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十以內的加減怎樣講解孩子好理解?

青蓮4879


20以內加減法學習是個系統,分階段性的學習內容,為什麼一年級整個學年都在學,因為它可以說是小學計算的最根基的內容。怎麼講解孩子容易理解,理解和運用是相輔相成的。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方法無法熟練掌握和運用,肯定是知識基礎不夠牢靠,看問題要多找本質。下面按階段來進行知識點細分,供您參考!

二十以內加減法學習過程

第一階段:10以內數的分與合

如果說湊十法是2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那麼數的組成,特別是數字10的組成合分解是湊十法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配合一些實物練習效果更好。

第二階段:湊十法,破十法的運用

這個階段開始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方法的學習,看大數,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每天保證20~30道口算題的練習,最終達到張口就來的程度。

第三階段:熟練

隨著熟練度增強,可以去嘗試更多方法,孩子哪種用的最順手就選那種,目的準確率和速度兼具。比如退位減法口訣,加法口訣等等。

計算貴在堅持練習,但形式應該更有趣生動,在我的一年級趣味數學專欄中,設計了百格計算表模板,共學員們練習之用,更多內容歡迎關注王老師,一起趣味學數學!


一學堂王老師


當然不知道提出問題的這位朋友家的孩子目前是幼兒園小朋友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於這個問題我給家長朋友們分享過很多次了,也因為回答這樣的問題,成了低年級家長們的知心朋友。一有難題就私信我幫忙解決,這使我感到榮幸之至!

我看到有一個網友留言說,現在一年級學個計算,整的那麼麻煩,我們那時用的就是豎式法,多大的數都可以計算,再說了20以內的加減,張口就來,誰還用啥方法了!

這友友爽直的可愛!成年人或許忘了自己怎麼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了吧!我們現在熟練到省略過程直接說得數的過程了!其實就是我們現在二年級的小學生20以內加減法的題也是張口就說出答案。這就是學會了方法,然後內化,最後多加練習,達到張口說出答案的地步!

下面給友友再說說20以內的加減如何給孩子們講解容易理解!

有不少友友提到過手指法,我以前沒有接觸過手指法,我還真百度學習了下。說實話我有點發懵,覺得我學不會。(哈哈)後來有個家長留言說,他家老大就是幼兒園教的手指法,現在還是離了手指不會算數,現在老二要上學了,再也不讓孩子學啥手指算了。

那麼就聽我的,按現在書本上的方法來教吧!

我以前教孩子們時用的是五子棋,黑白子,非常醒目。不過現在我看到一位友友的好辦法,吃貨的世界就是這樣,叫孩子學算數都是用食品。

使用的學具是————旺仔小饅頭!開始從一個小饅頭開始認識。數字1就可以表示一個旺仔小饅頭。

接著再讓孩子取出一個旺仔小饅頭,這樣有幾個了?(2)個!1個小饅頭在加1個小饅頭就是2個小饅頭,列算式就是1+1=2

現在有2個小饅頭吃掉一個,還有幾個?讓孩子明白,吃掉,就是去掉,去掉就用減法,2_1=1

然後慢慢的增加小饅頭的個數,熟悉10以內數的合與分,並且能夠很快的寫出算式,不用計算在遊戲過程中就把算式記住了!邊吃邊學!



10以內數的合與分是小學階段計算能力的根本。因為它關係著後來20以內數的加減法。

10以內的數掌握好後,接著就是搞定11到20之間數的組成。

比如11就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寫成算式就是10+1=11 15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算式:10+5=15……

這為後面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加減法做準備!

進位是利用的湊十法。圖解!


原則是拆小數和大數湊成十,然後10+3=13這樣簡單!


這是進位加法。接著就是退位減法!

把14分成10和4,然後用10_8=2,2+4=6方法就是這樣的,時間長了告訴孩子們個巧妙辦法。


14_8=()就這麼做:4+2=6結果就是14_8=6再比如:15_8=()就是5+2=7

再舉個例子

15_9=()就是5十1=6

17_9=()就是7+1=8

找到規律了嗎?


還有一種叫做“平十法”的退位減法!


“平十法”是連減。“破十法”是先減後加,

學生哪個掌握的快,就讓學生練習時多使用哪個方法就可以!基本算理一樣!

最後就是多加練習了。熟能生巧。做的多了就達到張口即出的水平了。

這是我的一點小看法,有不同意見或者建議的友友們,歡迎留言討論溝通!真誠期待友友們留言!


