聯華已經量產了10納米。


但我們也應看到中芯國際已經在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面開始了很大的投入。最近中芯國際花費了1億美元,從荷蘭光刻機生產巨頭ASML引進了一臺光刻機。中國的芯片製造行業已經在一直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