淺淺的教育


20以內 還用講? 孩子自己會算的 開始是用手指頭 後來會用心算 看著娃算題 自己就開心 他在眯著眼睛 聚精會神的心算 心中歡欣無比 另外 娃已經理解數列 和 正負數了 不用大人講解的... 另外 我家幼兒園大班 還沒上小學


潛水艇那麼長


個人寫的圖文感覺蠻適合的

女兒剛好5歲,之前“20以內加減法”教了無數遍,但一來計算太抽象,二來教授方法不對,孩子一直沒有學會。經過嘔血數月終於發現想學會“20以內加減法”,孩子要了解這兩點:

第一,是明白什麼叫做“數位”,第二,得會10以內數字的拆分。

教孩子什麼是“數位”

用數學教具向孩子直觀展示

之後,其實孩子就會隱隱約約在觀察中感到,哦,原來每個數字在不同位置上,代表的數也不同。這就是感性認知。

10以內數字的拆分

孩子喜歡的一定不是成人眼裡邏輯化的數學,而是能動手操作的、直觀具體的、互動的有趣好玩兒的數學遊戲。

讓孩子邊擺弄數棒邊驗證(再次強調這一點很重要,算式是抽象的,孩子不容易懂,必須通過眼睛實際看到10根數棒的拆分與組合),10除了能拆分成1和9,還能拆分成2和8,3和7……

接下來 對於小孩子來說,最重要、也是最難理解的概念就是進位制,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滿十進一”。

從玩兒中理解“滿十進一”

給孩子一堆散亂的小數棒。問問孩子:這是多少個?

孩子會一臉懵,這要是數到天上星星都出來了?

於是你神秘的對孩子說:“我有個奇妙的辦法。”囑咐孩子每10根纏成一小捆,不足10的數棒單放,問孩子:“那現在是多少?”

孩子先一捆一捆地數,“哦,一捆是10,兩捆是20,剩下的是8。”於是能鞏固記憶:哦,滿10就是一捆,這就是進位。

前面寫了這麼多,現在才開始教加減法,有沒有種熬出頭的感覺?但前面沒有一項是浪費的,孩子的思維怎麼可能支撐得了直接上抽象算式呢?就像你前面不吃下5個包子,就無法在第6個包子的時候感覺到飽。

給孩子這樣列算式:9+6=?

先找能和9“湊十”的數字?經由前面的練習,孩子能說出,答案就是1!於是把6拆成1和5,再加上剩餘的5,就是15。 讓孩子反覆練習這一套算式,直到孩子熟練為止。

孩子早晚都學得會加減法,可是從具體到抽象的學習路徑,對孩子今後的數學學習才有好處。“湊十法”對孩子來說就是具體的、可操作的遊戲,而不是純粹形式的加法口訣。 而這正是“數感”的實質。 孩子可以提前學加減法,但是對於4-6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千萬別求快,也別求答案正確,要求孩子工整列出每一次“湊十”的拆分,這樣才是在理解中把數學學透。


小小思維家


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是小學數學一年級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學生普遍反映的難點內容,要講好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種方法,湊十法。湊十法是小學數學中解決二十以內加減計算的經典做法,具體原理如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對於進位問題,湊十法通過將一個數拆分成兩個數來實現進位相加問題。在進行拆分時,比如這道題目,我們將9拆分成3和6,也就是將9拆分成加數7的補數3,以及另一個數字6。通過7和3之間的補數關係很容易得到和為10,這樣就輕而易舉的解決了進位問題。

對於二十以內的減法也可以用湊十法來進行求解,比如13-6,我們可以將6拆分成3和3,這樣,13-6就等於13-3-3,算式的前一部分容易得出等於10,這樣,一道二十以內的退位減法,就變成了一道個位減法問題了。

第二種方法,數軸法。說到數軸法,有些老師或者家長會認為,這不是初中才學的知識嗎,其實,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適當的引入數軸的概念,只會對孩子們深刻理解數字有好處。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數軸,然後通過數點的方法逐個將數字標記出來,比如7+9,我們可以先在數軸上找到7,然後向右再數9個數,就到了16這個點了。

數軸法看似麻煩,實際上蘊含了加減的本質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數軸法,輕鬆跨越進位退位這個難題,如果對數軸法能夠熟練應用的話,我建議同學們可以製作一個表格,用來記錄二十以內所有數字的加減法結果,如果能夠熟練背誦下來的話,這類題目以後就會輕易解決了(事實上,我們成年人已經在做二十以內加減法時自動忽略掉所謂湊十法等方法,直接說出答案了,其原因就是熟能生巧,答案已經瞭然於心了)


優博數學


我家孩子今年6歲,上一年級,現在他們數學就學到二十以內的加減法(包括混合運算),通過老師講解和自己在家輔導,我家孩子學的還算可以的。我認為要讓孩子容易理解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是要打好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孩子學計算之前的基礎就是認識數,會數數。利用多種數數形式來為計算打基礎,一直被父母們所忽視。大部分父母認為孩子會數1-100的數,應該就會數數了。實際上這時孩子的數數就像唱歌一樣,那是唱數,是還沒有建立數學概念的數數。

學數數的內容很多,我們可以讓孩子掌握以下幾種數數的形式:

1.按遞增1的順序正著數,即1、2、3………順數;

2.按遞減1的順序倒著數,即20、19……倒數;

3.數單數,即1、3、5、7…….,這樣可以建立奇數概念;

4.數雙數,即2、4、6、8……,這樣可以建立偶數概念;

5.10個10個的數,即0、10、20……;

6.5個5個的數,即0、5、10、15…..;

另外,還可以逢3數、逢4數等,讓孩子初步建立數的概念。

二是要先易後難

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是學習的基本方法。先學會一個數加1等幾,再學一個數減1等於幾;然後是整10相加或相減,整5相加或相減;再就是10加幾等於十幾,兩個相同數相加等於幾;最後是兩數之和等於10的題,即1加9、2加8……5加5。兩數相加等於10需要熟練,這對進行10以上計算非常重要。

三是通過講小情景學加減

在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的時候,可以編一些小故事,讓孩子參與其中,不知不覺孩子就學會了運算。這樣也可以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學起來更加輕鬆。比如,學習8的加減法,可以編小明到市場上給媽媽買蘋果,他需要買8個蘋果,在市場上發現有紅蘋果、還有青蘋果,都很好,如果買3個青蘋果,還可以買幾個紅蘋果。像這樣以講故事和情景的方法來教孩子運算,既開拓了孩子的思維,又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四是學好“兩法”很重要

學好20以內的加減法,需要掌握“兩法”,即:湊十法和破十法。

湊十法即是將兩相加的數先湊成10,然後剩餘的數相加為幾,即得出為十幾,從而化難為易。例如9+6,將6分成1和5,因為9湊10缺1,所以要分出1。所以9+6,就分解計算9+1=10、然後10+5=15。孩子們在學習湊十法時,要牢記“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應用湊十法簡便易行,注意在思考過程要“一看(看大數),二拆(拆小數),三湊十,四連加”。

破十法即為兩數相減,將大數分拆為10和幾,再用10減小數,得數與幾相加即為結果。如:13減9,13可以分成10和3,用10-9=1,再用1+3=4,所以13-9=4。總的來說湊十法是幾和幾合成十;破十法是從10裡面拿出幾還剩下幾。

五是學會認識數的位數

10以內的數,相對比較簡單,孩子們掌握也比較容易,而且通過數手指也能快速計算出來。到了10以上的數,就需要孩子們認識數的位數,即個位、十位等。要教孩子知道各位數上的數的表示的意義,為以後的豎式列式筆算打下基礎。

列成豎式後筆算,對於孩子們來說稍加指點即可完成運算,因為一道兩位數相加的題列成豎式後實際上就變成了兩道一位數相加的題。因而在一年級時孩子進行獨立的豎式運算是完全可能的。豎式列式計算也為以後多位數相加減打下基礎。


結束語:二十以內的加減只要按照循序漸進的順序,配合得當的方法,孩子是比較好理解和學會的。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可能對於我們大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孩子從來沒接觸過,不可能一下就理解。多鼓勵、多引導是促進孩子進步的關鍵。


橄欖樹根


題主好,我是歐林,很高興為你解答。

20以內的加減法怎麼講孩子更容易理解?

樓上樓下有很多的人已經具體的講了方法,什麼湊十法拆十法,不做累贅!

我們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什麼湊十法和拆十法,我們照樣會20以內的加減。

我反對這種拆分的技巧!要知道這是20以內的加減法。

這就好比很多人問這個課文怎麼背呀,這篇古詩有什麼方法記得快呀。

然後就會有人說了,用圖形圖像記憶法、用故事法、用串聯法、用思維導圖法吧……

誠然這些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就好比用拆十湊十法去做20以內的加減法。

我的觀點是記憶沒有捷徑,最好的辦法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學習20以內加減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做題,哪怕孩子是數手指頭做出來的!做的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十進制的概念。然後什麼湊十法拆十法一點就通,然後就可以大人一樣,7+4=11脫口而出,無需經過跨十的拆算!

學習,往往是最笨的方法,卻是最有效的方法。



漠菲


20以內加減法,我們首先要明確的第一個標準就是分為進位加退位減這兩個特殊情況,其他的都是一些正常狀態。

之所以把進位加和退位減說出來,是因為這兩個對於孩子的理解有難度,所以說專門說出。

上面一幅圖是進位加的相關運算,在進位加通常所使用的就是湊十法。在課本中就使用了這種方式完成了對孩子的學習。

下面這幅圖中,家長如果在輔導孩子完成這方面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明確的就是我們的手指有十個,如果出現了數字六,我們就要想一想,我們手指十個還剩下四個,那麼在尋找第二個數字的時候一定要先分出一個4,把它湊成十。

接著的問題,那就是數字的組成,這個對於孩子來講可能經過大量訓練之後能夠完成,畢竟數字的組成是簡單加減法,也就是十以內加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孩子僅僅在進位加這一個過程中,就需要學會把十分解成幾個數字之後,把剩餘的數字分解成幾和幾之和。

這是一個非常難的過程,對於成年人來講一目瞭然,可是對於小孩子來講卻是一個天大的難題,所以說我們要充分理解孩子的知識狀況。



有一些比較奇怪的老師,他喜歡讓孩子把加法20以內的加法當乘法口訣表來背誦下來,比如說上面這幅圖,其實我們可以發現的就是即使是背誦的話也不是太難,因為這是使用了窮舉法之後的加法表。

如果孩子對於所有的學習的確出現了困難,但是孩子能夠背東西,或者說他的背誦特別好,不妨把上面這幅圖背下來,背下來之後的應用將會是更簡單的一個過程,如果能夠背下來這幅圖,那麼我們使用的辦法就更簡單了,只是學會交換數字就可以,比如說5+9等於14,如果遇到9+5的話,我們學生能夠類比就可以。

其實我不太建議利用背誦的方法,因為背誦的方法在頭腦中很難形成數量對比關係,也很難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但是,背誦能夠實現的話,在後期我們有這機會的時候,在發展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是來得及的。

上面這幅圖是一個有難度的題,對於孩子們來講,他已經需要理解一些類似於我們所謂的方程的計算方式,這些題的計算是屬於提高性質的,因為它涉及到了逆運算。

如果孩子能夠很順利很牛X的完成上面這幅圖的訓練,毫不客氣的說孩子的數學絕對是棒棒的,因為這種逆向思維不是一般孩子有的,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能夠順利完成並且全部做對的話,說明你的孩子的確適合學數學。

有興趣的話,您可以測試一下自己的孩子能力。

以上提供了幾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就是一種普通的數學方法促使法,第二種方法就是背誦的方法,第三種方法就是逆向學習的方法,也就是知識的逆向應用。


義誠老師


20以內加減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些家長想的那樣簡單,如果每個家長都認真看看一年級教材就會發現,要用一年時間來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足以說明它是一個“系統工程”。

第一就要讓孩子熟練掌握10的分解和組成,比如10能分成1和9,10能分成2和8......1和9能合成10,2和8能合成10......不僅能按順序熟練背下來,而且可以隨機提問都能熟練回答。第二就是要明白並會描述退位減法的算理,也就是常說的破十法等方法。第三就是在掌握基礎算理和方法後的大量練習了。


123數學老師


請不要用口訣、歌訣那些所謂的竅門,這樣會把孩子教傻的,

在學習加減法之前我們要學習數數,數數的時候0-9一行,第二行10-19,以此類推。

首先讓孩子沒明白加和減是什麼意思,拿來就是加,拿走就是減,0代表沒有,1代表1個,這需要用某種物品做例子的,或者你在黑板上畫。

從0+0=0開始,然後是0+1=1,1+0=1,這幾個例子有點太特殊了,看下下面的例子

1+2=3 2+1=3 3-1=2 3-2=1 這4個一起學,你可以教會第一個,然後讓孩子們自己去做後三個,注意,要一道題一道題的出,而不是直接把後面的題同時問孩子們。

這樣他們會反應不過來的,適得其反。

以此類推可以學到10以內的加減法。

然後學習特殊的加減法,1+10=11,2+10=12……注意這些加法學習的時候都要同時練習另外的三個變形。這個和數數時的寫法就有關了,其實所有的數學加減法都和數數的寫法有關,你仔細琢磨一下。

然後學習1+5=6,11+5=16,11+15=26 以及每道題的三個變形,

那麼20以內的學會了,100以內的加減法也就學會了,

哪裡不明白可以隨時詢問曉虞兒數理化,明天我會發一篇關於如何學好數理化的文章,你可以關注一下,相信會對你的教學有所幫助,希望你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